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華燈初上
“您好!在這里吃還是打包?”
一聲熱情的招呼裹挾著
油鍋“噼里啪啦”的歡騰脆響
點燃了南昌經開區紫荊夜市的沸騰序幕
傍晚六時許
鐵板與燒烤架上的熱氣開始升騰
孜然的焦香、朝天椒的火辣、
油脂的美味……
一陣陣吆喝聲在攤檔間回蕩
在漸濃的夜色里點燃市井煙火味
人潮初涌,煙火漸濃
傍晚七時許,蓄積的能量驟然釋放,食客們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記者穿梭于攤檔間,吆喝聲、應答聲不絕于耳:“燒烤不?燒烤看一下!新鮮得很吶!”燒烤攤主的吆喝帶著金屬般的穿透力,一旁路過的食客和老板附和道:“燒烤看‘兩’下咯!”兩人相視一笑。
從晚上七點半開始,人流越來越密集,人們走走停停,步履在攤檔間隙中變得緩慢:情侶們十指緊扣,在攢動的人頭間尋覓美食坐標;放假的學生三五成群,興奮地轉來轉去;父親小心地護著懷中的幼兒,母親俯身輕聲詢問一旁年齡稍大的孩子:“寶貝,想吃這個亮晶晶的冰粉嗎?”小女孩拽著媽媽衣角,指著款式多樣的冰粉配料,聲音清脆:“媽媽,媽媽,我還要這個!”
即便是在工作日的夜晚,當夜市的黃金時段開啟,這里的熱烈與周末并無二致,青春的氣息與家庭的溫情在煙火中奇妙交融。
舌尖狂歡,鼎沸正酣
晚八時許,此刻的夜市是味蕾的戰場,更達到人氣的巔峰!“要放什么辣?”“最辣!”炒粉攤檔的師傅與食客相互答應著,鐵鍋在他手中上下翻飛,一頓猛火爆炒,火舌“舔舐”著食材,一份香噴噴的特色炒粉很快被端上食客的餐桌;魷魚串在攤主的一頓按壓下發出“滋啦滋啦”的“食物界高音”;一旁的生蠔攤檔更是火力全開,一層厚厚的秘制蒜蓉辣椒醬鋪在生蠔上,一個個生蠔被烤得滋滋冒泡,鐵架下的火焰時不時躥出十多厘米高。正忙著烤生蠔的大姐告訴記者:“我們家一晚上賣個千把個(生蠔)不成問題,就是攤子上不多幾個人來幫忙根本忙不過來!”
在夜市一側的螺螄粉攤檔里,食客們捧著大鐵碗,吸溜著勁道的米粉,猛地一仰頭,將其吸入口中,食客的額頭上沁滿細密的汗珠;因座位緊張,一對年輕的夫婦和記者共用一張桌子,他們告訴記者:“我們就住在附近,每周都會來一兩趟,就喜歡這里的煙火氣!”用餐完畢后,丈夫揉著圓滾滾的肚子,滿足地拍拍妻子:“不行了,實在吃不下了!”在點餐口,“老板!我們等下來拿哈!”“來一個來一個!”……點單聲、催促聲、歡笑聲,在廚火與濃香中交織碰撞。
小龍蝦的桌臺是爭奪最激烈的“戰場”。鮮紅的蝦殼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堆疊成小山丘,幾乎要漫過桌沿,待食客走后,“戰果”便很快被服務員清理干凈,新到的食客幾乎無縫銜接,迅速“占領了”剛剛空出的位置。攤主一邊麻利地收拾著下一桌空出的位置,一邊亮開嗓子招呼新客:“小龍蝦看一下!后面還有位置哈!”空氣中彌漫著暢快淋漓的“開炫”聲……一位外地游客告訴記者:“我很喜歡這里,喜歡這里濃濃的市井煙火氣!”
余溫尚在,夜色未央
時針滑過九時,第一波飽餐的食客帶著心滿意足的笑容陸續散去,鼎沸的聲浪似乎回落了幾分。然而,夜市的脈搏依然有力地跳動著,熱鬧并未退潮。過道上人流依然可觀,不再是摩肩接踵的擁擠,多了幾分從容的消食散步與愜意的停留。三五好友圍坐小桌,杯中啤酒泛著泡沫,天南海北的談笑聲在微涼的夜風里飄蕩。一個年輕女孩舉起手機,她興奮地將鏡頭掃過桌面:“媽!這桌是我今晚的‘戰績’!真的超好吃!”言語間是藏不住的分享欲。一位攤主向記者介紹:“凌晨兩點左右還有人在這里吃夜宵呢。”
近年來,南昌不斷延伸夜經濟產業鏈,全面釋放夜經濟活力,先后打造了紫荊夜市、蛤蟆街夜市、洪都夜市、臨空夜市等,成為拉動消費、提升市民幸福感的重要引擎。紫荊夜市物業服務部負責人趙悅介紹:“紫荊夜市作為南昌具有影響力的夜市品牌之一,據統計,暑期紫荊夜市日均客流量高達1萬多人次,周末及節假日高峰期更是突破2萬人次。僅今年6月,夜市營業收入就達600萬元左右,帶動就業2000多人。”
熱氣升騰的夜市,遠不止于舌尖的狂歡。它升騰的,是無數小攤主勤勞致富的熱望;它映照的,是百姓卸下白日疲憊后的松弛與歡笑;它跳動的,是城市夜間消費強勁的蓬勃活力。
來源:江西晨報
曹凡圣 記者 黃挺 程玥
責編:馮智志
校對:胡瀾琴
復審:龔冰
審簽:楊鳴
監制:梁海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