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學發布《2025中國候鳥式養老夏季棲息地適宜度指數》,貴陽再次躋身全國前三,成為備受矚目的避暑勝地。
該指數從氣溫、醫療條件、交通便捷度、自然及人文景觀、生活成本等17項指標出發,對76個候選城市進行綜合評價,最終加權計算出夏季養老適宜度指數,為候鳥式養老需求的游客提供具有科學依據的棲息地選擇參考手冊。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該指數發布以來,貴陽市連續6年榜上有名,且每年排名都位居前列。
貴陽為何能年年在眾多城市中脫穎而出?或許答案藏在22.3℃的夏季均溫、富含萬級負氧離子的清新空氣,以及豐富的文旅資源和各式各樣的多彩美食中。這座“中國避暑之都”正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和“候鳥老人”前來避暑旅居,成為夏季養老的理想選擇之一。
林城夏韻:22.3℃的盛夏密碼
貴陽的夏天,猶如大自然精心調制的“恒溫空調”。這里夏季平均氣溫保持在宜人的22.3℃,負氧離子濃度高達每立方厘米1萬多個,遠超世界衛生組織“清新空氣”標準,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從空中俯瞰,生態基因已深深融入城市發展血脈。中心城區超40%的綠化覆蓋率,建城區人均超14.85平方米的公園綠地,全長374公里的第一環城林帶,整座城市仿佛從森林中“生長”而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山水畫卷令人嘆為觀止。
每天上午八點,旅居貴陽的河南退休教師王世清都會像往常一樣來到公園晨練。“在河南,這個點出門已經熱得難受了,但在貴陽卻剛剛好。”
這份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源于長久的堅守。作為全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貴陽市始終嚴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通過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建立國家公園為主體的保護體系、實施山頭治理和石漠化治理等舉措,在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方面成效顯著。如今,貴陽森林覆蓋率高達55%,“城林相融”的獨特景觀已成為城市名片。
近年來,貴陽持續深化“公園城市”建設理念。通過打造“千園之城”,城市綠色生態空間不斷拓展,全市公園總數已達1025個,初步形成“一河清流、百山擁城、千園競美”的山水林城格局,“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已成為市民和游客的日常體驗。
這份堅持也收獲了豐碩成果:2023年,貴陽成為當年唯一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省會城市;2024年,又成功入選聯合國“自然城市”平臺,成為貴州省首個獲此殊榮的地級市。
涼意沁心:生態旅游的沉浸體驗
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本”,貴陽的生態旅游資源正綻放全新魅力。這座被蒼翠群山環抱的城市,憑借獨特的氣候優勢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打造出一系列特色鮮明的生態避暑景區,成為夏季游客爭相打卡的“天然空調房”。
在貴陽避暑旅游版圖中,黔靈山公園堪稱“城市綠肺”。這座占地426公頃的城市森林公園,98%的森林覆蓋率造就了比市區低3-5℃的宜人氣候。漫步古木參天的林間步道,野生獼猴的靈動身影隨處可見,游客既能感受自然的野趣,又能享受難得的清涼。來自廣州的王阿姨不禁感嘆,“每一步都神清氣爽,隨手一拍就是綠意盎然的壁紙,連空氣都帶著草木的芬芳。”
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則以山水交融的秀美風光著稱。盛夏時節,園內“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荷塘盛景令人陶醉。粉荷亭亭玉立,翠葉鋪滿湖面,游客穿行于蜿蜒的木質棧道,可見鴨群嬉戲荷葉間,蕩起層層漣漪。微風拂過,為炎夏注入絲絲涼意。旅居此地的外地游客,晨可沿河觀白鷺翩躚,暮能席地賞落日熔金。公園還特別設置生態展示牌,讓游客在納涼之余了解濕地生態。
距離市區僅50公里的南江大峽谷,堪稱貴陽避暑游的“王牌景區”。峽谷內瀑布群蔚為壯觀,游客可以盡情寄情山水,不僅可以體驗峽谷漂流、瀑布攀巖等特色項目,還可以走進森林步道進行“森呼吸”,飽覽南江峽谷的綺麗風光。
這些得天獨厚的生態景區,正在重新定義貴陽的避暑旅游體驗。近年來,貴陽緊抓“涼爽”這個最大的生態優勢,通過完善生態設施、提升服務品質,轉化為旅游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如今,游客不僅能享受夏日的清涼,更能在生態研學、山地運動、民俗體驗等多元化項目中,感受從“氣候避暑”到“文化沉浸”的全面升級。
美食地圖:酸辣鮮香的味覺盛宴
在貴陽避暑,除了宜人的氣候,更讓避暑游客難忘的,是那些既能刺激味蕾又能消暑解熱的地道美食。這些藏在街頭巷尾的美味,在用獨特的方式詮釋著“以食消暑”的智慧。
青巖古鎮的鹵豬腳在秘制鹵汁中慢燉至軟糯,搭配一碗冰鎮玫瑰糖水,咸甜交織間暑氣頓消;民生路的腸旺面以勁道的面條打底,鋪上肥腸、血旺,澆一勺紅油,麻辣鮮香中透著開胃的酸爽。
這些看似濃烈的美食,實則暗藏消暑玄機——貴陽人深諳“以熱制熱”的飲食哲學。
要說消暑利器,酸湯魚當屬頭牌。本地番茄與辣椒經時光發酵成紅酸湯,放入現殺的江團魚,佐以提味的木姜子油。酸辣激爽的湯汁與鮮嫩魚肉在口中碰撞,一碗下肚,微微發汗后反而通體清涼。
同樣讓人欲罷不能的還有絲娃娃,這道貴陽特色小吃以薄如蟬翼的米皮包裹黃瓜絲、蘿卜絲、折耳根等十幾種清爽配菜,再淋上酸辣的蘸水,入口脆嫩爽口,既開胃又解膩,猶如夏日里的“舌尖空調”。不少游客從最初對折耳根的抗拒,到后來“三天不吃想得慌”,這種味覺征服比任何廣告都有說服力。
當夜幕降臨,青云路夜市的燈火點亮了城市的清涼夜生活。烤小豆腐在鐵板上滋滋作響,外脆里嫩的口感配上折耳根辣椒面,再啜一口冰鎮楊梅湯,冰火兩重天的快感讓人欲罷不能。最后捧一杯加入糯米的冰漿,綿密的口感裹挾著花生碎,冰火兩重天的口感,為夏夜畫上完美句點。
貴陽的美食就像這里的天氣,看似矛盾卻和諧共生——用酸辣喚醒味蕾,以冰涼撫平燥熱。避暑游客沉醉在這場味覺的避暑盛宴中,每一口都是對“爽爽貴陽”最生動的注解。
連續六年入選“候鳥式養老夏季棲息地”榜單,貴陽的避暑資源正轉化為文旅經濟的強勁動力。2025年暑期,貴陽推出“避暑+”系列套餐,整合康養、研學、非遺等業態,進一步豐富游客體驗,這座城市正在用生態優勢與文旅創新,重新定義夏季避暑游的含義。
來源 | 天眼新聞
編輯 | 趙子滟
統籌 | 干江沄
編審 | 劉義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