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天氣炎熱,濟南市歷下區長嶺山生物醫藥產業園B1地塊項目建設現場,4座塔吊正有條不紊地揮舞著鋼鐵巨臂。
“塔吊操作室溫度得多高?司機能受得了嗎?高溫作業違反相關要求了吧?”面對記者的一連串提問,項目安全總監曹新江忙笑著擺手。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記者定睛細看,塔吊操作室內竟空無一人。
是誰在精準操控這些鋼鐵巨人?距塔吊50米處的智能建造指揮中心內,頭戴安全帽、身著藍色馬甲的塔吊司機王磊,正目不轉睛地盯著面前的6塊操作屏。他左手握著操作桿,時而前推控制小車前伸,時而后拉調整吊臂幅度;右手搭在控制輪上,操控吊鉤上升、下降。他身后,一臺壁掛式空調送來涼風。
“曬不著、熱不著,塔吊司機的工作環境能這樣,以前想都不敢想。”王磊說,“之前塔機駕駛室雖配有空調,但司機一直頂著太陽工作,每天上下攀爬四五次,上廁所也得提前規劃。現在好了,有空調吹,還能大膽喝水,吊裝數據在屏幕上看得一清二楚。”
項目負責人董新鵬介紹,王磊操作使用的遠程駕駛智能集控數字塔吊借助遠程可視化技術,實現塔機遠程操作、集約化管控和智能化運行。高空操作變為地面室內遠程吊裝作業,不但能避開高溫等惡劣天氣,還提升了吊裝精度和速度,平均效率提升30%。
目前,不是所有室外工作都能依靠科技加持,實現室內操作。雖然作業時間已調整為上午6點半至10點半開工,下午3點后復工,“做兩頭、歇中間”高溫避峰,但戶外作業仍需防暑降溫。
鋼管分揀工人董煥運,已在產業園工作4年。最近他新增了一件上崗設備——衣服背部四角各有一個小風扇,左側兜內放有充電寶,打開按鈕,風吹過后背,體感溫度很快就能降下來。目前,廠區200余名戶外作業人員均已配備這一設備。董煥運說,別看吹的就是自然風,但很有用,大伙都說這是“空調服”。
此外,廠區還增設了24小時空調休息室、冷飲柜、補給站,進一步擴大“送清涼”覆蓋面。(劉一穎 趙豐 徐超超 唐亞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