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是指善于進攻的人,如同神兵自九天而降,使敵措手不及。即戰前隱蔽己方企圖和行動,突然發起進攻,出奇制勝。
抗美援朝戰爭進入陣地戰階段后,以上甘嶺戰役為代表,志愿軍全面采用坑道防御戰術,加上炮兵力量的增長,已經可以有效組織防御。而在進攻方面,雙方的防線都相對穩定下來,防御陣地的構筑越來越堅固,志愿軍要想在對手巨大的火力優勢下攻下堅固設防的陣地,也就越來越困難。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第60軍吃了不少虧。但在1953年夏季反擊作戰期間,志愿軍第60軍3000余人在敵人眼皮底下潛伏了19個小時而未被敵人發覺,僅用一小時又10分鐘,第60軍就奇跡般地奪取了敵人東部戰線幾個重要支撐點。首創志愿軍進入陣地戰以來一次進攻作戰殲敵一個加強團大部的范例,打了個翻身仗。這一次戰前潛伏涌現出15名邱少云式的英雄戰士,沒有鐵的意志,能有這戰爭史上的奇跡? 讓我們來看一下第60軍的勇士們是如何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吧。
話說1951年5月第60軍第180師是在第五次戰役后期的作戰中嚴重受挫的消息傳給傳回國內,令張祖諒一個曾任第60名軍長的他非常心痛。一個師在作戰中幾遭覆沒,在人民軍隊的歷史上是罕見的,也是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最大的一次失利。這支部隊偏偏又是他自己曾經率領過的,曾傾注了他大量心血,它的失利不能不讓他心痛萬分。
自己的老部隊作戰失利,元氣大傷,只有靠打個漂亮的翻身仗才能恢復過來。張祖諒向中央軍委請戰,要求赴朝重掌第60軍,發誓要率領第60軍打個翻身仗。中央軍委同意了他的請求,下達命令,任命張祖諒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60軍軍長。
1952年底,第60軍接防朝鮮東線的文登里至北漢江一線的防御任務。我方陣地呈“凹”字形,敵人陣地呈“凸”字形,向我方形成寬約20公里,縱深最大近9公里的突出部地區,其中有938.2、973、883.7、919.2等幾個重要高地,這些高地均高出我方陣地一兩百米。
這一地區是敵人在1951年夏季反撲時占去的,經過長期經營,已形成堅固陣地防御體系,守敵為南朝鮮第2軍團所屬部隊。這一線陣地被“聯合國軍”以美國總統杜魯門家鄉密蘇里州命名,稱為“密蘇里”防線,也與美軍著名的軍艦“密蘇里”號同名。敵人把這一防線稱為“密蘇里”防線,除寓意勝利之外,大有將其比作鋼鐵軍艦般的堅固。
“聯合國軍”的重炮
志愿軍及時分析總結了1952年秋季有限目的的作戰經驗,針對志愿軍尚缺乏一次攻殲敵人營以上部隊的經驗,且敵工事較1952年要大為增強,坑道數量和障礙物都有所增強的情況,志司制定了“鞏固發展”的方針和“穩扎穩打,由小到大”的積極進攻思想。
報仇的機會來了,豈能輕易放過。第60軍接防之后,攻防作戰謹慎中不失大膽,對當面的南朝鮮軍第2軍團到處“抓一把”,“連續抓幾把”,至1953年春已連續進行了26次小型反擊戰,除一次讓南朝鮮軍跑掉以外,其他的都打成了殲滅戰。僅1953年3月29日,第180師第539團8連和師偵察連2排,在短短5分鐘時間內全殲了南朝鮮軍第7師第8團2連,南朝鮮軍該連無一漏網,179人被殲,14人被俘。捎帶擊斃反撲陣地的20名南朝鮮軍士兵,并炸毀了敵人一座彈藥庫。
