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今年的夏天或許是未來十年最涼爽的夏季了!”
今年人們共同經(jīng)歷了歷史紀錄中最炎熱的一年,然而專家預測未來的氣溫只會持續(xù)升高,您能相信嗎?
未來還有可能恢復清涼嗎?
地球為何在今年突然進入類似蒸烤模式的升溫階段呢?
這是令人難以忘懷的集體體驗
今年夏季大家都明顯感受到走出空調房的瞬間,熱浪撲面而來,空氣也帶有粘稠感。
這種極端高溫不再只是南方地區(qū)的“專利”,過去我們以為相對涼爽的京津冀區(qū)域,如今夜晚溫度超過二十八度的天數(shù)翻了一倍。
統(tǒng)計顯示高溫分界線已經(jīng)向北移動了整整四百公里,三十一個氣象站打破或追平七月高溫記錄,其中十四個更是刷新建站以來的歷史最高值。
我們以往用來區(qū)分南北氣候的傳統(tǒng)認知正在發(fā)生變化,朋友圈里的北方朋友驚呼“熱得與太陽肩并肩”,南方居民則苦笑“出門五分鐘,汗水浸透衣背”。
從古都長安到英雄城南昌,這場酷熱無差別地覆蓋了中國三分之一的土地。
高溫預警的消息一天比一天頻繁,大家似乎已逐漸習慣,這不再是提醒,更像是天氣預報的一部分,宣告今天又是被“烘烤”得外焦里嫩的一日。
人們在自嘲中尋找一絲慰藉,但額頭滑落的汗珠、浸濕背部的衣物才是最真實的寫照。
你以為這只是主觀感受更熱了嗎?其實數(shù)據(jù)更加驚人,七月中旬某日,六個省份同時突破四十度大關。
三十一個國家氣象站仿佛約好一般,集體打破或追平七月的高溫記錄。
其中十四個站點甚至刷新建站以來的歷史極值。幾十年前鄭州一年內超過三十五度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也就十余天。
如今的高溫天數(shù)翻了一倍還不止,曾經(jīng)涼爽的京津冀地區(qū),現(xiàn)在夜晚如同溫吞的蒸籠,夜間氣溫高于二十八度的天數(shù)同樣翻倍。
過去我們總說,熱浪是南方的“特產(chǎn)”,但現(xiàn)在這條高溫分界線悄無聲息地向北遷移了整整四百公里。
我們曾賴以區(qū)分四季、定義南北的那些氣候常識,是否正在我們眼前變得模糊不清!
首先被熱浪擊倒的是人類健康
高溫從來不只是體感上的不適,它是一只無形的手,推倒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多米諾骨牌。
醫(yī)院里因熱射病就診的人數(shù)急劇上升,這個原本陌生的醫(yī)學術語,成了夏日的高頻詞匯。
而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西班牙一個月就有數(shù)百人因熱浪喪生,生命在極端高溫面前脆弱得不堪一擊。
城市的另一面則是用電負荷的紅色警報,當空調成為最后的“避難所”,電網(wǎng)便繃緊了神經(jīng)。
局部停電的消息傳來,那一瞬間的燥熱和無助讓現(xiàn)代文明的體面顯得有些脆弱。
農(nóng)村的情況更為嚴峻,土地干裂,農(nóng)作物耷拉著腦袋,農(nóng)民頂著烈日一次次澆水,卻只能眼睜睜看著莊稼枯萎。
他們的憂慮遠比城市居民對電費的焦慮要沉重得多,還有腳下的道路,滾燙的柏油馬路是輪胎的“刑場”,汽車爆胎事故頻發(fā)。
養(yǎng)路工人也只能在凌晨四五點天剛亮時與時間賽跑,搶修被高溫炙烤了一整天的路面。
這口把所有人置于其上烘烤的“大鍋”,究竟是誰在背后不斷添火?
氣象學家指出兩個“幕后元兇”——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大陸高壓。大家或許對這些專業(yè)術語不太熟悉,只需想象有兩個巨大且隱形的“鍋蓋”,嚴絲合縫地扣在我們頭頂。
鍋蓋下的空氣只能不斷下沉、壓縮、升溫!
這就是此次高溫范圍如此廣泛、持續(xù)時間如此之長的原因,但這只是直接因素。
深入探究,是全球變暖這只“幽靈”在背后操控一切,副熱帶高壓這個“鍋蓋”為何異常北擴?
因為它腳下的“爐子”——整個地球正在變暖。
它就像一臺巨大的水泵,將南海和太平洋的暖濕水汽源源不斷地“抽”往北方,并與當?shù)氐母蔁峥諝狻皬姀娐?lián)合”。
于是我們就體驗到了“高溫加高濕”的極致組合,那種把你緊緊包裹、無處可逃、令人窒息的“桑拿天”。
溫度每升高一度,空氣所能容納的水蒸氣就增加百分之七,這就是為什么重慶這樣的城市,即使到了晚上也難以降溫,濕氣像一層厚厚的棉被,把熱量牢牢鎖在地面。
而遠在北極的冰川融化也不再是與我們無關的遠方新聞,它削弱了極地的“冷氣團”,使原本界限分明的南北氣候開始交融。
南方的濕熱就這樣堂而皇之地“北伐”成功了。
高溫才剛剛拉開序幕
這一切指向一個讓人不寒而栗的未來,世界氣象組織最新預測表明,未來五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比工業(yè)化前高出1.2至1.9攝氏度。
這個數(shù)字意味著今年這個讓我們叫苦不迭、刷新無數(shù)紀錄的夏天,很可能就是未來十年最涼爽的一個夏天。
我們正親身經(jīng)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氣候重構,今天我們以為的極端,或許正是明天的開端。
我們不再只是天氣的旁觀者,而是身處其中的當事人,地球正用它的體溫書寫一部我們誰都無法置身事外的歷史。
目前各地政府部門也在積極行動,電力部門加強電力調配,保障居民與企業(yè)用電需求。
氣象部門密切監(jiān)測天氣變化,及時發(fā)布高溫預警信息,衛(wèi)生系統(tǒng)則強化了對中暑等疾病的救治準備工作。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一方面要積極應對高溫天氣,保護自身及家人的健康。
另一方面也要思考如何從自身做起,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一份力量,例如綠色出行、節(jié)約能源等。
畢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守護好它就是守護我們自己的未來。
大家對于今年的酷暑有什么看法?有沒有什么獨特的防暑小技巧?歡迎一起交流討論。
參考資料:新華網(wǎng)《北方極端高溫從何而來?影響多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