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作品來自人民,來自生活,來自初心。
——潘魯生
楊曉剛先生藝術之路的啟蒙源頭,來自家人的溫暖支持與悉心引導。當版畫創作者的父親發現兒時的他,對繪畫展現出濃厚興趣時,并未讓這份天賦隨意生長,而是主動為其規劃了專業的學習路徑。父親帶著他遍訪山東諸位藝術大家,從最基礎的繪畫技能開始系統訓練。在掌握人物繪畫結構規律的關鍵階段,祖父、祖母、父親、母親成為他最親密也最無私的寫生模特,家人的身影頻繁出現在他的畫筆下,成為他持續描繪的對象。祖母那句“一遍生、兩遍熟、三遍當師傅”的諄諄教誨,督促他養成了日日堅持速寫、素描練習的習慣。
《瘦爺爺 胖奶奶》 速寫 17cm×25cm 1985年
《人物速寫》速寫 25cm×17cm 1985年
《爸爸吸煙圖》 速寫 25cm×18cm 1987年
《胖叔》 速寫 18cm×26cm 1987年
《人物速寫》 速寫 1988年
《董俊青先生小像》 速寫 21cm×19cm 1988年
《父親》素描 44cm×60cm 1991年
《母親》素描 25.5cm×18.5cm 1991年
《素描頭像》 1991年
13歲時的速寫《瘦爺爺 胖奶奶》(1985年)、15歲時的《爸爸吸煙圖》(1987年)和《胖叔》(1987年),以及19歲時的《母親》(1991年),都是他藝術之路不同階段的寶貴見證。這些速寫與素描作品,不僅記錄了他繪畫技巧逐步成熟,更承載著來自家人間的脈脈溫情。這份源于家庭的力量,是他日后藝術道路上不斷前行的重要精神源泉。步入南開大學后,在專業學習的新階段他未曾松懈對繪畫基礎的訓練。無論是坐著馬扎認真畫畫的青年,還是下鄉采風時遇到的淳樸村民;無論是正在思考的自己,還是畫室里的模特……他以更廣闊的視野,捕捉著生活所見的新素材。在日復一日的練習中,這些來自不同場景、不同身份的描繪對象,讓他的繪畫能力在積累中持續精進、穩步躍升。
《大衛頭像》 素描 104cm×76cm 1992 年
《人物速寫》 速寫 1992年
《劉敬儒大爺小像》 速寫 35cm×24cm 1993 年
《人物速寫》速寫 1993年
《人物速寫》 速寫 1993年
《自畫像》 素描 52cm×75cm 1993 年
《人物速寫》 速寫 2001年
《人物速寫》 速寫 2001年
《人物速寫》 速寫 2000年至2001年
真正走上藝術創作之路后,他為作品創作所做的準備何止是“三遍”。每次創作首先他會通過長時間寫生,積累近距離體驗生活的生動素材,之后根據素材不斷地進行草圖構思,有了較為清晰地構思后再結合要表達的主題進行畫面調整,隨后在大批草稿的基礎上完成最終完整線稿,最后才是重新在宣紙上的墨稿創作。每一幅作品都是如此,2004年創作的《侗寨清音》便是生動例證之一。這幅后來入選2009年第十屆全國美展的作品,從最初的小稿雛形,到人物動態的反復調整,再到最終完整草稿的定型,無論是人物的姿態、場景的布局,還是情感的傳遞,畫面中的每一處細節,都經歷了多次的推敲與調整。正是這樣不將就的打磨過程,才讓作品最終呈現出飽滿的視覺效果與藝術張力。
《侗寨清音》草圖 2004年
《侗寨清音》草圖 2004年
《侗寨清音》草圖 2004年
以此觀察楊曉剛先生的創作之路,可以說其中沒有一蹴而就的靈感迸發,只有腳踏實地地步步精研與持續深耕。從生活積累到細節打磨,每一幅作品都是他用嚴謹精神和執著態度澆灌出的果實。而這些使得他的創作,在歲月沉淀中愈發厚重而富有力量。
《風景速寫》速寫 2013年
《人物速寫》速寫 2013年
(來源:臨沂美術館)
畫家簡介
楊曉剛,山東美術館館長、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一級美術師(二級崗專家)、中國傳媒大學美術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山東省政協常委、濟南市政協常委、山東中國統一促進會副會長、2019年度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齊魯文化英才、中國國家畫院國畫專業委員會研究員、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部優秀專家。
作品先后入選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多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等機構收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