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勁酒,后有牛欄山,白酒如何靠“自調玩法”攻城掠地?
文 | 方方
自調白酒、小酌慢飲,這樣的飲酒方式逐漸流行開來......
這個夏日來臨之前,關于“牛碧桶”的調酒視頻在網絡爆火,引發大量博主、網友關注,具體來看:
用牛欄山的白牛二/國標牛+雪碧
,為“牛碧桶”。
用牛欄山的金標牛+雪碧
,為“黃金牛碧桶”。
用檸檬+真露燒酒+牛酒+雪碧
,為“檸真牛碧桶”。
只需將牛欄山與大眾飲料、水果、冰塊囫圇倒入一桶,便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倍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式特調”,如此簡單粗暴的玩法,卻在全國市場、線上線下遍地開花。
值得一提的,牛碧桶飲酒方式還帶火了衍生產品:微酒瀏覽了淘寶平臺,發現商品名稱中帶有“牛碧桶”關鍵詞的玻璃桶商品有百款之多,帶著“全網熱銷”標識,不少商品還在主頁面配上牛碧桶調酒講解。
當下,中國酒飲市場正加速進入悅己消費時代。除了牛欄山的牛碧桶,勁酒作為“前輩”,近年來同樣頻繁出現在社交平臺的調酒攻略上。
若將它們聯系起來看,不難發現其背后藏著一套“文化破壁+品質敘事+場景滲透”的組合拳,這種傳統白酒的“自調革命”,或許正是悅己消費時代最生動的案例。
01
文化破壁:
從“父輩酒桌”到“年輕態社交貨幣”
傳統白酒的困局,一定程度和文化語境的脫節有關,“敬酒文化”“勸酒禮儀”成了新一代消費者的社交負擔,而勁酒與牛欄山的破圈之道,恰恰是讓大家都成為文化的“共創者”。
牛欄山的牛碧桶堪稱大眾文化的勝利。
大眾群體造出“喝牛碧桶,做牛碧人”、“牛碧不上頭,快樂不emo”、“青春沒有售價,牛碧桶直接拿下”、“牛碧桶到位,今晚快樂翻倍”等熱梗,將傳統的二鍋頭調制成“情緒快樂水”。
社交平臺上,女網紅帶著牛碧桶,到多家館子去交友、攢局,跟飯店老板喝得不亦樂乎,更是讓這個自調酒成為“接地氣的社交儀式”。
從北京簋街到安徽夜市,線下的煙火氣與線上的二次創作形成共振,發布相關內容就能引來大量圍觀、討論,讓“牛碧桶”又變成了一種“年輕態的社交貨幣”。
無獨有偶,以勁酒為基酒的“便利店調酒攻略”,也被編進越來越多的順口溜中:“勁酒加紅牛,從此不低頭”、“勁酒加旺仔,東方愛情海”、“勁酒加普洱茶,老樹也能發新芽”、“勁酒加酸梅湯,一杯重返溫柔鄉”......
誰能想到,在幾年前,它還只是超市貨架上的一瓶普通藥酒,代表著“不要貪杯”的陳年敘事,與主流青年群體根本沾不上邊。
而如今,其網絡形象被賦予了極強的“個性”——“喝中國勁酒,打親朋好友”、“喝勁酒加冰,錘父老鄉親”、“三兩勁酒溫著喝,大嫂來了叫大哥”......
這種文化共創的魔力在于“去權威化”。沒有品牌主導的生硬營銷,年輕人用惡搞、玩梗的演繹,給傳統白酒貼上了“快樂”“治愈”“個性”的新標簽。
在這些膾炙人口的民間傳播中,消費者獲得了愉悅體驗,白酒品品牌也不知不覺擁有了年輕文化屬性。
中國酒業協會酒類創新專家認為:當下,年輕人在飲酒方面對酒種的劃分認知越來越模糊,他們并不鐘情于哪個單一酒種,啤酒、雞尾酒、預調酒、露酒調飲、白酒調飲等酒類產品均在他們選擇的范圍之內。這些酒類產品的核心特點是酒精度數低、酒桌上可放開暢飲,既適合聚餐對飲、也適合獨自小酌。
綜合來看,新一代消費者對白酒專業認知模糊的同時,對“精神滿足”有了更高的要求,類似于日本的第三消費時代。
參考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的理論,第三消費時代以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為核心,在基礎和必要消費完成普及后,消費趨勢從生活必需品的滿足轉向對自我認知和追求的投射,即所謂“悅己”。
趨勢之上的“文化破壁”,自然讓這些白酒品牌從“父輩的酒”變成了“自己的酒”。
02
品質敘事:
從“專業術語”到“年輕人喝得懂的表達”
勁酒,精選淮山藥、枸杞子、人參、仙茅、當歸肉等9種食材制作,突破傳統的浸泡技術,采用新升級的數字提取技術釀制而成。
牛欄山的金標牛也很不錯,宣傳語為“三米兩谷造,四優五糧酒”,“四優”指的是金標牛相較同類產品,具有品牌優、品質優、產區優、價值優的顯著優勢;“五糧酒”指的是以三米兩谷為原料,采用新五糧配比和混蒸續茬老五甑工藝,發酵期長,窖香陳香渾然一體,酒體諧調柔順,尾凈味長。
不過,以上都是“行話”。新一代消費者聽不懂,也不愿意去懂,他們得擁有屬于自己的“品質敘事”。
在視頻號上,網友將牛碧桶的品鑒體驗形容為“醇厚托舉著清爽”、“金標牛的醇厚與雪碧的清爽相互交融,碰撞出令人驚喜的味覺火花,每一口都充滿了豐富的層次。”
有網友解構其魅力,比如“老北京的味道,新世代的喝法”、“暢飲無負擔,快樂直接拉滿”。
還有網友調皮表示“一口上頭,兩口淪陷”,并來上一句“千萬別讓爸媽看到這個喝法!”
