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咸姐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KRAS突變是最常見的致癌驅動事件之一。然而,KRAS突變腫瘤的異質性極高,其臨床行為和治療反應往往受到共突變基因的顯著影響。KEAP1是肺腺癌(LUAD)中第三大常見的腫瘤抑制基因突變,常與KRAS突變共存,而STK11/LKB1的缺失也頻繁出現在KRAS突變腫瘤中,三者共突變(KLK)形成一種高度侵襲性的分子亞型, 這類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顯著縮短,且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B)和標準化療的響應率極低,成為肺癌治療領域的“硬骨頭”【1】。
KEAP1-NRF2通路是細胞抗氧化應激的核心調控軸,KEAP1突變會導致NRF2的持續激活, 進而擾亂細胞氧化還原平衡, 促進腫瘤存活并介導化療耐藥。STK11/LKB1作為腫瘤抑制基因,其缺失導致細胞周期失控、代謝重編程及免疫微環境抑制,同時 與KEAP1/NRF2通路協同作用,進一步加劇腫瘤的惡性表型【2,3】。DNA損傷應答(DDR)是一個復雜的DNA修復網絡,能夠保護細胞DNA免受持續的內外源性損傷。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癥突變蛋白(ATM)和ATM與Rad3相關蛋白(ATR)是其中的兩個關鍵組分,分別負責啟動同源重組(HR)修復以應對DNA雙鏈斷裂和復制相關DNA損傷。基因組不穩定性是癌癥的重要特征,許多腫瘤存在DDR通路缺陷,導致它們對DNA損傷更加敏感,并更依賴于剩余完整的DDR通路組分的功能。因此,抑制DDR蛋白已成為癌癥治療的一種重要策略【4】。近年來,DDR通路抑制劑,尤其是ATR抑制劑(ATRi),在癌癥治療中顯示出潛力,ATRi 可通過阻斷CHK1激活,加劇DNA損傷, 但其 在KLK亞型腫瘤中的療效及潛在機制尚未系統探索。
近日,來自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癥中心的John V. Heymach團隊在Cancer Cell上在線發表 了文章KEAP1 and STK11/LKB1 alterations enhance vulnerability to ATR inhibition in KRAS muta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發現同時存在STK11/LKB1和KEAP1基因改變的KRAS突變型NSCLC對ATR-CHK1信號通路存在依賴性,對ATRi敏感性顯著增強。當ATRi與吉西他濱( gemcitabine )化療或ICB聯用時,可進一步增強抗腫瘤活性,并有效逆轉由這些基因改變導致的ICB耐藥現象,其中聯合使用ATRi ceralasertib和PD-L1抑制劑durvalumab的方案正在進行III期臨床試驗驗證。這些發現提示,LKB1和KEAP1可作為預測性生物標志物,用于篩選可能對ATRi單藥治療、或與化療/免疫治療等聯合方案產生應答的患者群體。
本文研究人員首先利用20種人NSCLC細胞系篩選ATRi(Ceralasertib和Berzosertib)的敏感性,發現攜帶STK11/LKB1和/或KEAP1共突變的細胞對ATRi高度敏感,且IC50值顯著低于野生型細胞,而LKB1 和/或 KEAP1 的突變與細胞周期檢查點的失調以及細胞凋亡的異常有關,從而可能使得細胞對ATRi的敏感性更高。值得一提的是,在LKB1和KEAP1缺失的細胞中觀察到的增強敏感性至少部分(但并非完全)取決于KRAS突變的存在,這與最近報道的臨床數據相一致,這些數據表明STK11/LKB1和KEAP1突變對免疫治療效果的影響會受到KRAS突變狀態的影響。
隨后,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 技術在Kras 突變型小鼠原代細胞系(LKR13,K)中構建LKB1、KEAP1單缺失及雙缺失的同源細胞系(K、KL、KK、KLK),體外實驗結果證實LKB1或KEAP1單獨缺失即可增強ATRi的抗腫瘤效果,而KLK細胞的敏感性最高,表現為最低的IC50值、最明顯的克隆形成能力抑制以及最顯著的凋亡誘導。不過,LKB1和/或KEAP1的缺失對PARP或ATM抑制的敏感性則幾乎沒有影響。與此同時,研究人員評估了 Ceralasertib 在Kras突變型LKB1和/或KEAP1缺陷型同種異體小鼠模型以及患者來源的異種移植(PDX)模型中的抗腫瘤活性,與體外實驗結果一致,KL或KK小鼠腫瘤對Ceralasertib的敏感性顯著高于K腫瘤,表現為腫瘤生長抑制更明顯、生存期延長;而KLK腫瘤對ATR抑制的敏感性最高,腫瘤體積縮小最顯著,生存獲益最大。
進一步地,研究人員檢測了ATR抑制后DNA損傷標志物(γ-H2AX、53BP1、RAD51)和ATR-CHK1通路激活狀態,證實LKB1缺失導致基礎DNA損傷增加,而KEAP1缺失則通過激活ATR-CHK1通路形成代償性修復。而在KRAS突變小鼠模型(K、KL、KK、KLK)中觀察到KLK細胞表現出最高的ATR通路活性和DNA損傷敏感性。對臨床肺腺癌(LUAD)患者隊列(ICON和TCGA)的蛋白組學分析顯示,LKB1缺失腫瘤基礎DNA損傷水平更高,KEAP1缺失腫瘤則呈現ATR-CHK1通路過度激活,二者協同增強對ATR抑制的依賴性。
