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俄烏沖突的硝煙似乎要散去,美國和俄羅斯在沙特碰了個頭,全球的目光都盯著這場會談,以為和平的曙光就要來了。可就在這當口,美國智庫冒出個專家,叫囂著要拿中國的臺灣問題做文章,拋出個驚天動地的說法:如果中國大陸對臺灣動武,西方國家可以凍結中國在海外的3.2萬億美元資產,逼中國就范。這話一出,立馬在全球炸開了鍋。中國會怎么接招?是不是真有“王炸”能讓西方啞口無言?
2025年2月18日,沙特利雅得的美俄會談成了全球焦點。俄烏沖突拖了三年,世界經濟和地緣格局都被攪得天翻地覆。就在大家猜測和平曙光的時候,卡特在華盛頓拋出重磅言論,稱西方可以凍結中國3.2萬億美元的海外資產,作為應對中國對臺灣采取軍事行動的手段。
這數據不是憑空來的,根據北京商報2025年3月5日的報道,中國外匯儲備到2024年底已超過3.2萬億美元,涵蓋了國債、銀行存款等多種資產形式。卡特援引了2022年俄烏沖突的先例,當時西方凍結了俄羅斯約300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給俄羅斯經濟帶來不小沖擊。他認為,同樣的招數可以用在中國身上,逼中國在臺灣問題上讓步。
可這想法靠譜嗎?先看看俄烏沖突的教訓。2022年,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全方位制裁,凍結資產、切斷能源進口、踢除SWIFT系統,俄羅斯經濟確實吃了苦頭。但反過來,歐洲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德國工廠因天然氣短缺減產,英國的能源賬單暴漲,普通老百姓的電費和取暖費翻了好幾倍。
俄羅斯也沒坐以待斃,直接沒收了西方在俄的投資,比如BP和殼牌的油氣資產,直接讓歐洲企業虧得血本無歸。卡特的邏輯似乎忘了這一茬:中國不是俄羅斯,經濟體量和全球影響力完全不是一個量級。2024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43.85萬億元,占全球貿易的比重持續攀升,遠超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國地位。
中國的經濟底氣從哪來?先說工業實力。2024年,中國工業硅片產量達到46GW,占全球95%以上。這些硅片是芯片制造的原料,西方若切斷對中國的高端芯片供應,自己也得面對芯片生產停擺的風險,因為連最基礎的材料都得靠中國。稀土方面,中國更是一騎絕塵。
2024年,中國稀土產量占全球80%至90%,資源儲量占全球23%。稀土是高科技產品的命脈,從手機到導彈都離不開。西方國家就算有稀土礦,比如澳大利亞,也缺乏中國的完整產業鏈,短期內根本沒法替代。2025年,中國進一步優化稀土出口配額,牢牢掌控全球市場話語權。
再說金融布局。2024年,人民幣跨境支付增長43%,尤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幣結算比例大幅提升。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交易大廳里,人民幣兌換數據跳得飛快,顯示中國正在加速擺脫對美元體系的依賴。
2023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中國份額升至第三位,顯示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越來越重。反觀西方,若凍結中國資產,中國完全可以反制。歐美在中國的投資高達3.6萬億美元,涵蓋制造業、金融、能源等多個領域。中國若凍結這些資產,西方企業的損失會比中國更大。
卡特的言論還忽略了中國在全球的戰略牌。2023年,中國向沙特交付東風導彈后,沙特對美國石油利益的依賴明顯下降。中東國家開始更多地與中國合作,購買中國武器、參與“一帶一路”項目。
2025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再創新高,人民幣結算比例持續上升。雅加達的貿易洽談會上,中國企業與東盟官員頻頻簽約,涉及基建、能源、數字經濟等多個領域。非洲的鐵路項目也在加速推進,中國投資的港口和公路讓當地經濟活力大增。這些布局讓中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有了更多盟友,西方想孤立中國,遠沒那么簡單。
再說回卡特的“凍結資產”威脅。2022年,西方凍結俄羅斯資產的做法已經讓全球不少國家寒了心。瑞士銀行號稱中立,可俄烏沖突一爆發,瑞士立馬跟著美國凍結俄羅斯資產,所謂的“中立”成了笑話。這讓很多發展中國家開始重新思考資產安全問題。
2025年,中國加快了外匯儲備結構優化,減少美元資產比例,增加其他貨幣和實物資產的持有,比如黃金和能源儲備。美國國債的信用風險也在上升,2023年美國債務上限危機就讓全球捏了把汗。卡特或許沒算到,凍結中國資產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蕩,連美國自己的美債體系都可能受沖擊。
中國的應對措施遠不止防御。2025年,中國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亞非拉國家的合作進入快車道。非洲的基建項目如火如荼,中國的鐵路和港口讓當地經濟煥然一新。2025年3月,中國與非洲多國簽署新的鐵路建設協議,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
在拉美,中國投資的港口和能源項目也讓當地政府對西方的依賴減少。卡特的威脅反而讓中國更加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加速構建獨立于西方的經濟體系。
卡特的言論在西方內部也沒得到一致支持。2025年3月,倫敦一場國際金融會議上,歐洲學者公開質疑凍結中國資產的可行性。他們指出,中國的工業和金融實力讓脫鉤成本高得離譜。德國汽車產業離不開中國的零部件,法國奢侈品品牌靠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
2022年俄烏沖突的教訓還歷歷在目,歐洲可不想再經歷一次能源危機。X平臺上,網友們對卡特的言論也是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低估了中國,有人則覺得他在為美國鷹派搖旗吶喊。
中國的“王炸”是什么?其實就是經濟底氣和全球布局的組合拳。2024年,中國工業產值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和強大的動員能力,讓中國在任何博弈中都有底氣。外交部那句“勿謂言之不預也”擲地有聲,背后是實實在在的實力支撐。卡特的威脅聽起來嚇人,但細究下來,不過是紙上談兵。
2025年4月,聯合國經濟論壇在紐約召開,非洲和拉美國家的代表齊聚一堂。他們批評西方動輒用制裁威脅他國的做法,指出中國投資的基建項目極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卡特的言論被反復提及,但更多是作為不切實際的案例。華爾街的交易員們也在私下討論,凍結中國資產可能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崩盤,美國的美債體系首當其沖。
2025年5月,卡特在一場電視辯論中被問及中國反制措施,他只是泛泛地說西方有應對機制,卻拿不出具體方案。觀眾席上的低語和主持人的追問讓他顯得有些狼狽。此后,他的公開露面越來越少,大西洋理事會內部也開始反思他的研究方向。
中國則繼續按自己的節奏走。2025年6月,深圳的科技園區里,工程師們加班加點研發國產高端芯片,測試數據不斷刷新紀錄。廣州港的貨輪川流不息,裝載著銷往全球的商品。上海的金融中心,人民幣交易數據跳躍不停,顯示中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分量越來越重。
2025年,中國與東盟簽署新的貿易協定,人民幣結算比例再創新高。非洲的鐵路項目也在加速推進,中國的投資讓當地經濟充滿活力。卡特的威脅最終成了空話,中國的經濟韌性和全球影響力讓任何遏制企圖都顯得蒼白無力。外交部的回應言簡意賅:“勿謂言之不預也。”這七個字背后,是中國對自身實力的自信和對未來發展的堅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