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7月14日,一名男子駕駛摩托車在青海公路旅行途中,遭遇牧民阻攔并遭到言語攻擊與肢體沖突。
牧民認定男子的摩托驚擾了駱駝群,將情緒全部發(fā)泄在其身上,甚至對其頭部施以重擊。
不過,部分當?shù)鼐W(wǎng)友卻站出來為牧民發(fā)聲,揭示更多背景信息,并指責男子存在過錯。
那么,究竟是男子的行為導致駱駝受驚,還是牧民產(chǎn)生了誤解?
官方隨后發(fā)布通報,表示雙方已達成和解,最終處理情況如何呢?
青海以其遼闊壯美的自然景觀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自駕或騎行,感受廣袤草原的魅力。
事發(fā)當日,男子正沿格茫公路行駛,右側(cè)有一群緩慢前行的駱駝,原本一切平靜無事。
然而突然之間,駱駝仿佛受到強烈驚嚇,開始四散奔跑,其中幾頭甚至因慌亂差點跌倒。
前方身著紅色衣物的牧民試圖拉住身旁的駱駝,但其余已經(jīng)跑遠,只能焦急地原地徘徊。
男子目睹這一幕時還未意識到,自己即將卷入風波之中。
此時,另一名負責看管駱駝的牧民注意到駱駝失控,立刻沖上公路攔截男子。
這名牧民面部覆蓋黑色布料,神情嚴肅,語氣激烈地質(zhì)問男子:“你不能等一下嗎?”
男子尚未反應過來,只發(fā)出幾聲疑惑的“啊?”,前輪便被狠狠踹了一腳。
緊接著,他指著遠處逐漸消失的駱駝身影,要求男子立即將它們找回。
男子及同行者這才明白,牧民認為是摩托車的聲音嚇到了駱駝。
他們感到十分委屈,辯解說距離較遠,駱駝逃跑與己無關(guān)。
不料牧民手中竟握有一塊石頭,聽到解釋后怒火中燒,直接將石頭重重砸向地面。
他拒絕聽取任何辯解,完全沉浸在對駱駝走失的焦慮中,不斷重復著“你等一下不行嗎”、“快把駱駝抓回來”。
片刻之后,牧民情緒徹底爆發(fā),抬手猛擊男子頭部,發(fā)出一聲巨響。
所幸男子佩戴了頭盔,否則這一擊后果不堪設想。
雖然視頻至此結(jié)束,但事件并未終止。男子隨后將拍攝內(nèi)容上傳網(wǎng)絡,控訴公路上牧民態(tài)度粗暴。
此事迅速在網(wǎng)絡引發(fā)熱議,不少網(wǎng)友認為牧民行為過激,缺乏理性。
摩托車正常行駛于道路一側(cè),駱駝受驚逃跑,視頻中未見男子鳴笛或其他挑釁舉動,為何能斷定責任在他?