戰斗的接連取勝,令張祖諒和他的第60軍聲譽鵲起,朝中聯合司令部也曾經對第60軍的出色戰果多次表彰。1953年2月第20兵團首長的嘉獎電報是這么說的,“第60軍接防后去自去年12月12日起,持續兩個多月的時間內,先后向敵突破薄弱的前沿班排陣地,進行了26次小型反擊,打的機動靈活,英勇頑強,由于積極作戰,不僅消滅了敵人重要力量,保證了陣地安全,而且鍛煉了部隊,獲取了小型反擊作戰的經驗,提高了部隊的攻擊精神。這種積極主動尋找戰機的抓一把的戰術思想很好。特通報各部學習。”
但張祖諒和第60軍指戰員們并不滿足,他們決心還要打個大勝仗,讓第60軍大翻身。1953年4月,因戰俘問題中斷了6個半月的停戰談判恢復了,但敵方不斷節外生枝,拖延時間,不想很快達成協議。1953年5月,美第8集團軍前任司令范弗里特在美國《生活雜志》上發表文章,反對妥協,鼓吹要徹底取得軍事上的勝利,以軍事方式解決朝鮮問題。5月7日,南朝鮮總統李承晚在漢城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聲稱要向鴨綠江進行一次全面的軍事進攻,必要時單獨作戰。
為了教訓敵人,配合停戰談判,促進停戰早日實現,并求得戰后我方能控制有利地形,志愿軍首長決定對敵人發起夏季反擊戰役,志愿軍司令部于4月20日向各兵團發出了戰役指示。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終于開始了,第60軍上下無不歡欣鼓舞,機會來了,而且可能是最后的機會。
第60軍在第20兵團編成內,根據兵團首長的戰役部署,第60軍攻擊的目標是902.8、973、883.7等幾個南朝鮮軍占領的高地。敵我陣地前沿深溝相隔,地形復雜,距離又遠。從我方陣地出發,先要下山,走兩三個小時,然后再過溝上山要三四個小時。這樣,部隊展開完成進攻前的一切準備工作,大約要七八個小時。晚上8點部隊開始行動,到達敵陣地前沿展開,已是拂曉4、5點鐘。如果攻擊戰斗不能在預定時間內結束,白天攻擊必然要增大部隊傷亡。即使占領了敵人的陣地,也沒有充分時間做好打敵反撲的準備。弄不好第二天在敵連續不斷反撲的情況下,堅守新陣地的部隊就會處于一種非常困難的境地。
陣地戰中的志愿軍
如何既能達成戰斗的突然性,又能減少傷亡,并且還有充裕的時間完成次日作戰的準備呢?第20兵團司令鄭維山和第60軍軍長張祖諒不謀而合。潛伏,在當時志愿軍的裝備條件下,敵前潛伏才能滿足上述要求。
如果敵陣地前是開闊地,那么它基本就是被“聯合國軍”火力全覆蓋的死亡地帶,幾百米的開闊地,一個連沖過去,最后就只剩下一個班都是常有的事情。比如上甘嶺戰役中,在通過美軍炮火封鎖下的一千多米開闊地時,1個一百來人的連隊就傷亡了72人! 另外,“聯合國軍”當時掌握著戰場制空權,所以志愿軍很少在白天主動進行作戰,進攻基本都是在晚上。
如果兩軍陣地之間距離較大,從天黑后開始進入進攻出發陣地,再發起攻擊,就算比較順利,拿下陣地也要凌晨時分了,還來不及鞏固陣地就已經天亮了,天一亮“聯合國軍”就會在優勢火力下反攻,便很難頂得住,得而復失也就在所難免。這樣一來,進攻戰反而變得比防御戰更困難。而進攻具有大量堅固永備工事的筑壘地域,就成為志愿軍在陣地戰階段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聯合國軍”空中火力
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如何解決在接敵運動中減少敵軍火力殺傷。志愿軍這才想出了劍走偏鋒的敵前潛伏的險招。因為敵前潛伏雖然風險比較大,但既可以避開美軍的火力封鎖,又可以節約戰斗時間,還是利大于弊。這也是當時戰場情況發展的必然選擇。
