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藥真正被全球制藥界認可,臨床數據在全球范圍內得到驗證。”談到中國創新藥時,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說。
在創新藥的“寒冬期”,胡旭波帶領團隊做出繼續重點投資中國創新藥的重要決策,這個決定也隨著2025年中國創新藥行業呈現顯著回暖態勢而得到了印證,直接體現在資本市場即是:港股創新藥公司股價屢創新高,漲幅普遍達2-3倍,部分企業甚至上漲超5倍,一級市場投資也呈現“錢回來”的明顯趨勢。
“2022年疫情后,我們曾大膽預測中國創新藥在全球市場的占比將達到30%左右,而最新License in/License out及BD交易的數據顯示,中國創新藥全球占比已接近40%?!焙癫ㄌ岬剑?strong>這種突破不僅超出預期,更標志著中國創新藥從“質疑期”進入“驗證期”。國際投資人的態度轉變尤為關鍵,此前主戰場在納斯達克的機構,2025年上半年已大規模重新配置中國創新藥資產,“他們后悔錯失港股機會,這釋放出強烈的積極信號”。
對于啟明創投而言,逆周期投資策略也在這輪回暖中得到驗證。2024年至2025年6月,啟明創投在創新藥和器械領域投入大量資金,成為排名全球同期投資金額前五的唯一一家中國創業投資機構?!笆袌隼涞臅r候出手,才能以合理估值捕捉真正有價值的標的?!焙癫ㄒ阅硠撔滤幤笙騽用}網舉例,該企業融資半年未果時,啟明創投不僅投資還主動額外追加1億投資額,當時這一決策備受質疑,但現在看來這是“關鍵決策”。
對于創新藥的未來,胡旭波用“臨床價值、全球協作、高效運營”三個關鍵詞定義發展方向。中國創新藥已度過“能不能做 ”的階段,現在要解決“誰能做得更好”的問題。“未來五到十年將是中國創新藥的黃金發展期,將來全球前十的藥企中,一定會出現中國公司的名字”。
若干年后,這個判斷或又將得到印證。
01.
創新與投資邏輯重構
2024年,被胡旭波視為“投資創新的最佳窗口”,當時市場情緒低落,估值回歸理性,啟明創投卻做出極具魄力的決策:12個月內投入約 40 億元人民幣聚焦創新藥與醫療器械等領域。“當大多數基金因恐懼停滯時,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創新被低估的歷史性機會?!?/strong>
這種定力源于對行業本質的判斷——創新藥研發是長周期事件,市場情緒波動反而創造布局時機。
啟明創投在2024年的逆勢投資,源于對行業周期的深刻理解。創新藥投資需要勇氣與前瞻性,經歷過起伏的投資人更能在市場遇冷時保持理性。
胡旭波說,投資需要勇氣和前瞻性,如果相信企業的創新能力,那么市場情緒導致的估值偏離,恰恰是最佳投資時機。
據了解,啟明創投的投資組合主要集中在創新藥和醫療器械領域,目前的投資策略是將40%-50%的資金投向創新藥,40%-50%投向醫療器械,剩余10%投向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以及一些新的醫療服務模式。
而對于投資標的的篩選,啟明創投建立了一套嚴謹的評估體系。
首先,臨床需求是投資的核心考量。胡旭波認為創新藥和器械的研發必須以臨床需求為導向,解決實際的醫療問題。例如,啟明創投最近投資的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其公司在業內并沒有太多名聲,但其產品在臨床上得到了醫生的高度認可,啟明創投甚至看到了其潛在的全球價值,鼓勵公司勇敢地走向全球市場。
與此同時,胡旭波也強調,數據支持是驗證創新藥潛力的關鍵。啟明創投關注的不僅是初步的臨床數據,更是能夠證明產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全面數據。創新藥,基本上就是數據驅動的行業。
此外,團隊能力也是投資的重要考量因素。在胡旭波看來,一個優秀的團隊需要具備研發能力、公司運營能力以及市場拓展能力,尤其是在創新藥領域,團隊需要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保持韌性,持續推動產品的發展。
據了解,在所謂的“寒冬期”,在融資困難、估值下降的背景下,啟明創投按照上述標準等,對很多優質創新企業堅持投資甚至追加額度,把握住了投資機會。
