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7日訊 “壓在心里的大石頭,可算落地了!”7月16日,泰安市興龍航運公司負責人趙經理在得知船舶所有權注銷手續成功辦結后,難掩激動。此時,距離省交通運輸廳公布2025年首批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項目清單,僅僅過去了8天。
原來,興龍航運公司積極響應老舊船舶報廢更新政策,本年度計劃拆解21艘船。其中有3艘建造于2005年7月20日,必須在今年7月20日,即船齡滿20年前,完成拆解及所有權注銷,否則補貼將大幅“滑檔”。“1總噸少補300元,這3艘船共1023總噸,意味著近31萬元補貼就要流失!這對我們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趙經理道出了事情的緊迫性。
時間就是效益,服務刻不容緩!為切實保障企業權益,避免企業承受巨額補貼損失,泰安市交通運輸局主動提前介入,采取現場監督與業務辦理“雙軌并進”模式,爭分奪秒搶進度。
現場監督:高溫下的精準審驗
7月14日,江蘇鹽城某拆船廠,熱浪襲人。市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辛欣、王楠在確認船廠資質符合條件后,火速趕赴現場。甲板被烈日炙烤得溫度接近60攝氏度,機艙內悶熱難耐,機油味刺鼻。
“這里是船檢登記號鋼印,相當于船的身份證號。”“主機和齒輪箱的銘牌信息要與船檢證書登記的信息一致。”辛欣一邊仔細核驗,一邊指導首次登船審驗的王楠。兩人一絲不茍地核對證件、識別號、主尺度、主機參數等關鍵信息,確保“船、證”相符后,監督拆解工作正式啟動,并對關鍵環節拍照留證。
業務辦理:流程再造的加速度
與此同時,業務辦理的“發令槍”也已打響。市交通運輸局提前協調行政審批部門,將船舶所有權、國籍等證件注銷納入“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范疇,強力壓縮辦理時限,極致精簡審批材料。
“船舶拆解現場照片傳回確認后,我們立刻啟動注銷程序!”市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王橋介紹。更讓企業暖心的是“容缺受理”機制的運用。“企業法人身份證、委托書后續郵寄即可。”在工作人員劉杰民、王璇的指引下,服務窗口高效運轉,為企業辦理船舶注銷節省了寶貴時間。
從“心頭石”到“定心丸”
從清單公布到關鍵手續塵埃落定,短短8天;尤其是最后3天的全力沖刺,泰安市交通運輸局憑借靠前服務、創新機制和務實作風,成功為興龍航運公司鎖定了近31萬元補貼資金。這場與時間的賽跑,不僅守住了企業的“真金白銀”,更以優化營商環境、賦能企業發展的實干實績,為加速老舊船舶報廢更新、推動航運業綠色低碳轉型注入了強勁動能。
閃電新聞記者 程志 通訊員 辛欣 劉杰民 泰安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