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媒7月16日報道,天文學家在太陽系邊緣發現了一個新天體。研究人員利用位于夏威夷的昴星團望遠鏡,在遠超冥王星之外的遙遠之處發現了一個名為2023 KQ14的小天體,并為其起了昵稱“菊石”。
2023 KQ14屬于一種罕見天體——“塞德娜類天體”,它是太陽系外層的一個小型冰質天體,類似于柯伊伯帶中漂浮的冰質巖石,或是像冥王星這樣的矮行星。到目前為止,太陽系中僅發現四個此類天體。2023 KQ14與太陽的距離約為地球與太陽距離的71倍。該天體沿一條獨特且拉長的軌道運行,且這一軌道已保持穩定約45億年。
科學家發現,數十億年來,2023 KQ14的軌道與太陽系中其他塞德娜類天體相似,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軌道卻發生了神秘變化,這表明太陽系外層比我們想象的更為復雜。
這一發現也使得“第九行星”可能存在的說法變得不太可信,因為2023 KQ14的軌道與科學家認為“第九行星”所在位置并不吻合。日本國立天文臺黃玉坤博士表示:“太陽系中可能曾存在一顆行星,但后來被逐出,這才導致了我們如今所見的異常軌道。”
行星科學家吉田富美補充說,“菊石”是在一個遠超海王星引力影響范圍的太空區域被發現的。吉田在一份聲明中解釋道:“在這一區域,存在軌道拉長且近日點距離較大的天體,這意味著在2023 KQ14形成的遠古時代,曾發生過一些不同尋常的事件。”
科學家將“菊石”稱為太陽系起源時期的宇宙“化石”。這一發現是“太陽系外層形成:冰質遺產”(FOSSIL)巡天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名稱本身就反映了其目標,即尋找像“菊石”這樣的天體,它們如同“冰質化石”,保存著太陽系外層形成與演化的信息。
吉田說:“如果FOSSIL團隊能夠做出更多此類發現,并幫助勾勒出太陽系歷史的完整圖景,我將感到非常高興。”
迄今為止,天文學家一直致力于證明神秘的“第九行星”的存在,這顆假想的第九大行星被認為隱藏在太陽系邊緣、遠超冥王星之處。
近期一項研究將13個候選天體縮減至僅一個潛在天體,該天體圍繞太陽緩慢運行,距離約為465億至651億英里。換言之,這顆假想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幾乎是冥王星與太陽距離的20倍。
然而,日本團隊發現的“菊石”(2023 KQ14)卻對“第九行星”理論提出了挑戰,因為其獨特軌道表明,如果“第九行星”確實存在,那么它距離太陽的距離可能比之前認為的還要遠。
這使得發現“菊石”的研究人員推測,一顆神秘行星(可能是“第九行星”)在很久以前就被拋出了其圍繞太陽的軌道。
科學家曾利用“第九行星”理論來解釋銀河系我們這一小小角落中仍存在的一些未解之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介紹“第九行星”時表示:“它也可能使我們的太陽系看起來更‘正常’一些。”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究人員繼續說道:“對我們銀河系中其他恒星周圍的行星進行觀測發現,最常見的行星類型是‘超級地球’及其類似天體——它們比地球大,但比海王星小。然而,我們太陽系中卻不存在這類行星。“第九行星”將有助于填補這一空白。”
如果天文學家在太陽系邊緣發現了一顆巨型行星,那么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柯伊伯帶中的天體相對于行星所在的軌道平面傾斜了約20度。
長期以來,“第九行星”的引力一直在拉扯這些天體,使它們的軌道發生傾斜,從而導致整個冰質帶與行星軌道錯位。
“第九行星”的存在及其強大引力,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所有這些彗星以及像冥王星這樣的小型矮行星都聚集在一起,并朝同一方向運動而不會飄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