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李淑萍 文 李慧明 圖)2025年7月4日至10日,河南中醫藥大學管理科大聯合學院“知行合一”社會實踐小分隊深入焦作溫縣開展為期七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同學們以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為實踐主線,在行走的課堂中錘煉品格、提升素養,將青春足跡鐫刻于鄉村振興的壯闊征程。
知行合一小分隊合照
思政教育:德育鑄魂礪初心
紅色基因淬擔當。社會實踐小分隊成員懷著崇敬之心走進被譽為“焦作西柏坡”的十二會村革命舊址。在講解員深情細致的講述中,隊員們通過一件件珍貴文物、一個個感人故事,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輩們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和舍生忘死的奉獻精神,切身認識到中國革命勝利的艱辛與偉大。隨隊教師姚肖雅“化抗戰精神為服務力量”的現場教學,巧妙地將紅色基因傳承與醫學人文教育有機融合,淬煉出“把愛國情懷落實到服務人民”的行動自覺。
小組成員參觀十二會村
廉潔清風植信念。在南保封村李棠階紀念館,“一片琉璃瓦”拒奢的故事讓學子們體悟清正廉潔的精神內核。這一德育課堂將歷史與現實相連,使中央八項規定倡導的勤儉節約精神與古代廉政文化產生共鳴,為青年學子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
聆聽李棠階“一片琉璃瓦”的故事
智育增慧:健康科普惠民生
在陳家溝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小分隊成員開設“安全用藥 健康生活”科普課堂。同學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村民講解科學用藥知識和健康飲食原則,特別針對農村常見慢性病用藥誤區進行重點講解。同學們還結合當地特色,詳細介紹了“四大懷藥”的藥效價值和“藥食同源”的中醫養生理念。活動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惠民服務,讓智育成果扎根鄉土,惠及百余村民。
小組成員在陳家溝進行健康科普宣講
勞育力行:入戶調研求真知
深入陳家溝街巷院落,同學們開展“藥食同源”主題調研,踐行科學家精神,掌握第一手資料。他們詳實記錄懷山藥粥羹、懷菊花茶飲等日常藥膳場景,推動“三因制宜”(因人、因時、因地)養生理念落地。這一過程不僅錘煉了調研能力,更讓同學們深刻領悟中醫藥現代化需守正創新——傳承“治未病”智慧與堅守科學思維的雙重使命。此次實踐促進了理論向實踐的轉化,為學生參與科研、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奠定了堅實基礎。
小組成員開展入戶調研實踐
智勞融合:專業探究強根基
藥企研學拓視野。在焦作福瑞堂制藥公司,同學們參觀和學習了口服藥制粒壓片、注射液無菌灌封流程。工作人員結合自身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學生們講解了行業前沿知識和實際工作中的注意事項,并基于公司發展需求與學生專業背景,與同學們就人才培養、校企銜接等議題展開了交流,強調當前醫藥行業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鼓勵大家盡早明確職業方向,合理規劃學習生活,在實踐中錘煉思維、提升能力。
小組成員參觀藥企
田間課堂悟真知。在溫縣農科所,“河南中醫藥大學懷藥栽培及品質提升實踐教育基地”揭牌儀式隆重舉行。該基地的建立為學生搭建了專業化的實踐教育平臺,不僅提升了課程理論的實際應用能力,還促進了校企間的深度合作,同時增強了師生對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使命感。活動中,學生通過專家的系統講解,追溯“四大懷藥”的種植歷史與藥用淵源,切身感受中藥材在功能性食品、健康飲品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深刻理解了“藥食同源”的當代價值;隨后,在農科所負責人的指導下,他們深入田間地頭,親手觸摸藥材葉片、觀察生長特性,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對道地藥材形態特征與栽培技術的立體認知。勞育實踐與智育探索在此深度融合,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深化了對中藥材創新應用的領悟,進一步激發了投身中醫藥事業的熱情。
小組成員來到溫縣農科局參觀懷藥種植
路旁識藥燃熱愛。行走鄉間時,同學們被道路兩旁蓬勃生長的藥材所吸引。懷著對中醫藥文化的熱忱,他們紛紛駐足觀察、認真探究,自發開展了一場生動的“路邊識藥認藥”實踐課。在活動中,同學們仔細辨識各類中草藥的特有形態特征和核心藥用價值,并積極討論分享這些藥材在日常保健和疾病預防中的實際應用。這一沉浸式的學習過程,不僅使課本知識變得鮮活立體,更有效培養了同學們的三大核心能力:一是藥材的實地觀察與辨識能力,二是科學探究與驗證能力,三是知識轉化與表達交流能力。通過這種理論聯系實踐的方式,同學們對中醫藥學的認知得到了顯著深化,為未來的專業學習奠定了扎實基礎。
文化傳承:體育強身、美育潤心
太極文化健體魄。在太極拳發源地溫縣陳家溝,隊員們開展了一場沉浸式的文化研學體驗。隊員們通過“踏藥缸”了解傳統中藥外治療法,在楊露禪學拳處研習太極拳招式,深刻體悟“形神共養”的東方養生智慧;于陳氏祖祠石碑前追思先賢,感悟太極拳宗師們兼收并蓄的創新精神。在此次陳家溝研學中,同學們親身習練拳法,通過調身、調息、調心的系統實踐,體驗了太極拳作為一項民族優秀傳統體育項目的獨特魅力與強身健體之效。這種將體育實踐與文化傳承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不僅有效增強了青年學子的身體素質,更通過親身實踐促進了太極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小組成員體驗太極文化
書香家風育品德。在“兄弟書屋”古樸的院落中,“德薌桑梓”的匾額高懸門楣,王夢奎家族數代人的紅色家風故事深深感染著每位參訪者。團隊成員在參觀學習中,感受到讀書是拓寬視野、增長才干的重要途徑,而良好的家風則是涵養品德、指引人生的根基。這份對讀書重要性的深刻認識、對傳承優良家風的自覺擔當,讓隊員們在潛移默化中堅定了勤學向善、修身立德的信念,實現了心靈之美與行為之善的和諧統一。
在兄弟書屋聆聽講解
五育融合賦能青春成長,躬身實踐彰顯青年擔當。本次溫縣社會實踐活動創新性地構建了“田野課堂”,深度詮釋了新時代“三下鄉”工作的核心要義:德育鑄魂,培育服務鄉村振興的忠誠品格;智育啟真,激發中醫藥文化傳承的創新活力;體育強基,注入健康鄉村建設的文明動能;美育潤心,涵養鄉村振興的精神內涵;勞育礪行,鍛造知行合一的實踐能力。實踐隊員們在五育融合的理念引領下,系統開展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實踐:深入田間地頭傳播中醫藥智慧,扎根基層一線提升服務本領,將專業學習與社會服務緊密結合,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實現了專業知識、實踐能力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