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剛經歷“米荒”風波,緊接著韓國便面臨“菜荒”困境。眾所周知,韓國的水果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西瓜,因此許多韓國人來華時都會大量購買西瓜。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如今連白菜對韓國人而言也成了奢侈品。
目前韓國一顆白菜的價格甚至高達79元,即便如此,仍有大量民眾堅持抵制中國蔬菜,聲稱寧愿挨餓也不愿食用中國產的大白菜。他們普遍認為只有本土種植的白菜才是正宗的。更有趣的是,一些人表面上高喊抵制,背地里卻偷偷購買中國白菜。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韓國出現這種現象?韓國人又為何如此排斥中國蔬菜?
白菜都吃不起了?
在韓國,“白菜價”早已不再是廉價的代名詞,反而成了高價商品的象征。據媒體報道,普通大白菜在普通菜市場的最低價格為22元人民幣,在高端超市甚至飆升至79元一顆,這在中國簡直是難以想象的。
如果換作其他國家,民眾或許還能勉強接受,但韓國的情況卻大不相同。泡菜是韓國人日常飲食中的必需品,其地位等同于中國的米飯,幾乎每家每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它,特別是在“腌泡菜季”,場面更是壯觀。
一戶人家通常需要準備數十甚至上百顆白菜,清洗、晾曬、涂抹醬料、封壇發酵,整個屋子都會彌漫著濃郁的泡菜味。然而如今白菜價格動輒幾十元一顆,腌制一壇泡菜的成本也隨之翻倍,腌泡菜儼然已成了一種奢侈消費。
此次白菜價格暴漲的背后,其實是韓國今夏極端天氣造成的后果。自6月以來,韓國多地遭遇高溫熱浪,氣溫一度飆升至40攝氏度。主要白菜種植區江原道的大白菜苗大面積枯死,直接導致市場供應嚴重不足。
相比之下,從中國進口的白菜價格低廉,完全符合韓國消費者的預期。然而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堅持“只買國產”,認為中國白菜存在安全隱患,味道也不夠正宗。這種行為無異于自找麻煩。
嘴上一套,心里一套
根據韓國當前的物價水平測算,使用本土白菜腌制泡菜,每公斤的綜合成本接近90元人民幣,而如果采用中國進口白菜,同樣一公斤泡菜的成本最多也不超過15元,價格相差整整六倍。如此懸殊的差價,幾乎所有人都明白該選哪個更劃算。
然而街頭采訪卻顯示,超過95%的受訪者表示堅決不吃中國白菜,認為其存在質量問題,味道也不地道,缺乏“民族風味”。可轉頭一看,餐廳和食品加工廠早已悄悄下單,一輛輛載滿白菜的貨車從山東駛向韓國。顯然,沒有人是傻子,真到了想吃泡菜的時候,誰還會在意白菜是不是韓國產。
普通市民或許還能咬牙宣稱“寧愿不吃也不買外國貨”,但商家、工廠、連鎖超市卻必須精打細算,畢竟成噸成噸地進貨,成本控制就是企業的生死線。于是出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韓國社會表面上充斥著“反中情緒”,但其底層經濟卻不得不與中國緊密相連,甚至越來越依賴。
中國白菜不僅個頭大、汁水多,運輸成本低,價格也更加親民。此外,中國的種植技術早已成熟,大棚白菜幾乎全年不斷,食品安全標準也日益完善。我們不僅擅長種植,還掌握腌制工藝,像山東和延邊地區本身就擁有獨特的泡菜制作技藝,味道絲毫不遜色于韓國。
但韓國人那股固執勁兒,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他們堅持認為只有本土白菜才具備“民族風味”,可價格擺在眼前,要么掏空錢包,要么餓著肚子。
其實連泡菜都不是自己的
盡管韓國人對泡菜情有獨鐘,但如果追溯其歷史淵源,你會發現泡菜并非韓國獨創。自上世紀以來,韓國一直在努力強化“泡菜是韓國特色”的概念,不僅深入研究古籍,還專門設立了泡菜學院和泡菜博物館,并積極舉辦各類國際泡菜活動。
仿佛泡菜對韓國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意義。2013年,韓國更是將“泡菜腌制文化”申報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意圖將泡菜牢牢綁定在“韓國”這一標簽上。
然而深入挖掘歷史便可發現,中國早在《詩經》《禮記》時期便已有“菹”類酸菜腌制工藝。而韓國所稱的“辣白菜”則是在辣椒傳入東亞之后才逐漸形成的。你沒聽錯,辣椒是在16世紀才從美洲傳入東亞的,因此韓國辣白菜的歷史最多也就三四百年。
在此之前,韓國人所食用的泡菜與如今大相徑庭,既沒有辣味,也缺乏獨特調味,韓國學術界其實也清楚這一點。他們通常承認泡菜起源于中國,但又強調其在朝鮮半島的本土化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風味。這種邏輯就像你承認房子是租的,但裝修了一下就堅持說這是自己蓋的,照此推論,誰都能成為原創者。
現實情況也很有趣。中國年年大白菜豐收,許多地區將其加工成泡菜出口韓國,賺取外匯,從未將此事上升到文化層面。而韓國方面,一邊宣稱泡菜是“國菜”,一邊又離不開中國白菜支撐市場,這種行為完全符合韓國一貫的行事風格。
因此,如今的韓國正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一方面極力維護“泡菜主權”,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依賴中國白菜來維持市場供應。文化自信固然重要,但如果脫離現實,最終只會淪為自我欺騙。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