2021年的估值泡沫與2022年后的行業寒冬,彼時相關創新藥的研發數據也并不太多,很多資本選擇“卻步”,客觀上也推動了行業出清。在胡旭波看來,熱錢退潮后,留下的是真正理解創新藥的長期投資者?!斑^去一年時間,不少上市藥企的產品都有很好的進展,股價也屢創新高;當前二級市場已形成穩定投資群體,即使股價回調20%,專業機構也不會輕易離場,因為他們認可企業的創新能力,這種穩定性為行業提供了健康的資本基礎。”
而近兩年隨著更多的臨床數據出來,以及行業對商業模式的探索,BD交易開始盛行,也為中國創新藥引入了“活水”。
2024年下半年以來,港股創新藥板塊持續上漲,部分企業股價漲幅達3-5倍,在胡旭波看來,BD交易成為股價上漲的重要催化劑,而這也是投資認知的修復過程:“BD不僅帶來現金流,也證明中國創新企業具備與全球頂尖藥企合作的能力,更向市場證明了中國創新藥的價值?!?/strong>
隨著國際投資人深度參與,中國創新藥估值體系正與全球接軌。港股創新藥估值曾長期偏低,2025年已逐漸向納斯達克靠攏,這是市場成熟的標志。胡旭波強調,這種接軌并非單純估值提升,而是邏輯優化——從“看概念”轉向“看臨床數據”,從“看本土市場”轉向“看全球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BD交易業界有“賣青苗”的爭議。對此,胡旭波明確表示:若交易價格合理,BD就是價值驗證而非“賣青苗”。如某筆超過百億美元的交易中,首付即達數億美元,后續里程碑付款可觀,這種交易對企業發展是強力助推,而不是短期變現。更重要的是,BD交易構建了全球化創新生態——中國提供優質資產,國際藥企提供商業化渠道,形成雙贏格局。
02.
工程化創新紅利
胡旭波認為,中國創新藥行業最根本的變化,是研發能力從“單點突破”轉向“集體突圍”。“不是一兩家企業做得好,而是五到十家都能拿出驚艷的臨床數據。在多個細分領域,中國創新藥已實現全球領先,中國的雙抗研發全球領先,ADC交易金額屢創新高,CAR-T更是實現全球突破性創新,這種集體突破打破了“中國能否做創新藥”的固有質疑。
“中國正在形成獨特的創新雙循環:一方面用工程化創新快速降低新藥可及性門檻,另一方面用源頭創新構建長期技術壁壘?!焙癫ㄖ赋觥?/strong>
胡旭波分析稱,中國研發團隊的能力和效率是推動中國創新藥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國的工程化創新能力不僅體現在具備強大的技術能力,還能夠在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在美國,驗證一個創新藥的前期概念可能需要1億美元,而在中國,同樣的過程可能只需1億元人民幣。這種成本優勢是系統性的,短期內難以被超越。”胡旭波認為這種成本優勢使得中國創新藥企在全球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對于這一波工程化創新紅利,胡旭波預測,至少在未來十年內,中國的工程化創新紅利仍將是中國創新藥行業的重要支撐,因為中國有豐富的生物醫學工程人才儲備,也有覆蓋藥物發現到商業化的完整產業鏈,以及政府對生物醫藥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
與此同時,胡旭波也強調,中國創新藥除了推動成本降低及可及性外,也在從源頭創新構建長期技術壁壘,未來十年定會看到更多全球首創藥物誕生。
不過,胡旭波也坦言,雖然中國在源頭創新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真正的源頭創新需要更長時間的積累和驗證:“源頭創新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時間來驗證,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國目前有多個團隊正在嘗試源頭創新,但成功的案例還相對較少。中國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驗證這些源頭創新是否能夠真正轉化為臨床有效的藥物。”
03.
