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盛夏時節,一群身著紅馬甲的大學生志愿者活躍在合肥市包河區陶壩社區的街頭巷尾。他們是參與“揚帆計劃”暑期返家鄉社會實踐學子,帶著校園的青澀與熱忱,成為激活社區治理的“新鮮血液”。在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中,這支青春隊伍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生動踐行著深入基層、服務社會、增長才干的青年成長路徑。
獻策共繪家鄉發展新圖景
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日前,陶壩社區團總支召開暑期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交流會,組織學子們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引導鼓勵學子們參與到家鄉的建設中。會上,學子們根據自身經歷和所學專業的相關知識作交流發言,暢談對社區基層工作的新認識、對家鄉建設的熱切關心,并紛紛表示會全身心投入社區治理,用行動為家鄉出份力。社區團總支負責人表示:“此次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我們希望通過建立微信群、設立‘家鄉聯絡員’等方式,搭建‘假期服務、常年反饋’的長效平臺。 這不僅是為社區治理儲備青年力量,更是引導學子們心系桑梓、未來反哺家鄉。”
變身“孩子王”守護童趣假期
“老師,這個折紙飛機總往下掉!”“要把機翼折得對稱,就像小鳥的翅膀一樣哦。”這樣的互動每天在陶壩社區暑期課堂里上演。大學生志愿者在社區里承擔起暑期托管服務,為雙職工家庭、困難家庭子女提供課業輔導、興趣培養等服務,目前已開設“趣味科學小實驗”“紅色故事分享會”“傳統文化體驗課”等特色課程20余場次,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成長。社區快樂課堂成為暑期最受歡迎的“成長驛站”。
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精細化管理擦亮社區底色
“這邊的共享單車有點歪,咱們一起擺整齊。”“墻角有小廣告,得用專用工具清理才不會留痕跡。” 連日來,在社區的街頭巷尾,大學生志愿者們身著紅馬甲,化身社區環境“美容師”,投身城市精細化管理志愿服務。他們分工協作,有的手持夾子清理綠化帶里的漂浮物,有的帶著鏟刀鏟除墻面小廣告,有的耐心地將亂停亂放的共享單車擺放到指定區域,累計鏟除小廣告300余處,規范亂停亂放共享單車200余輛。汗水浸濕了衣衫,卻擋不住大家的熱情。看著煥然一新的樓棟角落,社區居民紛紛稱贊。
從課堂到街巷,從理論到實踐,他們用腳步丈量民情,用服務溫暖人心,有效緩解了社區暑期托管力量不足的問題,有力助推了環境整治精細化水平的提升,在實踐中收獲了成長與進步。(吳雷雷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