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窄小的機械式停車設施加寬、承重提升,不再將“大塊頭”車輛拒之門外;老舊小區內廢棄空間變為立體車庫,解決居民停車難……近年來,西城區通過統籌挖潛新建、設施升級、共享共治等多種方式,全力增加停車設施供給,有效緩解了停車供需矛盾。
推進機械車位升級改造
銀島商務樓位于月壇南街32號,附近是典型的老舊小區,辦公、居住混雜,停車需求長期處于高位。原有的機械式立體停車設備因建設年代久遠,不僅車位尺寸小、數量少,設備老化更是讓很多居民和白領都“望樓興嘆”。
“原來的老停車樓,誰敢停進去?電梯轟隆隆響,萬一把我的車卡在里面,可就耽誤事兒了。”在附近上班的王先生說道。
為改善這一狀況,西城區相關部門多次組織產權單位、設計方和施工團隊開展現場調研,最終確定“原拆原建、改造提升”的實施方案。在不擴大原有占地面積的前提下,對停車設施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調整車位尺寸,引入智能管理系統,改建成能夠容納更多類型車輛的現代立體停車樓。
今年6月,新改造的銀島商務樓立體停車樓正式“上線”,共可提供104個車位,較改造前增加53個。為了適應越來越多的SUV和大空間車型,車位的寬度和長度都做了擴展,普通轎車、商務車甚至無障礙車位都有了“專屬空間”。停車樓的出入口還加裝了智能管理系統,屏幕實時顯示剩余車位,自動識別車牌,進出順暢多了。白天主要面向周邊辦公人群提供停車資源,夜間則向周邊居民共享開放,有效緩解了社區停車壓力。
銀島商務樓新改造的立體停車樓
走進新建成的立體停車樓,入口處安裝著智能識別系統,車輛緩緩駛近時,自動識別車牌、抬桿放行。每層樓道的電子顯示屏清晰標注當前空余車位數量,引導駕駛員迅速找到目標區域。上下兩層錯落有致的機械車位自動升降,只需按下操作按鈕,空位便可平穩降至地面,司機輕松將車輛駛入。
家住附近的張女士就是“新停車樓”的受益者。“我們小區院子本來就小,晚上回家沒地兒停,常常得繞好幾圈,還要擔心交通管理部門處罰。”她邊說邊指了指不遠處的停車樓,“現在好了,晚上回來走七八分鐘,停車樓里還能挑著停,再也不用擔心一圈一圈找車位,還得‘碰運氣’。再晚回來,也總能有空位,停車變得更加便利、安心。”
新增有償錯時共享車位
在城市空間有限、停車需求剛性的背景下,西城區積極推進錯時共享停車,充分挖掘公共建筑、企事業單位等既有停車資源,實現停車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月壇體育場停車場過去主要服務場館活動和白天辦公需求,夜晚、節假日,許多車位處于閑置狀態。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周邊南營房社區、月壇北街等老小區居民,每晚因車位緊缺發愁。
南營房社區與月壇體育場管理方
協商錯時共享車位相關事宜
2024年初,展覽路街道南營房社區的工作人員和體育場管理方在聯合舉辦體育活動時了解到,體育場停車場夜間有一定閑置資源,于是立即與其溝通,探討實施錯峰共享停車的可行性方案。
經過多次溝通、協商后,展覽路街道和月壇體育場決定共同盤活停車資源:從晚上8點到次日早7點,拿出30個車位向社區居民錯時開放,價格比周邊市場價實惠不少。今年,月壇體育場再次聽取居民反饋,主動將停車共享時間提前至每晚7點,周末白天也陸續納入優惠時段。社區和體育場還成立專門工作小組,建立“需求動態響應機制”,根據實際需求動態擴容,目前已能提供70個錯時車位,并配備40個充電樁,滿足越來越多電動車主的需要。
記者來到月壇體育場地下停車場,看到每一排車位之間距離寬敞,智能指示燈一目了然,40個充電樁有序排列。現場還有安保人員24小時不定時巡邏,既保障車輛安全,又讓居民停得放心。家住月壇北街的李先生表示,錯時停車的實施有效解決了小區車位緊張的問題。“以前下班晚了,就得圍著小區轉圈,有時候真得停到一公里外。現在體育場錯時停車位非常實用,晚上或周末回來都能安心停車,方便了許多。”李先生說道。
月壇體育場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進停車資源最大化利用,場館主動響應區級號召,將夜間富余車位共享給周邊居民,既提升了停車場整體效能,也承擔起服務民生的社會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西城區發出“致停車場的一封信”,持續宣傳引導停車場開放共享,中海金融中心停車場、西單大悅城停車場、璽源臺停車場均積極響應,提供優惠有償共享服務,不斷拓寬停車共享網絡,服務更多居民。
來源:北京西城
昌平區中小學活動群
(含志愿時長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