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街店鋪,想要“更新一下臉面、美化一下環境”,動工之后才知道“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合規”,整改重來,耽誤工期不算,還要增加不小成本;買房換房,滿懷“美好藍圖”進行裝修,哪里可以改裝,哪里是承重結構,心里沒底,一旦失誤,有時即使返工“恢復”了,也會留下后患。
這些城市治理中的“常見題”,怎么答?走了上海金山、奉賢幾個地方,了解到幾種做法,背后可以歸結到同樣的理念:先“要”,后“不要”;先講清“需要怎么做”,然后在治理中對不合規行為大膽說“不要”。
“場景”指引
在金山區城管執法局,看到一份最新制定發布的《沿街店鋪裝飾裝修合規指引》。
城管執法隊員說,工作中,經常遇到沿街店鋪由于不熟悉裝修相關規定而受到行政處罰的情況,也經常接到市民關于此類問題的咨詢電話。發布合規指引,就是為了“主動跨前,通過精準服務,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翻看指引的內容,記者問了一句:“這些規定,以前法規文件中都有嗎?”城管人員回答:“都有,但分散在各類法規文件中,不容易給人完整的概念和印象。如今嘗試按專題進行梳理。”
專題即是“場景”。先“要”后“不要”,法規的先期宣傳,“要什么”,只有放到具體的場景中,條文才能“活起來”。金山城管此次設定“沿街店鋪裝飾裝修”這個場景,讓合規條文圍繞場景形成貫通前后的流程:
——“全類別店鋪通用指引”,針對所有沿街店鋪,歸納的指引內容包括:申報登記、管理協議簽訂、戶外招牌備案等裝修前的準備工作;施工圍擋設置、空調設備安裝、裝修垃圾處理、建筑材料攪拌等裝修中的施工規范和注意事項;
——“特殊類型店鋪特別指引”,針對餐飲店、洗車店、美容理發店、足浴店和房地產中介機構,提供專門指引,包括如何安裝燃氣設施,如何申請排水許可、衛生許可,房地產中介機構和洗車店如何向管理部門備案。同時,對可能發生的違法行為及對應的法律責任進行了梳理,給沿街店鋪起到預警和事先告知的作用;
這樣的“場景指引”,在金山山陽,也有同樣的探索。山陽是金山發展的核心城區,一手房、二手房成交量較大。房屋裝修,如果擅自變動房屋承重結構,會成為房屋安全和城市安全的重大隱患。為此,當地以之為“場景”挖掘的重點,梳理并形成了相關告知單,深化裝修前政策宣導、創新構建長效管理機制,從源頭上預防損壞承重結構的行為發生。裝修公司施工前須進行備案,相關方面提前向裝修業主提供裝修須知。
“同向”發力
一線執法隊員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很多商戶其實并非故意違法,只是對相關法規政策了解不足,為了圖方便,就把裝修材料堆在店門口的人行道上,“覺得就幾天,也沒當回事”;以為是“小裝修”不用麻煩,為趕工期也沒去辦許可證,想著“先干了再說”。
這些實際的觀察和總結,給先“要”后“不要”的工作理念提供了具體的操作要點:合規當然是前提,但商戶希望“方便一點、快一點完工”的訴求也有合理的因素。合規與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不能對立起來,而是要“相向而行,同向發力”。
奉賢區奉浦街道以“全生命周期”服務為核心,探索出了一條兼具效率與溫度的城市管理新路徑,由城管中隊牽頭,整合相關部門資源搭建平臺,前置介入、動態跟蹤、閉環管理與服務,不因為確保合規而犧牲效率,也不因為確保合規而增加社會的“摩擦系數”。
城管中隊的負責人舉了一家沿街餐飲店的事例:店主提交了開店裝修報備材料后,聯合多部門組成的工作小組迅速到達現場,對店面裝修過程進行前期的指導和幫助,及時辦理了餐飲從業許可證,合規布局油煙裝置和垃圾分類設施。店主事后說,如果全部裝修完成后,有不合規的再進行整改,那損失就大了,而且肯定耽誤開業的時間。
奉浦街道已經成立了城市管理服務站,設立商事登記綜合窗口,整合新店開業、市政工程、商業活動等高頻事項,推行“一口受理、并聯審核”;進一步開發數字化導辦平臺,提供材料清單、流程指引、在線預審功能,減少跑動次數;政務審核“合規預檢”機制,明確了廣告招牌、市容門責、規范施工、秩序安保等的標準,避免后期整改成本。
有效率的合規管理,其實就是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鏈條服務”。挖掘社會需求,提供管理服務,需求端與供給端,永遠在全方位的動態匹配過程中。
活力源泉
提到動態,這是城市治理的生命力之所在,是活力源泉。凡一勞永逸、一本冊子“用到底”,都與城市發展的動態脈搏“合不上拍子”。
奉浦街道就提出:“輕微違法”,到底是按“本”處罰,還是適當容錯糾錯,值得好好商榷。他們做了一點嘗試,形成“首違免罰、承諾整改”的清單,對首次占道經營、跨門營業等輕微違法行為,以教育代處罰。以柔性執法構建包容之生態,釋放制度之善意,這個容錯糾錯的過程,也是一個有效普法的過程,是先“要”后“不要”中“先要”的落實過程。需要怎么做的“注意事項”,不是說一遍、讀一遍、冊子送一遍就能成為大家自覺的行為意識的。這里需要留出一定的彈性空間。
一線人員的體會是:說“不要”容易,說“要”難。平常說疏堵結合,堵即那個“不要”,疏就是“要”,堵容易,疏并不容易,先疏后堵更不容易。
舉個例子,滬郊有的路段,老年農民無序設攤,自產自銷農產品,怎么辦?奉浦街道創新建立“人民裁量員”機制,讓居民、商戶代表、社區老年群體代表一起參與線上調研和線下走訪,了解老年人設攤的原因和需求,發現老人缺乏自產自銷的合法渠道。經聯席會議討論,疏堵結合,先疏后堵,在毗鄰菜場打造“居民自產自銷疏導點”,并注重加強食衛監管,為老年人提供合法經營場所,增加其收入來源。在此基礎上,積極規勸遏制老年人的占道設攤行為,改善相關區域的環境秩序。而且,疏也非一疏了之,需要定期走訪和回訪,了解疏導點里新的情況和新的需求,動態回應和調整。
先“要”后“不要”,“要”什么、怎么“要”,在哪些高頻、有代表性的“場景”里疏理出可操作的“要”的指引,正在實踐中不斷優化深化。金山區城管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陸才華表示,在已發布的餐飲商戶經營、沿街商鋪裝飾裝修兩個合規指引基礎上,將繼續向建筑工地等領域拓展,形成合規指引的系列。
城市治理的常見題、常答題,將常答常新。
來源:李榮/新華每日電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