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曹宇悅 張瀚允)7月16日,“新手爸爸搖晃哄娃致嬰兒顱腦損傷”的話題登上社交平臺熱搜。據(jù)新華每日電訊報道,孩子爸爸為了哄娃,將孩子抱在懷里搖晃,后將孩子放回床上,卻發(fā)現(xiàn)孩子突然全身癱軟并陷入昏迷,送醫(yī)院后,患兒被確診為嬰兒搖晃綜合征。
揚州市婦女兒童醫(yī)院(揚州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副主任、副主任醫(yī)師管崢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嬰兒搖晃綜合征是一種由于外力對嬰幼兒頭部進行劇烈搖晃而導致的嚴重傷害,多見于1歲以內的嬰兒,尤其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
“嬰兒頭部占身體比例較大,頸部肌肉發(fā)育又不成熟,無法有效支撐頭部;同時,嬰兒的腦組織也未完全發(fā)育成熟,大腦與顱骨之間存在間隙。因此,在外力搖晃下,嬰兒的大腦可能因無法跟上外力的搖晃頻率而受到反向剪切力的作用,進而導致腦組織損傷、骨折、視網膜出血脫落、腦血管破裂,甚至死亡。”管崢說。
管崢提到,在對嬰兒的日常照顧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動作實則暗藏風險。“比如嬰兒哭鬧時,前后或上下?lián)u晃嬰兒,將嬰兒放在家長腿上抖動逗哄,或將嬰兒拋向空中再接住,這些行為都可能引發(fā)嬰兒搖晃綜合征。對于6個月以內的嬰兒,正確、安全的安撫措施是將寶寶平抱、像搖籃一樣在水平方向輕輕搖晃,晃動幅度不宜大于30度;或者在平抱嬰兒的同時用手輕拍寶寶的臀部,給予寶寶安全感,切忌將嬰兒前后上下?lián)u晃或劇烈顛簸。”
揚州市婦女兒童醫(yī)院(揚州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副主任管崢(右一)在為新生兒檢查。受訪者供圖
管崢建議,嬰兒遭受搖晃后,如果出現(xiàn)惡心、嘔吐、面色改變以及精神狀態(tài)不佳等癥狀,家長最好帶孩子就醫(yī)檢查;如果嬰兒已出現(xiàn)嗜睡、難以喚醒、拒食、瞳孔改變、呼吸困難等癥狀,則表明病情比較嚴重,家長應引起高度重視。就醫(yī)時,建議家長向醫(yī)生詳細描述孩子的癥狀并主動介紹孩子“遭遇搖晃”的情況,以便讓醫(yī)生排除胃腸道疾病的干擾,更準確地判斷病情。
對于已經確診嬰兒搖晃綜合征的患者,管崢表示患者的預后取決于損傷程度:輕微搖晃引起的腦震蕩可能不會對嬰兒造成太大影響,但劇烈搖晃會導致嬰兒腦組織損傷、神經斷裂或血管破裂出血,即使及時治療也可能留下后遺癥,如運動神經和語言智力發(fā)育落后等。
“除了嬰兒搖晃綜合征,家長對新生兒不正確的照護方式還可能導致嬰兒猝死綜合征(SIDS)。”管崢表示,嬰兒猝死綜合征通常在嬰兒睡眠期間發(fā)生,找不到明確的致死原因,但家長可以通過采用科學的照護方式降低其發(fā)生率。建議家長不要讓孩子保持俯臥位睡姿,最好讓孩子單獨睡在符合安全標準的嬰兒床、搖籃或有圍欄的堅實床墊上,嬰兒床內不放置任何柔軟物品,同時避免將嬰兒暴露于煙草煙霧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