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人肯定不知道,位于中國西南的怒江,發電量比三峽都高。
經過科學計算,如果怒江干流按“兩庫十三級”方案建造大型水電站,裝機容量高達2132萬千瓦,略低于三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
然而,怒江的年均發電量能高達1029.6億千瓦時,比三峽年發電量的847億千瓦時,還要高出21%。(全流域開發且按照設計標準計算)
2003~2020年,即便以每度電0.26元計算,三峽大壩只靠電費收入就已經超過3600億人民幣,籠統算下,一年電費收入200億人民幣,而怒江如果修建大型水電站,電費收入必然不會少。
截至2025年,中國水電站總數約4.6萬座,然而即便怒江的水能如此豐富,但我國卻沒有在怒江修建水電站,并且怒江是我國唯一不建水電站的大河!
怒江為什么沒有修建大型水電站?
怒江位于中國西南地區,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全長3240公里,流域面積32.5萬平方千米。
怒江干流天然落差高達4840米,年均徑流量710億立方米,即便在旱季,依靠源頭冰雪融化,水流量仍然十分充足。
這么好的水力資源卻白白浪費掉?實則不然。
1.怒江并非我國獨有
怒江,又名潞江、那曲河,從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一路流到云南省德宏州潞西縣(現芒市)后出境,進入緬甸地界,當地稱為“薩爾溫江”。
怒江(薩爾溫江)下游130公里河段為緬甸與泰國的界河,主要流經泰緬邊境克倫邦。
簡而言之,怒江中國段1540公里,占全長47%,緬甸1660公里,占全長51%,泰國130公里,占全長2%。
如果我們在怒江干流修建水電站,勢必會對緬甸造成影響,這就是國際河流的麻煩之處,況且緬甸境內的占比超過了50%,容易引發國際矛盾。
很多人說,咱在上游,這就是先天優勢,造水電站,緬甸管不著。
話雖如此,但國際合作又沒這么簡單,萬一緬甸生氣了,停止進口中國產品,國際之間的“輸贏”,往往考慮的更多。
2.怒江地質不穩定
三峽大壩所在地屬于黃陵地塊,經過科學評估后,周圍地質活動幾乎沒有,或者屬于“弱活動”范圍,對大壩沒啥影響。
但怒江不同。
怒江干流貫穿班公湖-怒江斷裂帶,這片區域受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擠壓影響,地質活動頻繁,地震烈度高達8~9度,比金沙江、瀾滄江高多了。
一旦出現地質災害,除了對水電站造成巨大破壞之外,還會引發泥石流、滑坡,甚至破壞蓄水平衡,不排除大洪水淹沒縣城村莊的可能。
3.周圍電力過剩
先來看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的供電范圍是華中地區、華東地區、華南地區和川渝地區。
華中地區:湖北、湖南、河南、江西,每年供電量約495億千瓦時,占比約61%。
華東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每年供電量約293億千瓦時,占比約33%。
華南地區:廣東,每年供電量約75.6億千瓦時,占比約6%。
川渝地區:少量補充。
從以上不難看出,三峽大壩或者說,產生的電力資源,集中供給在工業和城市用電兩大板塊,特別是像電解鋁、鋼鐵產業、半導體等這類高耗能企業較多時,對電力的需求量特別大。
已知,一旦在怒江干流修建水電站,每年的發電量跟三峽大壩差不多,不同的地方在于,三峽大壩產生的電力資源,能快速、有效、合理的被消耗掉。
但是云南不同。
云南省內高耗能產業很少,根本不需要堪比三峽如此多的電力,絕大部分電力被應用于城市也不行,云南省人口數量4655萬,僅有江蘇省的54.5%,大量區域開發程度低,綜合而言,云南省不管工業還是城市生活應用,對電能的需求都不高。
2025年,云南省水電裝機超過8000萬千瓦時,已經存在電力過?,F象,如果再開發怒江干流,確實會浪費大量電力資源。
把多余的電力外送也不現實,一路上需要建造超高壓電網,等怒江產生的電輸送到東南沿海城市,價格比當地發電都要高。
舉個例子。
你有2噸大米,只能吃掉1噸,多余的1噸從云南運到廣東。
大米3元/斤+運輸成本+人工成本+雜費=4元。
好不容易運到廣東,結果發現,廣東大米只賣3.5元/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