更何況稍后還駛來一輛大型車輛,若說是駱駝見到大車才受驚,也并非沒有可能。
此外,在公眾認知中,公路本應優(yōu)先供車輛通行,駱駝應當在草原或戈壁活動。
若牲畜需要通過,車輛可以避讓,但如果在道路上隨意奔跑,極易造成交通事故。
類似經(jīng)歷也引發(fā)了眾多自駕游客的共鳴。
有車主回憶稱,曾在甘南國道遇到牧民放養(yǎng)牦牛,由于擔心驚擾動物,只能小心翼翼跟隨其后,不敢超車。
圖片來源網(wǎng)絡,僅供參考
然而牧民并未主動引導牛群靠邊,反而邊走邊談笑風生,導致車輛長時間滯留。
半個多小時后,隊伍已排成長龍,直到本地車輛鳴笛強行通過,才得以解脫。
車主雖愿配合牧民,但也希望對方能給予同等理解,提供通行便利。
還有人反映,部分牧民似乎故意不讓行,就看你是否耐心等待。
一旦嘗試按喇叭示意或強行通過,他們便上前索要賠償。
圖片來源網(wǎng)絡,僅供參考
最終往往需要警方介入調(diào)解,但由于牧民人數(shù)眾多,處理過程異常艱難。
在許多司機眼中,某些牧民確實態(tài)度強硬,溝通困難,且習慣性占據(jù)道德高地。
不過,也有部分當?shù)厝思傲私饽羺^(qū)生活的網(wǎng)友持不同看法,認為騎手確實負有一定責任。
從常理分析,正常行駛狀態(tài)下,駱駝不會突然驚慌逃竄。
細觀視頻可發(fā)現(xiàn),駱駝此前一直保持安靜,直到男子靠近時突然加大油門。
大排量摩托聲響較大,正是在這短暫的轟鳴后,駱駝才開始四處奔逃。
有網(wǎng)友猜測男子或許有意試探駱駝是否會因聲音受驚。
同時,將責任歸咎于大車也不合理,因為駱駝跑出約20秒后,大車才出現(xiàn),顯然與其無關(guān)。
對于眾人爭議的焦點——“公路是否允許駱駝通行”,當?shù)厝私o出了明確回應。
該地區(qū)原本屬于牧區(qū),后來才修建公路,馬路穿插在草場之間,因此牲畜自然具備通行權(quán)利。
事實上,許多牧區(qū)公路旁設有警示標志,提醒駕駛員遇牛羊不得鳴笛,需耐心等待其通過,以免驚嚇動物。
這一點在駕駛證考試中亦有所提及,可見在接近牧區(qū)、鄉(xiāng)村地帶的道路上,牲畜通行實屬常見現(xiàn)象。
更有本地人為牧民辯護稱,這些駱駝多為半野生狀態(tài),若受驚逃跑,極有可能狂奔數(shù)十公里。
牧民需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才能將其尋回,即便及時追趕,也要安撫許久,情緒激動實屬情理之中。
當然,盡管事出有因,打人行為仍屬違法。
目前,當?shù)鼐揭蜒杆仝s赴現(xiàn)場展開調(diào)查。7月16日,官方發(fā)布通報。
確認系騎手李某摩托車噪音過大,致使駝隊受驚,造成7峰駱駝走失,至今仍未尋獲。
牧民佐龍某某因情緒失控動手打人,已被批評教育,雙方經(jīng)電話溝通達成一致,事件圓滿解決。
不過,此次事件不禁令人聯(lián)想到數(shù)日前,牧民因游客擅自在其草場露營,憤怒拆除帳篷而引發(fā)爭執(zhí)的情況。
7月16日報道
表面看是情緒失控,實則源于生活環(huán)境差異帶來的誤解。
游客不了解情況,自然認為野外露營、摩托轟鳴并無不妥。
但實際上,該區(qū)域為放牧草場,臨近水源,牧民擔憂草地遭碾壓、水源受污染。
放牧生活本就不易,駱駝走失意味著巨大損失。
因此,游客欣賞青海、甘肅美景的同時,也應“入鄉(xiāng)隨俗”,了解牧民生活習慣,彼此尊重理解。
尤其是在當前牧民轉(zhuǎn)場時節(jié),駕駛者如遇羊群、駝隊或牛群穿越公路,應減速慢行,避免糾紛。
如此一來,既能保障牧民正常生活不受干擾,也能確保旅途愉快順暢。
本文信息來源【1】新京報,2025-07-16,“牧民疑因駱駝受驚攔摩托車擊打騎手 警方:對牧民批評教育 雙方和解”.
圖片來源網(wǎng)絡僅供參考
【2】九派新聞,2025-07-16,“7月15日,青海格爾木。#警方通報青海格茫公路牧民有元兇已第一時間派警調(diào)查處置,目前正推進中,結(jié)果將及時公布:”.
【3】南方都市報,2025-07-16,“騎手在青海騎摩托驚到駱駝遭牧民攔車詳情:7峰駱駝仍未找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