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北京時間7月16日),中國女足結束了2025年女足東亞杯的最后一場比賽。球員們對陣強敵日本女足,經(jīng)過全場90分鐘的激戰(zhàn),雙方最終0比0握手言和,這樣,中國女足在本屆賽事中以1勝2平、積5分的成績收官。
這場比賽,中國女足在場上展現(xiàn)出了不一樣的東西,隊員們明顯更自信了,敢于拿球突破,也敢于整體壓上進攻。即使在日本隊的高強度對抗下,我們的傳球準確率也比以往有所提升,這種積極的變化讓很多球迷感到振奮,覺得這是最近十幾年來,中國女足踢得最好、也最有希望的一屆。
雖然結果是平局,但女足們的拼搏精神貫穿了整場比賽。面對實力不俗的日本隊,她們態(tài)度端正,既不輕視也不畏懼,就是全力以赴去拼每一分每一秒,特別是在比賽最后階段,隊員們依然在積極拼搶,那種想贏的勁頭非常足。這種頑強的意志品質和在賽場上的職業(yè)態(tài)度,正是廣大球迷特別欣賞女足、經(jīng)常拿女足和男足對比的根本原因。大家看到了希望——球隊變強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但場上展現(xiàn)出的每一點進步和那股拼勁,都值得肯定。
當然,比賽過程也清楚地反映出中日女足在技戰(zhàn)術水平上的客觀差距,日本隊場上最突出的就是一個“跑”字。她們一旦在前場拿到球,隊員立刻會多點多線高速前插,用積極的跑動和速度優(yōu)勢,對我們持球隊員形成有效的圍搶,這讓我們的后衛(wèi)在高壓下容易出錯。反過來看,咱們隊員在得球后,跑動接應的點往往不夠多。整體來說,日本隊員在個人腳下技術的細膩程度和全場的體能儲備方面,確實比我們高出一個檔次。
本屆東亞杯女足的積分形勢有點復雜。中國和日本同積5分,日本隊凈勝球是4個,我們的是2個。韓國隊前兩場都是平局,最后一輪對陣中國臺北隊,最終的排名有幾種可能:
如果韓國隊贏臺北隊5個球或更多,那韓國隊就是冠軍,日本隊第二,中國隊第三。
如果韓國隊贏臺北隊3到4個球,那日本隊第一,韓國隊第二,中國隊還是第三。
如果韓國隊贏臺北隊不足3個球(比如只贏1到2個),那日本隊第一,中國隊就能升到第二,韓國隊第三。
有人認為韓國隊是主場作戰(zhàn),加上男足已經(jīng)丟了冠軍,女足這個冠軍她們肯定要全力保住。但也有一部分觀察指出,日本隊其實掌握著主動權,韓國隊要大比分贏臺北隊沒那么容易,最終排名很可能是日本第一、韓國第二、中國第三。
深層問題:不止是教練,根子在體系與信心
關于中國女足的發(fā)展,球迷們有不同看法,有些聲音對當初換掉水慶霞這樣的本土教練表示不理解,認為她帶隊有功,不過,更普遍的共識是,中國足球(無論是男足還是女足)的核心問題,不是簡單地換個教練就能解決的。
現(xiàn)在主要的困境在于:隊員們普遍在場上顯得不夠自信,同時從青訓根基到整體足球環(huán)境存在系統(tǒng)性的不足。青訓的問題尤其突出——不少知名球員退役后去做青訓教練,這本身沒問題,但受限于他們當球員時自身技術能力的局限以及執(zhí)教能力的不足,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有觀點直接說這有點“黃鼠狼生耗子——一窩不如一窩”的意思。再加上過去足協(xié)管理混亂,把足球環(huán)境搞壞了,缺乏真正干事業(yè)的心,導致一些好苗子也被耽誤了。所以,呼吁引進像日本這樣的高水平教練來搭建青訓體系,并且建立科學、長效的管理機制,成為很多人的期待。
另外,改善輿論環(huán)境也很重要。從管理者、媒體到球迷,如果只是一味地指責球員,對建立信心沒有任何幫助。多給一些鼓勵和支持,幫助隊員們建立起自信,是隊伍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軟環(huán)境。
東亞杯以不敗戰(zhàn)績結束,中國女足們真的盡力了。她們在場上展現(xiàn)出的那種拼勁和職業(yè)態(tài)度,艱難地為中國足球保留著一份珍貴的尊嚴,這份尊嚴,是她們每一次全力奔跑、每一次咬牙拼搶換來的。
競技體育的突破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得正視在腳下技術、體能儲備上與亞洲頂尖球隊的差距,扎扎實實去解決青訓乏力、體系不暢、信心不足這些深層次問題,這才是中國足球重現(xiàn)希望的根本。女足姑娘們用汗水和意志點亮了當下,而要照亮未來的路,還需要整個中國足球界拿出堅定、務實且富有智慧的改革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