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借貸莫糊涂,白紙黑字要清楚。
若為面子省憑證,對簿公堂兩相苦。
親情借貸無字據 8萬元借款陷糾紛
“當初心疼女婿創業難,沒打借條就轉了8萬元,如今連外孫都見不著……”近日,磐石市一位六旬老人劉某的遭遇,揭開親情借貸中最扎心的現實:錢借出去是情分,討回來卻可能對簿公堂。
近日,磐石市人民法院調解的一起“離婚后親屬借貸糾紛”引發熱議。一對90后夫妻離婚后,前女婿向前岳母借款8萬元卻逾期不還,甚至將債務與孩子探視權捆綁。這場情與法的博弈,給所有家庭敲響警鐘——“親情牌”借貸,風險遠超你的想象!
離婚后借款8萬元 前岳母陷入“債務黑洞”
2022年6月,李某與王某協議離婚,但雙方因財產分割問題爭執不斷。離婚后,王某以“創業資金周轉”為由,向前岳母劉某借款8萬元。出于對女兒和外孫的擔憂,劉某未要求簽訂借條便轉賬,并主動幫忙照顧孩子。
然而,王某逾期未還款,而李某則以“錢不是我借的”為由拒絕協助追討。2023年5月,劉某將王某訴至磐石市人民法院,但僅能提供轉賬記錄和零碎的聊天截圖作為證據,案件陷入情與法的拉鋸戰。
情與法的三重博弈
焦點一 是“借”還是“送”?聊天記錄成關鍵證據
王某辯稱,前岳母給錢是出于對外孫的資助,并非借款。法院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六條,結合劉某提供的微信還款承諾記錄及轉賬憑證,認定借貸關系成立。法官明確指出:“親屬間的無償資助需有明確意思表示,否則默認屬于借貸關系。”
焦點二 前妻是否需承擔責任?共同賬戶暴露經濟混同
李某堅稱與債務無關,但法院調查發現,離婚后她仍與王某共用賬戶支付孩子費用,存在經濟混同。法官援引《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二條強調:“默認經濟混同即視為自愿擔責。”最終,李某同意以部分共同財產協助還款。
焦點三 “探視權抵債”是否可行?法官當庭駁回
劉某曾提出“不讓看孩子就不撤訴”的要求,法官直接引用《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予以駁回,并強調:“親子關系不能作為交易籌碼,債務與親情應當分開處理。”
分期還款+保障探視 法律為親情劃清邊界
王某分期償還8萬元借款,李某須保障劉某對外孫的探視權。調解書賦予強制執行力,若一方違約,另一方可直接申請法院查封財產。
親情最好的“防腐劑”是白紙黑字的規矩
“這8萬元買的不是教訓,而是清醒。”主審法官坦言,70%的親屬借貸糾紛源于“不好意思明算賬”。
真正的親情,借錢時多一份規范,討債時才能少一場撕破臉。畢竟,“情”字左邊是“心”,右邊是“青”,唯獨不該沾上“債”的陰影。
法官警示:親屬借貸四大風險點
1.“口頭信任”等于高風險賭博
——借貸時務必簽訂書面借條,明確金額、利息、還款期限等關鍵條款。
2.“情感綁架”最致命
——“都是親戚,算太清傷感情”?法官提醒:“等到撕破臉時,傷的不僅是感情,還有錢包。”
3.“以情抵債”無效
——試圖用撫養費、探視權等抵債的行為,法律明確判定無效。
4.調解書是“后悔藥”
——相比訴訟,司法確認的調解書既能快速執行,又能為親情留有余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