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喪父,三歲喪母,撿垃圾當飯吃,破碎如他。”
就是這樣天崩地裂的開局,通過自身努力演繹了一場現實版“變形記”,成了北大名校的高材生。
他就是跪在父母墳頭痛哭的韋仁龍。
兒時的他,餓了就去垃圾桶翻找爛水果,渴了就喝山間的生水。
當所有人都默認輟學打工是他唯一的活路時,他偏偏不服輸,獨自踏上求學之路。
最終以707分的優(yōu)異成績考入北大學府,將人間苦難熬成了翻身踏腳石。
但之后,他就徹底消失在了大眾視野。
如今,前央視主持人李小萌在社交平臺上尋找他的近況。
這一呼喊,瞬間勾起大眾對韋仁龍的好奇,那個曾用堅韌改寫命運的他,現在到底身處何方?
“我將來會去很遠的地方讀書,不能經常回來。但不管我走到哪,這都是我的家。”
誰還記得被生活逼入絕境的少年韋仁龍。
他出生于廣西河池山村的貧苦家庭。
1歲時父親意外去世,家里的頂梁柱轟然倒塌。
家里的重擔落在母親一個人身上,一邊是照顧嬰兒,一邊是賺錢養(yǎng)家。
母親無奈之下選擇了再嫁。
幸好繼父是善良的人,幫助這對孤兒寡母度過了人生難關。
但母親還是不幸離開了人世間,小小的韋仁龍成了無依無靠的可憐娃。
唯一慶幸的是,繼父待他“不是親生,勝似親生。”
別的小孩有的,他也會拼了命拿給韋仁龍。
為了能給韋仁龍更好的生活條件,他租了一間房子,一如既往地照顧著韋仁龍。
這份好,在韋仁龍的內心深處種植了善良的種子。
盡管家里條件不好,但是這對再生父子情,讓他們過得有滋有味。
同時繼父的教育理念也很超前,他時常會提醒韋仁龍:
眼前的苦難都是暫時的,日后好好讀書,出人頭地后,就能過上好日子了!
每當韋仁龍放學后來幫助繼父干農活,等來的不是繼父的夸贊,而是“嚴厲斥責”。
因為他實在不希望孩子成為下一個自己,一輩子靠種地干苦力為生。
本以為命運對他已經百般刁難,繼父的愛是上天對他的彌補。
沒想到13歲那年,繼父也撒手人寰了。
繼父的逝去對他的打擊實在太過沉重,但是繼父的囑托歷歷在目。
繼父臨終前唯一的遺愿,就是希望韋仁龍能夠繼續(xù)讀書,走出大山,改變自己的人生。
為了不辜負繼父對自己的期望,韋仁龍白天全身心投入到了學習上。
只有到了深夜才會默默流下眼淚。
但是沒了經濟來源,再多的毅力也是于事無補。
為了繼續(xù)學業(yè),他靠吃爛水果充饑,靠撿廢品賺取學費,無論多么艱難,他從未放棄過學習。
終于在13歲那年,他考上了縣里的重點中學。
通過讀書離開了大山,也是他對繼父承諾的第一步踐行。
學習期間,他用的筆都是別人用過的,沒錢吃飯,他就硬扛。
實在扛不住了,就去食堂撿一點爛菜葉,或者將一個冷饅頭分成幾次吃。
整整一個中學,他攝入最多的蛋白質,就是小溪中捉到的螃蟹和泥鰍。
即便如此,韋仁龍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老師們都對這個刻苦的孩子贊不絕口。
通過網絡的發(fā)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個命運多舛的小孩。
校方為他個人組織了愛心捐款。
當地的電視節(jié)目也邀請了他,向大眾講述了他的故事,并在最后捐贈愛心款上萬元,幫助他解決生活困難。
這些幫助如同冬日里的暖陽,給韋仁龍帶來了希望和力量。
2020年,韋仁龍以707的高分,考上了北京大學,簡直把“寒門貴子”照進現實體現得淋漓盡致!
他終于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從山窩窩到名校的華麗轉身。
同時高效完成了繼父對他的期待。
考上北大后的韋仁龍,逐漸從大眾視野慢慢“消失”了。
他依舊保持從前的學習作風,每天早早起床背單詞、讀課文,課堂上認真聽講。
他的成績在班級里一直名列前茅,還多次獲得獎學金。
韋仁龍的經歷讓人不禁聯想到龐眾望,他們同樣出身卑微,成長環(huán)境十分簡陋。
小小年紀就要靠自己,只有走出大山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唯一不同的是,龐眾望從小與癱瘓的母親一起生活,積極樂觀是他的底色。
而韋仁龍睜開眼睛就是自己,和家徒四壁的房子。
還好苦盡甘來,韋仁龍走進了中國頂尖學府的大門,把命運的爛牌打出了希望。
他就像生長在石頭縫里的小草,無論有多艱險,總是能堅韌生長,成為參天大樹。
他的經歷被互聯網傳開后,令無數人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近日,前央視主持人李小萌在社交平臺上發(fā)出牽掛:
“不知道韋仁龍現在過得如何?”
作為一名專業(yè)的新聞主持人,共情能力和追溯能力是必要的職業(yè)要素。
提到李小萌,最為出圈的則是汶川地震現場采訪大爺的哭泣。
她的眼淚和哽咽,不代表她不專業(yè),而是全國人民的心聲。
而這一次呼喊,瞬間令大家回想起那個曾經無依無靠四海飄零的孤兒,用堅韌改寫命運的韋仁龍。
在視頻的最后,李小萌提到:
“即便不是北大,他也走出了屬于自己的一條路,開始了新的人生篇章。”
通過李小萌的影響力,韋仁龍的故事再次被眾人看見。
網友紛紛感嘆:
“韋仁龍的故事太勵志了,讀書真的能改變命運!”
有知情網友在評論區(qū)回應李小萌,從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畢業(yè)的韋仁龍,放棄高薪回老家任職代課老師。
他用自己的方式幫助更多家庭貧困的孩子完成學業(yè)。
有消息稱,除了任職教師外,他正備考教育碩士,打算在學業(yè)上再上一步臺階。
為了幫助更多像自己一樣的“寒門弟子”,他和校長發(fā)起了“仁龍助學基金”,把每月工資的大部分都用在了助學基金上。
在他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孩子通過知識走出了大山。
俗話說,被雨淋過的人,更懂得為別人撐傘。
韋仁龍便是如此,他就像一顆閃耀的星星,不僅照亮了自己前行的路,也為家鄉(xiāng)的孩子們指引了方向。
他的事跡告訴我們,愛心更需要接力傳遞,幫助別人就是幫助以后的自己。
無論生活多么艱難,只要心懷夢想,堅持不懈,就一定能迎來屬于自己的光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