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不到就酸別人?
一俄羅斯專家說咱們的福建艦是抄襲!
新下水的福建艦明明用電磁彈射、平直甲板,硬被說成蘇聯破爛遺產翻新,這波睜眼說瞎話的操作屬實迷惑,技術落后不可怕,硬蹭的樣子才難看。
作者-山
電老虎被馴服,常規動力玩轉"不可能"
不可能?中國工程師不信這個邪。
福建艦的綜合電力系統就像一個聰明的"電力管家",把常規發動機產生的動力先轉換成電能,再根據需要精確分配給電磁彈射器。
瞬間功率堪比小型核電站,調度精度精確到毫秒級。
這套系統讓美國人那句"常規動力不可能驅動電磁彈射"的斷言,徹底成了歷史笑話。
更讓人服氣的是可靠性。
福建艦電磁彈射故障率控制在0.7%,而美軍福特號的故障率高達8.3%。
這意味著什么?
福建艦能連續彈射1000次,可能只有7次小故障,福特號卻要面臨80多次維修。
每次故障平均需要維修36小時,福建艦的維修時間卻只要幾個小時。
戰時這種差距就是生死存亡的關鍵。
艦載機出動效率直接決定制空權歸屬,技術可靠性比噸位差距更要命。
3年超越9年,中國速度讓五角大樓重新算賬
福建艦2022年6月下水,2024年完成海試。
滿打滿算三年時間。
美國福特號呢?
2013年下水,2022年才形成初始作戰能力,整整用了九年。
這背后是兩套完全不同的工業體系在較量。
中國從鋼材到電子元件,全產業鏈自主可控,不用看任何人臉色。
更關鍵的是,中國工程師有股"不信邪"的勁兒。
電磁彈射被美國人當成"禁臠",咱們就偏要自己搞出來,而且搞得比他們還穩定。
從瓦良格號拆解學習,到遼寧艦改裝服役,再到山東艦自主建造,最后到福建艦技術突破。
這條路徑清清楚楚寫在大連造船廠里。
連五角大樓的報告都不得不承認,福建艦的電磁彈射可靠性確實讓人刮目相看。
什么叫后來居上?
這就是最好的注解。
三艘航母排兵布陣,西太平洋的天平開始傾斜
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三艘航母各有分工。
一艘在大連船塢保養,一艘在南海盯著重要海峽,一艘去西太巡航。
這樣安排的好處很明顯:不管什么時候,都有航母在戰位上。
從遼寧艦的滑躍起飛,到山東艦的改進升級,再到福建艦的電磁彈射,這是一條清晰的技術進步軌跡。
殲15T從彈射器上沖出去,比滑躍起飛能多帶三分之一燃料,作戰半徑直接從1000公里提升到1500公里。
別小看這500公里的差距,戰時這就是制勝關鍵。
空警600固定翼預警機的雷達能看500公里遠,比預警直升機多200公里。
艦隊的防空圈直接往外推了一大截,以前看不到的地方現在能提前半小時發現敵情。
殲35的折疊機翼收進機庫,比殲15省了四分之一空間,帶彈量能翻一倍。
隱形涂層能躲過高精度雷達,對付航母編隊里的宙斯盾艦正好用。
現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天平真的開始傾斜了。
以前美軍航母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日子,正在成為歷史。
遠洋護航新時代,鋼鐵長城守護和平航線
福建艦最大的意義其實不在于能打誰,而在于能保護誰。
護航線、撤僑、遠海存在,這些以前想干干不了的事情,現在終于有底氣了。
商船開到亞丁灣,腰桿都能硬幾分。
話說回來,咱們也得保持清醒。
福建艦確實爭氣,但離世界頂尖水平還有不小距離。
艦載機數量、體系作戰經驗、全球部署能力,這些短板還需要時間補齊。
美軍航母編隊全球部署多少年了,這種經驗不是一朝一夕能追上的。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中國海軍的遠洋時代正在到來。
從近海防御到遠海護衛,從單艦作戰到編隊協同,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實實。
更重要的是,福建艦證明了一件事:沒有蘇聯圖紙美國人幫忙,中國人自己也能搞出頂級航母。
那些說抄襲的,看看大連船廠里生銹的庫艦,再瞅瞅福建艦锃亮的甲板,不覺得臉疼嗎?
從技術突破到和平使命,福建艦承載的不只是軍事意義,更是民族復興的歷史見證。
結語
福建艦最大的意義不在于對抗誰,而在于證明了中國工業體系的創新能力已經從跟跑轉向并跑甚至領跑。
隨著技術不斷成熟和艦隊規模擴大,中國海軍將真正具備維護遠海利益和履行國際責任的能力。
面對中國航母技術的快速發展,你認為最大的挑戰和機遇分別是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