在小紅書上,網友則把勁酒加紅牛的味道,形容為“兩個比武的武士,不分伯仲”,這樣生動的、完全跳脫嚴肅感的敘事,才是年輕人以及更廣大的消費者更能感知的。
微酒觀察到,有網友甚至會用香水品鑒方式來描述酒體,比如分享勁酒時,會形容“有木質的基調”。
在調飲的玩法上,他們就更“會”了。
比如,“用開水泡話梅加檸檬皮,然后加冰塊加金標牛,口感酸甜,一口下去爽歪歪。”
比如,勁酒+石榴汁+葡萄汽水調飲成“榴金歲月”,融合了果香和草本香,飲后口腔依然留香;勁酒+紅茶+紅糖+桂花+蘇打水調飲成“花前月下”,茶香沖淡了酒味,十分適合微醺養生;勁酒+蜜桃烏龍茶+薄荷糖漿調飲成“青云至上”,入口清清涼涼,同時兼具茶香。
年輕點的消費者一定能發現,以上調配方式和命名風格,正是奶茶圈慣玩的技巧。
總而言之,傳統白酒的品質敘事曾困在專業術語的圍城之中。而自調酒的走紅,正在改寫這套話語體系——放下對“專業度”的執念,允許消費者用自己的語言解讀產品,反而讓白酒不再“陌生”。
03
場景滲透:無需“說服”,只管“加入”
自調酒的最大魔力,在于對消費場景的“去中心化”改造。當白酒從酒店宴會廳走向夜市、便利店、出租屋,其消費頻次與人群邊界也隨之被打破。
牛欄山的牛碧桶就精準卡位了夏夜場景。
炎炎夏日,是街邊擼串、露天燒烤、夜市聚會的時節。牛欄山也在夏日餐飲高峰期來臨之際,率先將產品鋪到終端門店,以高鋪貨率觸達更廣泛的消費群體,帶動動銷自點率的提高。
含有大量冰塊的牛碧桶,無疑是夏季降溫解暑的神器,引得網友紛紛評論;“適合夏季的自調酒”、“清涼一夏,就喝牛欄山牛碧桶”、“牛欄山白酒配燒烤”、“牛碧桶當然是夏天燒烤的絕配”。
微酒問詢牛碧桶的銷售人員,對方也給出強標簽——“這個要夏天用的,最好是夜宵時間,最好是露天的大排檔。”
可以想見,降度白酒帶來的微醺感、冰鎮碳酸飲料帶來的暢爽感、煙火氣美食帶來的幸福感,都將在夏夜氛圍中最大化。
當然,微酒翻看網友們的分享貼,發現牛碧桶的飲用場景可以更豐富:可以自飲,如“打工人深夜的放縱,怎么能沒有牛欄山金標牛的陪伴”;也可以聚飲,“聚會轟趴,秒變派對靈魂飲品,氣氛瞬間嗨到爆”、“好朋友來家里吃飯,終于可以調大桶酒啦”。
不僅依賴場景,還強調場景之中的功能。
比如,勁酒+紅牛按1:1的比例可調飲成“解困神器”;勁酒+紅糖+姜片+溫水可調飲成“驅寒神器”;勁酒+紅棗茶可調飲成“姨媽神仙水”......產品功能在自調中被具象化、場景化,最終形成“功能>口感”的記憶點。
與之相佐,在各大平臺,你可以發現,在輸入框搜索勁酒二字后,“怎么調好喝”的相關詞條,數量明顯少于“治痛經”、“催姨媽”、“補氣血”等詞條數量。
可以說,20年前,勁酒的財富密碼是中年男人。20年后,勁酒的“代言人”是一群年輕女性,誰讓它如此精準地戳中了年輕女性的調養場景。
場景的重構直接帶動了商業價值的提升。新一代的消費群體主動走進傳統白酒,并在一次次的體驗中,完成與白酒品牌的親密接觸;而白酒品牌也通過種草營銷,加速著品牌對年輕消費圈層精準開拓與持續滲透。
盛初咨詢總經理楊大玉觀察到,“白酒在下滑,小勁酒卻逆勢增長50%,今年單品有望突破100億”,他認為,收獲這份成績的原因之一,是“勁酒成功押中了新媒體時代的內容營銷創新,在2023年、2024年借勢并引爆‘大女人的姨媽神器’等爆款話題,實現了勁酒的年輕化和人群的破圈流行。”
牛欄山相關負責人告訴微酒,“牛碧桶的走紅,顯著提高了產品動銷率、開瓶率,更有價值的是,我們通過牛碧桶觸達更廣泛的消費群體,與年輕消費者也建立了有效情感鏈接。”
在動銷普遍承壓的大環境下,自調酒的風靡,無疑是白酒行業消費頻次、消費場景、消費人群的的巨大突破。
微酒認為,勁酒與牛欄山的案例,絕非偶然的“網紅現象”。在悅己消費主導的市場中,消費者本就更愿意為“情緒價值”“參與感”“個性化體驗”買單;對于傳統白酒品牌而言,也意味著新的可能性:學會將品牌交給消費者——讓他們定義文化、設計喝法、創造場景。畢竟,最好的營銷不是“說服”,而是“加入”。
眼下,“牛碧桶”的熱梗還在持續發酵,勁酒的新喝法仍不斷涌現,和微酒一起保持關注。
您對此有何看法,歡迎下面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