因此,鄭維山設想,敵人陣地工事堅固,地形有利,但也容易松懈麻痹,戒備疏忽,造成我可乘之機。敵我陣地主峰相距幾公里,中間又隔有大川深谷,不便攀登,不利于炮兵發揚火力和步兵集結。但是敵人前沿和側翼都有大片樹林,這又提供了部隊隱蔽潛伏的良好條件。如果我們提前把部隊隱蔽集中在敵前沿,第二天黃昏發起攻擊,前半夜就可完成進攻戰斗,可以有四至六個小時的時間改造工事、部署兵力、配置火力,組織步炮協同,補充彈藥。這樣,在第三天拂曉敵人反撲時,志愿軍已作好戰斗準備,可有效地反擊敵人。在敵人反撲兵力增多時,由于山地狹窄不易展開,我方可以集中炮兵打擊敵人,以鞏固陣地。
鄭維山將軍
敵前潛伏實際上是將原先志愿軍進攻戰斗一夜解決敵人的過程分成兩個夜間作戰行動階段來實施。即第一夜實施隱蔽接敵行動,并在敵前潛伏下來。第二夜實施攻擊行動,并鞏固陣地,做好抗擊敵反撲的準備。這兩個夜間行動中間插入了一個白天潛伏的階段。潛伏戰術不是新戰術,旁人也能想到,最危險的也就是這個白天潛伏。以往戰例多是小分隊的潛伏,偉大戰士邱少云就是在潛伏中涌現出來的英雄。如今要打的是敵人一個團的防御陣地,要潛伏的部隊是一個師的主力3500多人的大部隊。問題是幾千人潛伏到敵陣地前沿,能隱蔽好嗎?潛伏時間長達一晝夜,部隊吃喝拉撒怎么辦?萬一被敵人發現,在敵人密集火力打擊下,會出現什么局面?
對此,第60軍軍長張祖諒詳細陳述了潛伏可以成功的條件。一是經過前一階段的作戰和戰備,已將斗爭焦點推向敵陣地前沿,我在敵我陣地中間地帶掌握主動權,敵小分隊即使在白天也不敢輕易到前沿前活動。二是敵陣地前植被未遭破壞,便于我潛伏隱蔽,山間溪流聲響也可掩護潛伏動作。三是在兵力使用上,敵為一個加強團,根據前期小型反擊作戰經驗,不需要集中3-5倍于敵的兵力優勢,只以敵一倍多的兵力用于一梯隊即可。四是利用山地死角,加強炮兵火力對敵不斷襲擊,加上佯動和偽裝,嚴明紀律,潛伏行動是可以保障成功的。最后是朝鮮戰爭至此時并無這么多兵力潛伏的先例,敵未必會提防,我可出其不意。
張祖諒將軍
于是,采用潛伏手段打掉敵加強團陣地的作戰決心就這樣定下來了。
第60軍當面之敵為4月15日接防的南朝鮮第5師,全師實際兵力一萬余人,共有4個團,配屬2個炮兵營、1個重炮營和1個坦克連,作戰中還可得到美軍3個炮兵營的火力支援,美第5航空隊隨時提供航空支援。另外,其右鄰南朝鮮軍第20師和左鄰南朝鮮軍第8師也全力提供炮火支援。
南朝鮮軍第5師接防后,盡管也估計到志愿軍將采取進攻行動,但對第60軍將要采取的大部隊陣前潛伏卻毫無知覺,仍自信地認為憑借有利地形,依靠裝備上的優勢,第60軍要突破“密蘇里”防線難上加難。
潛伏戰術說說很容易,但實際操作起來,可絕不是悄悄地往那一趴這么簡單。畢竟潛伏戰術風險極大,稍有不慎,那就是滿盤皆輸。所以志愿軍大部隊潛伏要付諸行動,做到萬無一失,還有許多細致工作要做,許多具體的問題要解決。這個任務就落到第60軍的身上。張祖諒對軍里其他幾位領導講,“相信我們的戰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嘛!一定要讓全體指戰員弄清楚,為什么要打這一仗?為什么必須采取潛伏這種戰術手段,潛伏中究竟可能碰到什么問題?這些問題應當怎么解決?”于是,張祖諒和軍里其他幾位領導下到基層,走群眾路線,發揚軍事民主,發動全軍來想辦法出主意。
志愿軍指戰員們研究戰法
志愿軍首長對第60軍的這次大潛伏也非常關心,為此,張祖諒指示軍司令部制作了戰斗地域的沙盤,由3名熟悉情況的作戰參謀和偵察參謀帶去匯報。還派了3名偵察兵,按潛伏戰士的著裝全身披掛,以便向志愿軍首長匯報演示。
