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東北、晉察冀各大區的野戰縱隊司令員盤點,一路寫來,感承各位至愛親朋捧場閱讀,大家的觀看點評是我持續下去的動力。廢話不多說,今天開更話題熱度之王的劉鄧大軍。
一、自我發育的代表人物
先從整體上看一看晉冀魯豫野戰軍的情況。
劉伯承元帥軍事造詣深厚,對軍隊正規化建設早有系統認知。抗戰期間就做過一次部隊正規化的嘗試,把各分區部隊統編成作戰旅,一度組建了太岳縱隊。
因為理念過于超前,加之當時軍事環境并不適于與日寇決戰,故不久即被軍委叫停并重回軍區體制。
不必往權謀上扯,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全知全能的人,劉帥軍事造詣雖深,理念雖對,但正確的理念放在不適配的環境,也不一定就是對的。
軍委站得高自然看得更遠更透徹,筆者以為那次叫停是合理的。避免了在艱苦條件下過快消耗我軍事力量,保留了長遠發展、長期斗爭的根基和底氣。
但軍區部隊正規化同樣也有積極和深遠意義,做過一次嘗試,后來再建,各將領的思想種子已經播下,時機一成熟就能先人一步。
1945年8月,晉冀魯豫軍區正式成立。下轄4個二級軍區,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同時開始組建野戰縱隊。
1945年9月組建1縱,10月組建2、3、4縱,11月組建6、7縱。
1947年8月組建8縱、9縱、10縱、11縱、12縱等。
后10縱改為桐柏軍區,12縱改為江漢軍區,8縱與后組之13縱、14縱、15縱并入華北軍區。
這就是劉鄧大軍的基本面貌。
后期雖然只有1、2、3、4、6、7、9、11縱,但初期力量是相當強大的,正規軍多達28萬,一度居各大軍區之首。
在其他野戰軍硬扛內戰之初的失利敗退之際,晉冀魯豫野戰軍已經打出上黨戰役這種大兵團作戰,南下大別山之前,在冀魯豫邊打了不少勝仗,對國民黨軍造成的壓力最大。
本文的主角楊得志將軍,曾是晉冀魯豫軍區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
楊得志自1938年八路軍115師南下東進之時,在冀魯豫軍區接受129師指揮,開始融入129師系統。
129師以紅四方面軍干部居多,楊得志其實算得上是外來戶。晉冀魯豫軍區其他三個區,太行是劉鄧129師師部長期駐扎之地,師部兼軍區機關。太岳軍區是旅長的老底子。冀南軍區經過徐帥點化、陳再道長期主持。唯冀魯豫軍區是楊得志發展出來的115師老部隊。
楊得志第一次進入冀魯豫邊區是在1938年8月,到達河南滑縣,這次一擊即退。次年又率少量部隊正式進軍滑縣。滑縣是豫北交通要道,人口密集,水陸交會,右可出太行余脈,左可入魯西南黃泛區。其特點不像太行、太岳有較好的地形作掩護,百余里平原,無山無險,全靠主將之靈活應對。
楊將軍在筆者故鄉戰斗這數年,一邊抗擊日偽軍之進犯,一邊應付國民黨軍的進攻,將冀魯豫邊區經營的十分堅韌,使我數百萬國民得有一線希望不徹底淪為亡國奴,其功善莫大焉。
鄙鄉曾出過一位后來在80年代叱咤風云的正國級領導人,當年抗戰時就在滑縣一帶工作,想來曾接受過楊得志將軍的領導。名字就不說了,有些敏感。
尤其難得的是楊得志在完全脫離115師首長機關的情況下,無組織可依托,無高人提供指導,以半客半主之條件,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獨力經營這樣一塊根據地,極其考驗見識眼界和自我學習能力。那些陰陽怪氣說楊得志是警衛班長出身吃資格飯的人可以稍閉尊口了。
二、1縱的去向
楊得志1944年率冀魯豫軍區5個團和回民支隊赴延安,編為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一旅,和黃永勝率領的晉察冀野戰機動旅,并為回師保衛中央的兩大勁旅,一時令陜甘寧本地兵馬星輝一暗。
七大結束后,楊得志即乘坐那趟著名的坐滿了開國將帥的美國飛機,返回冀魯豫,不久后就成立了野戰部隊1縱。
楊得志在晉冀魯豫野戰軍只打了一場邯鄲戰役,表現極為搶眼。劉鄧首長集結1、2、3縱和冀南、太行、冀魯豫等軍區部隊,約6萬人,打國民黨軍4.5萬人。
楊得志1縱原在邯鄲一帶整訓,此時2、3縱和太行、冀南、冀魯豫部隊都在向邯鄲集結,故由1縱就地死守阻擊,為各部來戰贏得時間。
1縱當時人數雖比較充足,但質量參差不齊,據楊得志回憶,既有老紅軍團,也有129師的教導隊,這種部隊戰斗力最強。而大批從縣大隊升級起來的團,正規作戰的經驗可以說幾近于無。
如果任由楊得志發揮,在邯鄲打阻擊戰,估計會避實就虛,采取聲東擊西之類的計策。觀察老楊哥后來打清風店戰役,這是基操勿六式的本事。
但邯鄲戰役不比尋常,1縱一個大雜燴部隊首次擔任這樣任務,不能浪。劉鄧首長給這么重要的任務,必須好好完成。觀察后來東北四平戰役期間程世才阻援時的表現,就能看出很明顯的區別。
當然馬法五這個雜牌軍不能和廖耀湘的新6軍相比,不能搞非同一條件下的硬比,程世才也打得很努力了。但說到底,上級首長給任務,不單是軍事任務,也是政治上互相了解、互相增進信任的一種渠道。給你任務,你接得住,完成的好,那就有下一次、再一次,打著打著就成鐵桿心腹。
給你一次,你接不住,想變通著來,還沒打好,那還怎么信任呢。很多軍事將領并沒有領悟到這一層,在長線發展中慢慢掉隊。不是說筆者多么高明,我們擁有后見之明,總結出來的。
這樣一來楊得志打成了命題作文,基本沒有左右騰挪的空間,只能就地拼命。戰斗過程中,1縱1旅7團的工事被國民黨軍馬法五第40軍106師攻破。楊得志不慌不忙,重新組織兵力,對崔曲陣地發動反擊,激戰至下半夜,106師師長李振清見大勢已去,率少數親信丟下部隊逃竄而去。
李振清綽號“李鐵頭”,抗戰中與日軍精銳作戰頭部受傷,仍堅持指揮作戰,故有此號。
面對日軍能頂住,在破槍破炮的解放軍面前卻頂不住,乃因時代變化了,死攻死打死守那一套不再適用。
1縱為其他主力部隊贏得時間,待主力到達后,將馬法五40軍包圍,經激戰全殲40軍,馬法五本人被1縱3旅生擒。
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