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自考本科也能當鎮長?近日,湖南衡陽市衡南縣委組織部一則干部任前公示引發關注,出生于1990年的年輕干部肖敏,被提名為鎮長候選人。
肖敏之所以引發熱議,并不因為他是“90后”,而是他的學歷是“自考本科”。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鎮長屬于公務員序列,通常來講必須遵循“逢進必考,逢考必本”的規律,且本科還必須是全日制。
在名校和海歸研究生博士生都難考一編的當下,一位“90后”自考本科居然能成為鎮長候選人,屬實讓人疑惑。
雖然類似情況已經越來越少見,但不代表沒有,也不代表背后一定會有貓膩。
我們可以看一下肖敏的成長路徑,出現這種結果也并非不符合道理。
肖敏2008年9月參加工作,當時只有18歲,從年齡上來看,肖敏的第一學歷,最高也只是高中或中專,甚至是職高或職專。他第一份工作是在衡南縣川口鄉勞動服務站當職員,屬于聘用,這個聘用,可以是事業編也可以是臨時合同聘任。
工作一段時間后,肖敏又調入另一個鎮的勞動服務站,工作幾年后當上了站長。在此期間,肖敏于2014年同年先后拿到了黃岡師范學院的大專學歷和長沙理工大學的自考本科。看到這里,同樣有人大惑不解,大專和本科可以同年畢業嗎?其實,這個還真是可以的,函授和自考可以同時套讀,所以同年拿到大專和本科畢業證并不違規。
肖敏仕途的重要轉折點,出現在2016年。這一年年末,肖敏出任衡南縣花橋鎮人大副主席,這是一個副科級崗位,屬于縣管干部,是標準的公務員身份。
那么,肖敏是如何從聘用人員轉為公務員呢?
在肖敏升任鎮人大副主席時,他有一個身份標注是“三類人員”。何為“三類人員”?三類之說適用于鄉鎮,是指鄉鎮事業編制人員、大學生村官、優秀村干部。在基層鄉鎮,從“三類人員”中挑選進鄉鎮班子干部,是鄉鎮干部選拔的有益補充和探索,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式。
另外,“三類人員”進鄉鎮班子,并非無法可依。在《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文件中,明確規定:“破除人才流動障礙。打破戶籍、地域、身份、學歷、人事關系等制約,促進人才資源合理流動、有效配置”?!皶惩h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方面人才流動渠道?!?/p>
“三類人員”進班子,不僅擴大了選賢任能的視野,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也有利于優化鄉鎮領導班子的結構。
衡南縣的肖敏,既不是大學生村官,也不是優秀村干部,適用于他的顯然是鄉鎮事業編制人員身份。這說明,肖敏此前已經解決了事業編身份。相對于公務員而言,地方事業編的招錄,門檻要稍低一些,對學歷條件要求,有時會放寬一些。
肖敏在擔任了近3年鎮人大副主席之后,于2019年轉任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2020年跨鎮調整為松江鎮黨委副書記,2022年轉任衡南縣民政局副局長。
從2016年晉升為副科級鄉鎮干部,到此番成為鎮長候選人,肖敏擔任副科已經長達9年,且在鄉鎮和政府部門都有任職,從任職時間和履歷來看,肖敏的資歷還是蠻厚實的。
在體制內,文憑短板易受歧視,也成為一些干部晉升之路難以逾越的硬杠杠,衡南縣敢于大膽起用年輕人,更多的應該是從肖敏的工作實績出發,肖敏通過自考拿到本科,也證明了他自身的上進和努力。
在衡南縣,像肖敏這種有學歷短板但仍獲提拔的干部并不在少數。在衡南縣委2024年12月份一份干部任前公示名單中,擬提拔為正科和副科領導職務的9名干部當中,除一人是大學本科外,其他8人均為自考、函授、電大等本科或專科學歷。
和他們相比,肖敏其實并無違和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