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萬8的賠償款剛打進賬戶,55萬5轉眼就被律師轉走了!”廣西漢子韋先生提起這事,聲音都在發(fā)抖。這位在廣東打工二十多年的父親,怎么也沒想到,為夭折的6個月兒子討回的公道錢,大半竟落入了律師口袋。
圖片取自網絡侵刪
事情要追溯到2020年元旦。天還沒亮,韋先生抱著咳嗽不止的六個月兒子沖進佛山南海區(qū)第七人民醫(yī)院。急診室空無一人,值班護士只丟下一句“等等吧”。兩個多小時的煎熬等待中,孩子臉色越來越青。7點56分,當韋先生撕心裂肺呼救時,一切為時已晚——尸檢報告寫著:呼吸道異物吸入致死。
2022年6月,當韋先生決定向醫(yī)院討說法時,一個神秘電話打了進來。“鄧律師對我的事了如指掌,連孩子在哪個醫(yī)院出的事都一清二楚。”更讓韋先生卸下防備的是那句“官司贏了再談錢”。文化程度不高的他簽下了一份奇怪的《咨詢合同》:賠償超過23萬的部分,全歸乙方“新諸葛科技咨詢公司”。
2024年5月23日,鄧律師拿著空白《承諾書》讓韋先生簽字。八天后銀行里上演戲劇性一幕:鄧律師聲稱“賠了79萬”并轉給韋先生25萬。可打印流水瞬間戳破謊言——醫(yī)院實際賠償88.8萬!更驚人的是,此前已有兩筆4.9萬悄悄轉入鄧某賬戶。
圖片取自網絡侵刪
“銀行卡被他攥著,我根本動不了錢。”被逼到墻角的韋先生當天下午被帶進律所。鄧某甩出新方案:退8.3萬,但得簽55.5萬的《委托合同》,落款日期竟被倒填到半年前!韋先生最終到手僅剩33.3萬。
更讓韋先生心寒的是后續(xù)發(fā)現(xiàn):醫(yī)調委多次要求他出席調解,鄧律師竟謊稱“家長來不了”;風險代理按規(guī)定收費不得超過18%,而鄧某收費比例竟高達62.5%!對此鄧律師堅稱:“我們把次要責任打成主要責任,這錢該拿!”
圖片取自網絡侵刪
“法律服務不應成為奢侈品。”當老百姓最需要法律武器時,高昂費用卻可能成為維權路上新的絆腳石。
2024年8月廣州律協(xié)立案調查,如今近一年過去仍無音訊。司法局回應“將督促處理”,而鄧律師已輾轉兩家律所繼續(xù)執(zhí)業(yè)。
圖片取自網絡侵刪
這場維權馬拉松里,最刺眼的不是88萬賠償數(shù)字,而是底層勞動者面對專業(yè)壁壘時的無助。當法律的天平因巨額代理費而傾斜,普通人的公道該如何稱量?這場觸及行業(yè)痛點的糾紛,能否推動法律服務收費更透明規(guī)范?我們拭目以待。
您身邊有遇到過類似法律代理糾紛嗎?
您覺得律師收費合理嗎?韋先生和律師簽的協(xié)議能不能算?歡迎評論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