在匯報潛伏準備工作時,志司首長對諸如偽裝、防撞、解困等各種問題問得非常詳細,3個參謀也講得非常具體。第60軍司令部參謀李一平不講了演習中的一件事:為了檢驗潛伏效果,軍里專門組織了一支“假想敵”分隊,“假想敵”在模擬的敵人陣地上嚴密監視了3天,卻沒有發現潛伏部隊的一絲蹤跡。
志愿軍首長聽了匯報,都非常驚喜。匯報結束,考慮到第60軍的困難,鄧華代司令員決定給第60軍增加炮兵和炮彈,把炮兵第7師的一個團配屬給第60軍,增強第60軍的壓制和打擊火力,為大潛伏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同時,潛伏部隊進行了過細的準備工作。張祖諒軍長要求潛伏部隊不僅班排以上干部和人員都利用夜暗到潛伏區勘察地形,而且戰斗小組長也都要進入潛伏區對地形和敵情反復偵察,做到進出自如,情況熟悉,規定明確,措施周到。
炮兵的一部分野炮,利用夜暗硬是被推上了高山,悄悄地進入了坑道工事,黑洞洞的炮口直接向敵前沿陣地瞄準。隨后,大部分火炮分期分批被推進了距敵前沿幾公里的一片雜樹林,并在周圍山頭上加強了高炮火力。通過打冷炮的方式,500多門火炮先后順利完成了對預定目標的試射。
潛伏中的通信聯絡是必須解決的問題,通信部門為此做出了各種規定:有線電通話,潛伏部隊隨時待機守聽,不得高聲講話,有情況用預先規定好的暗號吹送話器,或按開關表示,團指揮所向潛伏部隊講話時不得搖鈴,應先持機呼叫。無線電、步談機在潛伏中嚴禁開機,除非情況緊要、戰斗打響或有線電被破壞,方可開機聯絡,但也只限于被察覺或打響的部隊使用。基層連隊為了適應潛伏的特點,還想了很多簡易的聯絡方法。
到6月上旬,后勤坑道里糧食、彈藥囤積如山,工兵已協助突擊隊悄悄地排除了突擊道路上的大量地雷。戰士們把自己的水壺、鐵鎬都縫了布套,帶上全副裝具跳躍,也聽不到撞擊聲了。
在進攻前一天,6月9日,張祖諒的前進指揮所在龍門山開設完畢。這里距敵前沿不到3公里,敵人大口徑機槍都可以打到,炮彈、炸彈不時在山頭爆炸,威脅到指揮所的安全,但這里能直接觀察到戰場情況。
在戰斗發起之前,張祖諒作為一軍之長,還把對作戰準備抓到主攻團突擊連連長的人選,其作風是何等細致周密。自然也做好了萬一潛伏被敵發現改為強攻的準備。
向突擊連授旗
9日晚,參加潛伏的指戰員全副披掛,精神抖擻,頭戴偽裝,臂扎毛巾,帶著軍、師首長的囑托迅速消失在夜幕中。第60軍13個步兵連、4個機炮連、4個營部、1個團指揮所共3000余人,秘密運動至距敵前沿300米的有利地形和樹林內隱蔽潛伏。
進入潛伏區時,后面的人踏著前面人的腳印前進,上坡先把活動的石頭搬掉,再回過頭輕輕地拉第二個人,下坡一個挨著一個坐在地上,慢慢往下溜。衣服刮破了,臉手刺出了血,都咬緊牙關忍耐著。10日凌晨4時前,軍指揮所先后得到報告,所有潛伏人員已在敵陣地前潛伏完畢。
179師所屬535團前進指揮所和6個步兵連、兩個機炮連共1537人,在902.8高地前沿潛伏完畢;181師所屬542團5個步兵連、1個機炮連1000余人,在973高地前沿潛伏完畢,所屬543團4個半步兵連、1個機炮連1000余人,在883.7高地前沿潛伏完畢;擔任佯攻任務的180師所屬540團兩個連在949.2高地西北側潛伏完畢。各營二梯隊緊靠突擊部隊配置,以便及時加入戰斗。突擊連距敵前沿最近不足200米,連敵人咳嗽、打呼嚕的聲音都能聽到。
潛伏的志愿軍戰士
10日白天,一個上午平安無事,可以說熬過去了。下午2時,突然發現敵情,在第542團進攻方向發現5名敵人向潛伏區接近;在第543團進攻方向也發現一個班的敵人的煙幕掩護下,向7連潛伏區游動。
“用炮火打掉他們!”張祖諒命令道。志愿軍的監視炮火立即打過去一陣排炮,將這兩股敵人驅跑了。
