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消息(通訊員 黃奕橙 闕月 報道)為助力黃梅縣少年兒童拓寬科技視野,深入了解人工智能領域相關知識,進一步激發其對科學探索的熱情與向往。武昌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智能之光”螢火繪夢志愿服務隊于2025年7月8-9日在黃梅縣古塔社區與大河鎮太山村的“愛心托管班”中,開展“螢火傳智識,童心向未來”主題特色課程。
課程前期準備階段,“智能之光”螢火繪夢志愿服務隊實施分層籌備策略。針對低齡兒童,選取AI動畫故事內容,通過具象化呈現幫助理解基礎原理;面向高齡兒童,特別設計C語言實踐環節,現場演示動態愛心圖案繪制、貪吃蛇小游戲運行等趣味案例,讓抽象代碼轉化為生動畫面,強化動手體驗。同時結合生活場景案例,使各年齡段課程既適配認知水平,又兼具趣味與科學性。
支教隊員們將人工智能知識普及的重心放在課堂教學中。古塔社區的課堂總是師生互動熱烈,求知氛圍濃厚。李鑫峰老師以智能機器人、語音助手等青少年日常接觸的科技產品為引子,深入淺出地解析人工智能的基礎概念與核心運行原理。課堂上播放的人工智能應用短視頻,以直觀影像展現技術發展成果,迅速點燃了同學們的探索熱情。互動環節中,志愿服務隊成員引導青少年動手操作簡易AI識別程序,通過實踐加深對知識的消化吸收。現場青少年全程專注投入,圍繞AI技術的應用場景頻頻提問。
大河鎮太山村課堂上,吳季雨老師提前剪輯AI案例動畫,兼顧趣味與啟發以激發學生科學興趣。當我國自主研發的AI深海探測器潛入萬米海底畫面出現,她引導學生朗讀案例并講解:“這是我國科學家突破的技術難關!”孩子們稚嫩而響亮的聲音滿是自豪,在朗讀中感受AI魅力,悄然埋下為國爭光的種子。課程通過案例解析、互動問答等環節,引導孩子拆解AI技術邏輯,培養思維與創造力,AI畫家鄉等體驗讓孩子們興奮不已,寓教于樂中開拓創新視野。
“此次活動不僅豐富了當地孩子們的暑期生活,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科技探索的種子。”志愿服務隊隊長李鑫峰表示,“我想帶著當地孩子們了解更多人工智能的知識,豐富他們的童年世界。”
“智能之光”螢火繪夢志愿服務隊將持續深耕黃梅地區,以“科技+教育”為紐帶,開發更多貼合鄉村兒童認知特點的課程。當科學的微光點亮童心,當探索的種子破土生長,這份跨越城鄉的知識傳遞,正為鄉村少年的未來注入無限可能,讓每一顆向往遠方的童心,都能在智識的滋養中向陽而生。(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