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皖南,群山疊翠,青弋江碧波蕩漾。在素有“宣紙之鄉”美譽的革命老區涇縣,一支由法學專業師生組成的支教團隊走進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稼祥同志命名的學校,以“法潤童心·護航成長”為主題,開展涵蓋法治教育、應急急救以及非遺藝術等五個板塊的實踐活動。五大主題課程如五線譜上的音符,在校園里奏響法治育人的時代強音。
第一篇章:憲法筑基 樹牢根本大法權威
“國家憲法日是哪一天?”面對講臺上的提問,稼祥中學八年級教室里舉起的寥寥幾雙手,讓支教團成員深刻感受到鄉村法治教育的緊迫性。實踐團緊扣“憲法是國家根本法”這一核心,精心打造“認知·理解·踐行”三維課堂。
課程以“國家憲法日”為切入點,通過圖文展板展示歷年憲法宣傳活動實況。當看到天安門廣場憲法宣誓儀式的莊嚴畫面,孩子們不自覺挺直了腰背。“原來憲法離我們這么近!”一位學生的感嘆引發共鳴。支教實踐團成員順勢展開憲法知識圖譜:從根本法性質到發展歷程,從“五四憲法”的誕生到現行憲法的五次修正,法治建設的壯闊畫卷徐徐展開。
結課時的知識競賽見證蛻變:全班學生悉數答對“公民基本權利”“國旗國徽含義”等基礎問題。實踐團成員在總結中動情地說:“當孩子們說出‘憲法守護我上學’時,法治信仰的種子已然破土。”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和小朋友互動 孫永康供圖
圖為實踐團向同學們進行課前敬禮 孫永康供圖
第二篇章:民法護苗 澆灌權利意識之花
“用壓歲錢買手機需要父母同意嗎?”民法課堂上播放的動畫案例引發熱議。支教團立足《民法典》第十九條,圍繞“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這一核心概念,構建“案例導入——法理剖析——實踐延伸”教學閉環。
通過“12歲學生游戲充值維權”等三個典型案例視頻,教師引導學生繪制“權利樹狀圖”。當一位學生在黑板寫下"財產權""撤銷權"等關鍵詞時,法律認知的脈絡逐漸清晰。“覺得法律是管壞人的,現在知道是保護我們的!”課后感悟道出學生心聲。
在隨后的“法治心愿卡”創作環節,兩位實踐成員為同學們發放藝術染卡,讓同學們寫下課堂上提過的法律格言,學生們鄭重書寫格言:“法律是自由的尺度”“權利與義務同行”。
圖為實踐團成員開展民法宣講 孫永康供圖
圖為同學們正在看相關案例視頻 孫永康供圖
第三篇章:國安鑄盾 厚植家國情懷根基
以政治安全為根本,是理解國家安全的關鍵。對內,維護各民族、各階層團結,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外,應對復雜國際形勢,捍衛國家主權與利益。這讓我們深知,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基石,也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實踐團帶著《國家安全法》《反間諜法》等有關法律的“專業Buff”,把外部威脅講成了身邊事——維護國家主權與利益,從來不是遙遠的口號,而是每個普通人的責任底色。
普通話:民族自信里的“文化密碼”:“大家用同一種語言交流,是什么感覺?”當這個問題撞上“推廣普通話”的話題,答案呼之欲出。普通話不只是交流工具,更是揣著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傳聲筒”。五湖四海的鄉音在此交匯,陌生感消融,親切感滋生,各民族在語言相通里讀懂彼此,這正是從心底筑牢團結的根基,讓文化的向心力悄悄拉滿。
從《哪吒2》到網絡戰場:當《哪吒2》的短片閃現,教室里的歡呼差點掀翻屋頂!誰說文化自信離國家安全很遠?看銀幕上的少年意氣,恰是我們這代人該有的模樣——傳承優秀文化、挺直精神脊梁,就是給國家安全加了層“精神鎧甲”。而當話題轉到網絡安全,氣氛又多了份嚴肅:網絡“開戶”、隱私泄露,時刻提醒著我們:網絡空間早已是國家安全的“新戰場”,守護它,就是守護我們的數字家園。
走出課堂,那些視頻里的震撼、案例里的警醒,早把“國家安全”從抽象概念變成了觸手可及的認知。原來,它藏在我們說的每一句普通話里,藏在點擊鼠標時的謹慎里,更藏在稼祥學子眼里的堅定里。
維護國家安全,從來不是“別人的事”。推廣普通話,筑牢文化自信的長城;繃緊安全弦,和平年代更需要居安思危。畢竟,國安才能家興,這道長城,需要你我一磚一瓦共同筑起!
圖為實踐團與成員們合影留念 孫永康供圖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上課 孫永康供圖
第四篇章:非遺傳薪 賡續中華文脈基因
實踐團成員在安徽涇縣稼祥中學開設非遺文化課堂,通過課件、視頻進行互動教學向學生普及國畫與宣紙的相關知識。在課堂上,實踐團成員從國畫與西方畫的對比與不同入手來引出國畫的特點,激發同學們對國畫的興趣,之后回溯國畫從新石器時期直到唐宋繁榮、明清變革的千年發展脈絡讓學生們加深對國畫這項非遺文化的認識。之后從國畫創作的細節與體驗入手,用筆墨與紙張的互動自然帶出宣紙的特殊性從而自然的引出宣紙作為一種文化載體的特殊性,這樣從創作中的對比和感受切入,既突出了國畫對紙張的特殊要求,也讓宣紙的作用和特性順理成章地呈現出來,從而達到了傳播非遺文化的目的。
該課程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歡迎與積極響應。學生們通過學習國畫與宣紙的知識,不僅提升了自己的藝術修養,還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國優秀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上課 孫永康供圖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上課 孫永康供圖
第五篇章:安全護航 鍛造自我保護鎧甲
"被抓住手腕時,記住‘扭、轉、抽’三字訣!"安全防衛課上,支教成員的演示引發陣陣驚嘆。課程聚焦"校園欺凌防護",創新采用"知識+技能+意識"三維教學模式。在情景模擬中,學生兩人一組演練"衣領被抓解脫術"。教師逐項分解動作要領:"先下沉重心,再旋臂轉體..."更具特色的是"安全風險評估"環節,學生繪制"校園安全地圖",標注樓梯轉角、體育器材區等高風險區域,并提出改進建議。“智慧比蠻力更重要”的理念貫穿始終。在“見義智為”情景討論中,學生們設計出“呼救四步法”“取證三技巧”等實用策略。結課時,全員通過“安全防衛能力測評”,90%的學生掌握三種以上解脫技巧。
圖為實踐團成員講述防衛方法 孫永康供圖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操場上演示防衛動作 孫永康供圖
支教星火 照亮山鄉未來
支教時光轉瞬即逝,但法治的火種已在孩子們心中熊熊燃燒。從憲法筑基到民法護苗,從國安課堂到非遺工坊,這場浸潤式多主題實踐,不僅提升了青少年的法律素養,更在他們心中構筑起信仰法治的精神家園。"法治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要喚醒每個人心中的正義感和責任感。當法治成為全民信仰,法治中國必將枝繁葉茂。"
晨曦中的稼祥中學,法治標語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群來自五湖四海的警察大學生,用專業知識澆灌著法治的幼苗。他們堅信:當大山深處的孩子成長為懂法守法的新一代,全面依法治國的壯麗畫卷必將更加絢爛多彩。
來源: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涇紅普韻·警潤鄉野”實踐團
作者:范永達 盧毓勛 王路欽 張晨旸 黃穎昕 李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