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米長冰芯封存著末次冰期氣候密碼。
科學家在歐洲阿爾卑斯山脈發現迄今最古老的冰河時期冰川遺跡。美國沙漠研究所(DRI)對阿爾卑斯山脈勃朗峰古特峰冰川中鉆取的40米冰芯進行了深度分析,該冰芯保存著至少1.2萬年前末次冰期以來的氣溶膠與氣候記錄,是歐洲阿爾卑斯地區已知最古老的氣候檔案。
研究團隊指出,這份冰芯為人類打開了觀察氣候劇變時代的窗口 —— 從西歐農業文明起源到工業革命崛起的關鍵時期。"這是首個完整記錄當前萬年暖期并延伸至末次冰期迥異氣候的阿爾卑斯冰芯,其發現令人振奮,"1999年參與野外采樣的共同作者蘇珊娜·普羅因克特強調。
氣溶膠檔案
這種被稱為"冰芯"的冰凍檔案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價值。冰層中封存著遠古塵埃、花粉乃至污染物的微觀證據,科學家藉此可重建數千年前的環境變遷。這枚40米長的冰芯詳細記錄了氣溶膠(空氣中懸浮的微小液滴與顆粒)通過與云層和太陽輻射相互作用影響區域氣候的過程。
"我們首次獲得跨越中石器時代的完整高山大氣與降水化學記錄,"論文合著者、DRI冰芯實驗室主任喬·麥康奈爾表示,"該突破性發現揭示了冰期與間冰期兩種主要氣候狀態下,大氣降水化學物質隨極端氣候變化的波動規律,呈現了自然氣溶膠濃度的極限值。"
遠古啟示
該冰芯因發現于西方文明發源地的中歐地區,為解碼人類關鍵歷史時期氣候提供了獨特視角。研究團隊采用連續流動分析等尖端技術逐層熔解冰芯并測量化學成分,同時結合多種放射性定年法精確定位各冰層年代。
數據顯示:末次冰期與現代全新世存在3攝氏度的溫度差。冰芯磷元素記錄則揭示了1.2萬年來區域植被演變史 —— 全新世早中期暖期森林擴張,隨后因農牧業和工業發展而衰退。
更關鍵的發現來自古大氣重構:海鹽記錄表明末次冰期西歐盛行西風增強,導致海鹽沉降量升高。這類氣溶膠作為主要氣候驅動因子,通過散射太陽輻射和改變云特性影響區域氣候。尤為驚人的是,冰期粉塵氣溶膠濃度竟達全新世時期的八倍,該發現修正了既有氣候模型,證實撒哈拉沙塵對歐洲古氣候的重大影響。
勃朗峰冰芯將深化人類對古氣候的認知,為構建精準的未來氣候變化預測模型提供關鍵參數。本研究成果已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子刊《PNAS Nexus》。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