“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
懷著對革命先輩的崇高敬意,北方工業大學青苗實踐團追隨“時代楷模”黃文秀的初心足跡,踏上了廣西百色。實踐團先后探訪百色起義紀念館、粵東會館、樂業縣中國紅軍第七軍第八軍會師紀念館和黃文秀先進事跡陳列館,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上了一堂立足于百色的“大思政課”。
一段烈火烽煙的記憶、一處星火燎原的見證——在莊嚴肅穆的百色起義紀念館里,巨幅浮雕與革命文物串聯起1929年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風云,將“百折不撓、實事求是、依靠群眾、團結奮斗”的起義精神刻入每位成員心中。在粵東會館,踏入當年鄧小平、張云逸同志主持軍政大事的辦公室,油燈、簡陋桌案陳列在會館之中。實踐團成員們駐足輕撫梁柱,感受廣西工農武裝第一槍所感染的忠貞與熱烈。
到達樂業縣,實踐團參觀了中國紅軍第七軍第八軍會師紀念館。1930年,紅七軍、紅八軍主力在此勝利會師,史稱“樂業會師”,增強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紀念館通過歷史照片、文獻、場景模型等,生動再現了兩支英雄部隊會師時的歷史性時刻。巨大的主題浮雕和會師場景復原,讓成員們感受到了革命力量的匯聚與革命理想的激蕩。“會師”不僅是一次軍事行動的勝利,更是革命信念的融合與革命力量的壯歌,象征著百折不撓、星火燎原的革命前景。
百色的紅色精神如右江奔涌不息,自烽火歲月一路奔流向新時代,無數共產黨人以熱血為墨,在這片熱土上續寫著奮斗華章。黃文秀,這位北師大走出的優秀選調生,畢業后毅然轉身,將青春的坐標錨定在生養她的桂西山區。為探尋她信仰的根系與精神的脈絡,感悟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傳承密碼,實踐團踏上追尋之旅。
走進樂業縣百坭村,仿佛踏入時光的琥珀。在文秀書記曾經辦公的地方,《四點起床》《紅星照耀中國》等書籍就在桌面上擺放著,時刻陪伴她的草帽靜靜地掛在椅子上……在黃文秀先進事跡陳列館里,她攻讀北師大碩士時的筆記、駐村工作日記中密密麻麻的民情記錄、田間地頭與村民交談的照片、犧牲前最后時刻的工作影像……每一件實物、每一個片段、每一句話語,都飽含著她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摯愛、對腳下土地的責任。
文秀精神的根脈,深深鐫刻在百色百年革命熱土的年輪里,與賡續不絕的紅色基因血脈相融。實踐團成員在此浸潤洗禮,以黃文秀同志為精神燈塔,在革命先輩的奮斗史詩中追溯初心,于紅色沃土的精神富礦中淬煉信仰。他們將汲取的磅礴力量化作逐夢征程的奮進動能,以青春之我勇擔時代重任,以篤行之姿書寫奮斗華章,讓理想信念的火炬照亮前行道路,讓青春芳華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壯闊征程中璀璨綻放!
來源:北方工業大學青苗實踐團
作者 吳京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