中國創新 全球價值
中國創新藥企的崛起不僅僅是國內市場的成功,更是全球價值的體現。隨著近幾年的商業化探索,中國創新藥企的全球價值已經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包括與國際大藥企的合作、License out交易以及自主建立全球銷售體系等。
“我們希望通過投資中國創新藥企,推動中國創新走向全球,造福全球患者?!焙癫ㄖ赋?,啟明創投將繼續支持中國創新藥企的發展,助力中國創新走向全球,亦即是“中國創新 全球價值”。這也是啟明創投在醫療行業里投資理念的體現。
胡旭波表示,中國創新藥企走向全球的第一步是融入全球創新體系,成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藥企必須立即成為跨國企業,而是可以通過與國際大藥企的合作,將自身的研發能力轉化為實際的商業價值。如上述提到的通過BD交易,中國藥企可以將化合物研發能力出售給國際大藥企,實現雙贏的局面。
“對于大多數中國創新藥企來說,成為全球運營的跨國藥企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背后建立全球運營體系需要龐大的機構、豐富的人力資源和長期的資金投入。目前,中國只有少數企業初步建立了這樣的體系,他們通過多年的努力,在全球臨床研究體系和產品商業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其市值表現良好,但背后也付出了巨大的資金成本?!焙癫ㄖ赋?,這樣的成功并非易事,創始團隊在機會把握和戰略規劃上要表現出色,但這樣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見。
胡旭波認為,主流藥企更多會選擇專注于成為全球創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急于建立全球運營體系。
胡旭波亦用三個關鍵詞總結了中國創新藥的未來發展:臨床價值、全球協作和高效運營。
臨床價值是創新藥的核心,即中國創新藥企必須以臨床需求為導向,解決實際的醫療問題。只有真正滿足臨床需求的產品,才能在全球市場上獲得認可。
全球協作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中國創新藥企需要具備全球協作的能力,與國際大藥企和其他創新藥企開展廣泛的合作。通過合作,中國創新藥企可以更快地進入國際市場,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高效運營是中國創新藥企的核心競爭力。胡旭波指出,中國創新藥企需要具備高效的運營能力,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爸袊膭撔滤幐偁巸瀯菔墙⒃诟咝н\營上面的,如果沒有高效運營,中國創新藥企很難在全球市場中脫穎而出。”
胡旭波認為,未來十年將是中國創新藥企在全球市場崛起的關鍵時期,會有中國創新藥企將繼續在國際舞臺上展現自己的實力,為全球醫藥行業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啟明創投將繼續支持這一進程,助力中國創新走向全球。相信中國創新藥企的崛起將改變全球醫藥行業的格局,為全球患者帶來更多選擇和希望?!?/p>
為了推動中國CGT領域的技術突破、產業融合、政策接軌、國際合作,引領中國CGT產業邁向國際競爭前沿,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CSGCT)大會應運而生。
基于與ASGCT(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的緊密合作,2025 CSGCT大會將匯聚全球優秀科學家、臨床專家、跨國藥企及海外投資機構,帶來全球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最前沿的科研進展、技術與應用、市場準入信息、優質合作項目及海外投資人和投資需求對接,為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行業搭建與全球產業鏈深度交流和合作的平臺。
2025 CSGCT大會將于9月12-13日在北京召開,共設置1場主論壇+18場分論壇,以及多場融資項目路演,將吸引300+國內外行業頂尖專家、500+投資人/投資機構、3000+參會者親臨現場參與。
CSGCT大會特別設立“CGT投融資趨勢及BD合作機會”分論壇,將吸引來自全球的500多家投資機構與產業投資人,包括禮來亞洲基金、君聯資本、龍磐投資、元生創投、松禾資本等頂級機構,拜耳、諾和諾德、輝瑞、禮來等MNC公司以及中國大型藥企參與。大會還將設置專屬投資路演、一對一洽談,為生物醫藥科技公司提供對接國內外資本的直接通道。強勁的資本助力將賦能CGT公司克服融資挑戰,實現技術突破,加速市場準入。
2025年9月12-13日
2025 第二屆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CSGCT)大會
CGT投融資趨勢及BD合作機會分論壇
更多詳情可掃描二維碼,進入大會官網了解
*封面來源:神筆PRO
專題推薦
聲明:動脈新醫藥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新醫藥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業信息和數據,均由受訪者向分析師提供并確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