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寒冰如何讓學業和足球像一撇一捺,共同支撐起一個“人”?這個問題,在北大附中隊長肖程允小學二年級時就已有了自己的結論。當時,他所做的足球“小研究”PPT結語,就是“踢校園足球,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業。”
這次百年名校足球精英交流賽(以下簡稱百年名校杯),本報邀請了北大附中三位學霸球員,為所有渴望“學優踢也優”的學生們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啟示,從自律與專注度的關聯到“3秒鐘冷靜期”,從內驅力激勵到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驗。
這是肖程允第二次參加百年名校杯,去年,他還是個高二的學生,今年高三畢業,已申請到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主修物理專業。去年百年名校杯,他身披7號球衣,因為他的偶像是C羅,一年后,他的身份發生了變化,成為北大附中校隊年資最高的“學長”。
作為隊長和“老大哥”,肖程允自覺有責任向隊友傳承北大附中校隊的精神,即將前往美國深造的他,今時今日的感受與偶像C羅非常相似——在北大附中校隊最后的“足球生涯”,他盡可能把自己平衡學習與足球的個人經驗分享給剛上高一的弟弟們。
高三上半年,除了學習緊張,肖程允還要忙于各種申請大學的面試、筆試并撰寫各種申請文書。如何平衡學習與足球,他的秘訣是一張一弛,階段性專注。先用一周專攻學業和各種申請大學的事項,之后一周專注踢球放松心態。
極度自律的C羅,一直是肖程允學習的目標。他強調內驅力激勵,對自律生活的作用超過外在的壓力。當然,他也有整晚刷手機的“躺平”時刻,但第二天就會很懊悔,因為虛度光陰,這讓他更加難受。
肖程允有獨特的“3秒鐘冷靜期”:做事前給自己3秒鐘思考——如果不做有什么后果?3秒鐘是頭腦在兩件事間的過渡期和決策期,之后快速作出決定并開始專注。肖程允認為足球是非常考驗“腦力”的運動,踢球時對形勢的快速分析、判斷和決策,需要很好的觀察力、邏輯思維和判斷力。這些能力同樣可以促進學習,用腦用心踢球,與學習相輔相成,互相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在肖程允申請國外大學的過程中,除了學校和專業本身,足球同樣是重要的考量因素。美國大學足球非常發達,有完善的校園俱樂部和大學聯賽體系。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校隊華人學生較多,他爭取成為主力的機會較大,他已和該校校隊取得了聯系。
即便申請的大學沒有校隊,肖程允也不沮喪。在他看來,如果自己前去就讀,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創辦校隊,組織起來像北大附中“學院杯”一樣的校園俱樂部和賽事?學業和足球對他而言,都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
北大附中學生足球俱樂部成立于2010年,動力、腦力、努力、實力是隊訓。與其他學校的校隊不同,北大附中校隊的學習“門檻”更高:學生績點必須達到3.0以上,才具備入隊資格。北大附中效仿北大成績系統,績點成績是綜合主課、副課和其他興趣課程的表現。績點3.0整體不算特別高,績點的標準更多是希望校隊的隊員學業與足球兩者不可偏廢。
內驅力的激勵,是肖程允與兩位高一隊友完成學業與足球平衡的主要方式。陸知來就讀于北大附中行知學院,小時候進過北京八喜俱樂部梯隊,到北大附中后得益于學校大力發展校園足球,從基礎上平衡了學習和踢球的時間。經過高一這一年的淬煉,他初步體驗到了足球與學習的互補,足球,成了釋放學業壓力的最佳“出口”。
陸知來的足球偶像是克羅斯,除了位置相似,他也學習像克羅斯那樣用腦踢球,也真正體會到了北大附中學生足球俱樂部的隊訓:動力,腦力,努力、實力。大約一年半前,這樣一句話對陸知來影響最大:未來回首望,是否不后悔?之后當他打游戲或刷視頻的時候,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這句話,足以讓他停止可能會讓自己后悔的事情。
和肖程允一樣,陸知來同樣更多通過內驅力的自我激勵,實現自律。
郭禹澤就讀于北大附中新民書院,是國際部道爾頓學院“領航計劃”成員。進入“領航計劃”的學生,績點至少達到4.2,滿足語言成績達到標準的條件,選拔比例為10%左右,是真正的學霸。
郭禹澤平衡學習與足球的方式,是盡可能簡單化,將日常生活歸納為“吃練學睡”模式。他還提到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結構理論,作為16歲的高一學生,他已在思考如何通過后天學習和環境發展起來的自我,克制遵循“快樂原則”的本我,最終實現個人理想的超我。
郭禹澤體驗過傷病的影響,初中時,因髂脛束緊張,導致長達一年多無法踢球。在北大附中的高一階段,他正在重構對足球的了解,慢慢恢復對足球的熱情。他以北大附中學生足球俱樂部的隊訓作為學習和踢球的座右銘:將足球作為提升腦力的動力,通過努力增長實力。他特別指出有研究表明,踢球可以促進多巴胺和腎上腺素分泌,進而影響到海馬體,可以增強記憶力。
同樣踢中場的郭禹澤開始調整訓練時長和強度,從緊張但充實的學習中學會了更理性,更科學地審視足球。進入“領航計劃”,算是學業成功,而這,是郭禹澤將內驅力專注于學習的結果。
此外,他尤其看重足球帶給自己更多向外的溝通與表達機會,讓自己性格更完善。
由于受傷的經歷,郭禹澤未來的夢想放在運動科學領域。這是將足球與學習結合最緊密的一位學霸,他深刻地體會到了青訓時期不夠科學的訓練,可能會給青少年帶來運動傷害。矢志于此,他是希望可以讓更多的孩子更科學地訓練,讓中國的青訓出更多的可造之才。
或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從百年名校杯走出來的運動科學專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