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到債務問題時,總會想到“美國人喜歡寅吃卯糧”,也就是通過借債來消費和投資的現象,簡單說就是今天花明天的錢。
我們常常聽到“中國的GDP已是全球第二”,這意味著中國的經濟體量巨大。
然而,除了GDP,我們還需要了解一個關鍵指標——債務杠桿率。
它是指一個國家政府、企業和家庭的總債務(即非金融機構債務)與GDP的比值。
我們拿這個指標來看,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各國的債務壓力。
首先,來看看美國的債務杠桿率。
美國的總債務與GDP比值為249.3%,即債務是GDP的2.5倍,給人一種“借錢消費”的強烈印象。
歐盟地區的債務杠桿率接近相同,約為242.9%,略低于美國。
德國和英國的債務杠桿率分別為200%和200.25%,也處于較高水平。
總體來看,美國、歐盟以及其他發達經濟體的債務杠桿率大致在230%-250%之間。
對比發展中經濟體,像俄羅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的債務杠桿率明顯低于這些發達國家。
例如,俄羅斯的債務杠桿率為120.5%,印度為175%,南非為145%,巴西為180%,這些國家的債務負擔明顯較輕。
然而,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最新數據,2024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債務對比中,中國的債務杠桿率卻達到了286.5%,接近290%。
這個數字遠高于美國、歐盟和德國等經濟體,令中國成為全球債務杠桿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這個數據可能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期。
日本的債務杠桿率甚至達到了387%,但相比之下中國的負擔相當沉重。
如果我們把這一數字對照到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一個國家債務過重意味著財政、經濟的脆弱性和發展空間的受限。
高債務負擔意味著什么?
債務杠桿率高,不僅意味著一個國家的債務壓力大,還代表了整個社會的經濟韌性降低。
比如,家庭債務過高,意味著每年大部分收入都需要用來償還債務,而不能用于消費或投資。
當一個家庭的債務沉重時,成員們也更不敢冒險消費或者加大杠桿去投資。
類似的邏輯也適用于企業和政府。
對于企業而言,債務過高意味著資金大部分用于償還債務,而不是投入到新的生產或投資中。
就像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很多企業,比如萬科,其銷售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被用來償還債務,而無法用于擴大業務或分配給股東。
這使得企業的擴張和發展受限。
對于政府而言,債務負擔過重意味著財政資金將大部分用于償還債務,可能會迫使政府放緩投資、減少公共項目,甚至影響民生和社會福利的支出。
老人推車和身后豪車形成鮮明對比
更大的債務負擔還意味著社會財富的分配發生了變化。
隨著債務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財富被資本和富裕群體占據,而普通勞動者能獲得的財富份額卻在縮小。
社會的財富分配逐漸傾向于資本擁有者,而非勞動者,這種現象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差距。
更重要的是,這種高負債狀態讓國家、企業甚至家庭的經濟抗風險能力變得非常脆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