為了評估有效的聯合治療方法,研究人員探討了其他遺傳毒性藥物如PARPi (olaparib)或臨床可用的化療是否可以增強ATR抑制的抗腫瘤作用。體外和體內實驗均顯示,STK11/LKB1和KEAP1突變時,PARP+ATR抑制不存在明顯的協同效應,表明在這種情況下,ATR-CHK1 通路是更具治療意義的DDR靶點。與之相反,化療藥物Gemcitabine與ATRi Ceralasertib聯用可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顯著降低細胞活力并協同誘導DNA損傷(γ-H2AX升高、ATR-CHK1通路過度激活)。體內小鼠實驗證實,LKB1 和 KEAP1 的缺失增強了對Gemcitabine的敏感性,且低劑量Gemcitabine與ATRi聯合使用為 LKB1 和/或 KEAP1 缺陷型腫瘤提供了特異且強大的抗腫瘤活性,腫瘤退縮更明顯、生存期進一步延長,野生型腫瘤則未顯示協同效應。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在免疫治療耐藥的LKB1/KEAP1缺失小鼠模型(KL、KLK)中測試Ceralasertib聯合抗PD-1抗體,發現Ceralasertib單藥顯著延長生存期,聯合治療則進一步提升中位生存期。此外,對已完成II期HUDSON試驗的268例免疫治療耐藥NSCLC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其中72例攜帶STK11/KEAP1變異的患者接受Durvalumab+Ceralasertib治療后,中位無進展生存期達6.0個月,顯著優于其他聯合方案,且總生存期呈現改善趨勢。 這些數據表明ATRi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尤其對伴有或不伴有LKB1缺失的KEAP1缺陷型腫瘤。將ATRi與ICB聯用,或可緩解KLK腫瘤中常見的免疫治療耐藥現象。此外,研究結果提示KRAS突變狀態可能影響Ceralasertib的治療獲益程度。進一步地,研究人員 通過FACS免疫表型分析發現,未經治療的LKB1/KEAP1缺失小鼠腫瘤(KL/KLK)呈現典型的免疫冷腫瘤特征:CD8+和CD4+ T細胞浸潤顯著減少,抑制性髓系細胞比例升高,且抗原提呈細胞(APC)功能受損;經Ceralasertib單藥或聯合抗PD-1治療后,腫瘤微環境發生顯著重塑——CD8+ T細胞浸潤增加、記憶T細胞擴增,髓系細胞向iNOS+抗腫瘤表型極化,同時STING-IFN信號通路激活。 這些數據證明ATRi能夠至少部分逆轉由LKB1和KEAP1缺失導致的免疫抑制表型改變,而這些免疫微環境的改善很可能是Ceralasertib聯合PD-(L)1抑制劑在PD-(L)1耐藥腫瘤(特別是攜帶STK11和/或KEAP1基因改變的NSCLC)中發揮抗腫瘤作用的關鍵機制。
綜上所述,本研究揭示KRAS突變NSCLC中,STK11/LKB1和KEAP1共突變通過DNA損傷修復缺陷與ATR-CHK1通路代償激活,形成對ATR抑制劑的合成致死敏感性。臨床前模型證實,ATR抑制劑(如Ceralasertib)聯合Gemcitabine或PD-1抗體,可顯著抑制腫瘤生長并逆轉免疫抑制微環境。HUDSON試驗亞組分析進一步顯示,此類患者接受ATR抑制劑聯合免疫治療后生存期明顯延長。研究提出將LKB1/KEAP1缺失作為生物標志物,指導ATR抑制劑精準治療,為免疫治療耐藥的KRAS突變肺癌提供了突破性策略。
https://www.cell.com/cancer-cell/fulltext/S1535-6108(25)00261-2
制版人: 十一
參考文獻
1. Skoulidis, F., et al. (2015). Co-occurring Genomic Alterations Define Major Subsets of KRAS Mutant Lung Adenocarcinoma with Distinct Biology, Immune Profiles, and Therapeutic Vulnerabilities.Cancer Discov.5, 860–877.
2. Sitthideatphaiboon, P., et al. (2021). STK11/LKB1 Mutations in NSCLC Are Associated with KEAP1/NRF2-Dependent Radiotherapy Resistance Targetable by Glutaminase Inhibition.Clin. Cancer Res.27, 1720–1733.
3. Shorning, B.Y., and Clarke, A.R. (2016). Energy sensing and cancer: LKB1 function and lessons learnt from Peutz-Jeghers syndrome.Semin. Cell Dev. Biol.52, 21–29.
4. O’Connor, M.J. (2015). Targeting the DNA Damage Response in Cancer.Mol. Cell60, 547–560.
學術合作組織
(*排名不分先后)
戰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轉載須知
【原創文章】BioArt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所刊登的所有作品的著作權均為BioArt所擁有。BioArt保留所有法定權利,違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近期直播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