太陽漸漸西墜,時針指向6時,潛伏的指戰員們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已經隱蔽了18個小時,到此時為止,還沒有發生大的意外,但敵人漫無目標的冷槍冷炮一直時斷時續,有的炮彈落到了潛伏區內,像邱少云式的戰士就涌現出了15名。3000余人的龐大隊伍在敵人的眼皮底下潛伏了19個小時而未被敵人發覺,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沒有志愿軍戰士們高尚的自我犧牲精神和高度自覺的組織紀律性,這種大規模潛伏作戰要想取得勝利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漫長的一天終于熬過去了,關鍵的時刻到來了。志愿軍第180師從兩個方向對949.2高地進行佯攻,敵人中計了,遂集中一切兵力火力向佯攻部隊進行還擊。20時20分,潛伏部隊發起總攻的時間到了,隨著軍指揮所一聲令下,第60軍500多門大小火炮一齊發出怒吼!敵軍陣地上一片火海。敵人火炮慌亂中進行還擊,立刻被我強大而集中的炮兵火力所壓制。經過20分鐘的炮火襲擊和兩次炮火假延伸,隨著三顆紅色信號彈飛上夜空,潛伏在敵陣地前沿的各突擊部隊一躍而起,共分13個“箭頭”,迎著火光向各自的目標發起沖擊。
沖擊中的志愿軍戰士
到了這個時候,敵人才清醒過來,原來第60軍的主攻方向不在949.2高地!這場漂亮的潛伏攻堅戰只用了1小時10分鐘,第60軍就奇跡般地奪取了敵人東線902.8 高地、973高地、883.7高地等幾個重要支撐點,面積達10平方公里。南朝鮮軍第27團基本被殲。第60軍首創進入陣地戰以來一次進攻作戰殲敵一人團的范例。
被俘的南朝鮮軍
丟失陣地的敵人像輸急了的賭徒,為了挽回敗局,拼命組織反撲。張祖諒早有預料,他命令各部隊:一定要抓住這一機會,大量殺傷敵人有生力量。
11日天剛剛放亮,美軍的飛機就來到第60軍所占領陣地上空進行偵察,并轟炸掃射。隨后,南朝鮮軍以3個團的兵力,在炮兵掩護下,輪番反撲。
在軍前進指揮所,張祖諒沉著鎮靜,指揮若定。他知道當前最重要的是抓后勤、抓補給,把彈藥及時送往前沿,組織好步炮協同,利用火力大量殺傷敵人。
11日激戰了一天,志愿軍陣地寸土未丟,但前沿部隊反映,彈藥有些供應不上。張祖諒這個人來不向上級叫苦伸手的人,聽到這個消息后,毫不猶豫地親手搖通了兵團司令的電話。“鄭司令嗎?我是張祖諒,部隊彈藥供應不上,請兵團支援一下。”
鄭維山知道,張祖諒這個人向來不講價錢,不叫苦,此時他提出彈藥問題,一定是很吃緊了。當時前沿爭奪激烈,美軍飛機又頻頻出動,在天上瘋狂掃射,如果仍靠人力肩挑背扛地運輸,費時費力不說,即使犧牲很大也還是供應不上。
鄭維山決定用汽車送。他親自向后勤部門指示,將汽車在坑道里裝滿彈藥,選好道路,掌握時機,加大油門沖向前沿。這又出乎敵人意料的一招!美軍飛機還沒有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時,10輛裝滿彈藥的汽車已有9輛達了目的地。
前沿部隊有了彈藥,打得更起勁了。接連數天,第60軍擊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撲,鞏固所奪取的全部陣地,殲敵達7000余名,達成了作戰目的,受到中朝聯合司令部的通報嘉獎。而朝鮮軍隊70年代編寫的戰史上,還搞不清我軍為什么進攻得那么神速,不明白他們的“主抵抗線”為什么會迅速崩潰。
聯司對第60軍的嘉獎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