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軼琳7月16日報道:在中國,每3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存在頸動脈斑塊,且有頸動脈斑塊的人群越來越年輕化。近日,上海冬雷腦科醫院通過OCT技術,為一名重度頸動脈狹窄患者實施精準手術,讓困擾患者半年的頭暈、手腳麻木徹底改善。
驚險案例:他的血管堵了90%,頭暈手麻敲響警鐘
63歲的張建國(化名),一年前體檢發現頸動脈狹窄,當時并無不適。但2025年上半年,他頻繁出現頭暈癥狀,并伴有間歇性手腳麻木,日常生活受到明顯影響。為求進一步診治,張建國前往上海冬雷腦科醫院就醫。
經詳細檢查,該院蓋延廷主任團隊確診其左側頸內動脈狹窄已達重度(狹窄程度達到90%),這意味著他的腦部供血嚴重受阻,發生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極高。團隊采用OCT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進行“毫米級CT掃描”,精準鎖定病變。
生死毫米:一場血管上的“精準狙擊戰”
此次張建國的手術,難點在于如何在迂曲的血管中,將探頭精準送達狹窄部位。蓋延廷主任解釋道,“血管路徑往往復雜,探頭位置哪怕僅有毫米級的偏差,也可能導致成像不準確或影響后續治療決策。要將誤差控制在毫米級,確?!改拇蚰摹?,才能成功完成手術。”
基于OCT提供的精準信息,蓋延廷主任團隊為張建國量身定制了介入治療方案,成功植入了最匹配其血管條件的支架。術后,患者血管狹窄解除,血流恢復通暢,困擾多時的頭暈和手腳麻木癥狀得到顯著改善,腦部供血明顯提升,有效規避了卒中風險。
醫學科普:及時識別風險 術后科學防治
頸動脈斑塊并非老年人專利!長期吸煙、高血壓、高血糖、高脂飲食、缺乏運動都是高危因素。
【提醒】
手術干預指征:對于有癥狀(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頭暈、肢體無力、言語不清等)且頸動脈狹窄≥50%的患者,或無癥狀但狹窄≥70%(或無創檢查狹窄≥70%,或血管造影狹窄≥60%),或檢查發現不穩定斑塊(如潰瘍性斑塊、混合斑塊等)的患者,建議積極評估手術治療的必要性。
術后管理至關重要:成功手術僅是第一步。患者術后必須嚴格遵醫囑服藥(抗血小板、降脂、控制血壓血糖等),并終身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堅決戒煙限酒;堅持適度有氧運動,避免劇烈活動;采用低鹽(每日鈉攝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