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期
有這么一群大學生
他們前往鄉村進行社會實踐
不僅鍛煉了自己的能力
更為促進鄉村振興貢獻了青春力量
踏興文石海尋蹤
品僰苗文化古韻
西華大學“文化相傳 筑夢興文”
鄉村振興社會調研實踐團
前往興文縣開展“三下鄉”暑期實踐調研
實踐隊走進大壩苗族鄉的淫羊藿種植基地
詳細了解淫羊藿的生長習性、
種植技術、市場前景等知識
感受特色產業對鄉村發展的強大驅動力
在興文縣苗醫館
他們還近距離接觸了苗醫苗藥
了解了苗醫獨特的診療理念和技法
以及苗藥在防治疾病、
守護當地群眾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
點燃生活暖意
用行動詮釋傳統美德
成都外國語學院
“宜路童行 AI啟江安”
“三下鄉”暑期實踐團
前往江安劇專社區
敲門入戶,傳遞溫暖
實踐隊耐心地和老人溝通
教會他們如何使用電子設備
打破數字鴻溝
一聲問候、一份關心、一份陪伴
讓尊老助殘的良好風尚在社區蔚然成風
沉浸式的雙語教學
搭建起知識橋梁
四川輕化工大學“語潤鄉興”
前往敘州區鳳儀鄉“童伴之家
開展“支教下鄉、雙語下鄉”
專項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
志愿者們創新融合音樂、
單詞教學與家鄉文化
既推動苗漢兒童共守民族文化根脈
厚植文化自信
更讓孩子們領悟到語言作為
“講好家鄉故事”載體的獨特價值
堅守教育,星火傳承
以“燎原志”點亮“星星之火”
天津大學“星火”支教隊巡場鎮分隊
前往珙縣新橋社區
開展“星火照相館”活動
從北洋園帶去的書籍、教具
到孩子們寄往天津的畫作、書信
教育的火種沿著這條
“山海通道”持續傳遞
目前,這份滿載童心與夢想的
“生日包裹”已完成封裝
正以數字形式跨越萬水千山
祝天津大學130周年校慶快樂!
刻刀下的千年技藝
探秘竹簧非遺竹藝工坊
成都工業學院
“竹韻薪傳”實踐隊
前往江安縣非遺竹藝工坊
以手問路 以心傳薪
在刀與竹的交響中
感受傳統工藝的溫度與力量
“手”護傳統文化
在老師的指導下
隊員們調整每道刻痕
在失敗與修正中觸摸到了雕刻的韻律
在這難忘的夏日中
他們磨煉意志
共同奔赴鄉村、奔赴基層
爭當排頭兵和生力軍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
編 輯|宜青
一審一校|陳亞蘭
二審二校|徐 昀
三審三校|趙 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