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開庭法律準備,不僅要對合議庭與公訴人進行背景調查,還需結合裁判思路和追溯思路的歸納分析,才能更好地回到代理案件本身。歸納裁判思路,首先可以查詢法官和公訴人審理過的案件,尤其是同罪名案件,觀察其審判思路。不過,從不同罪名的案件中,往往更容易拋開罪名本身,歸納出裁判者的審判思維方式。但如今裁判文書網上傳的刑事生效案件越來越少,以前案件量多時,能統計法官近幾年的所有案件,制作列表和趨勢圖判斷其變化,而現在樣本量過少,統計分析容易失真,即便如此,仍需通過公開合法方式查詢案例。
其次,一些法官,尤其是比較知名的法官,會在網上發表對案件的解讀,很多法院也鼓勵法官在《人民法院報》等載體上發表文章,這也是他們考核加分的一部分。這些文章多能通過知網等平臺查到,其中與所涉罪名相關的文章尤為重要,因為這是法官對自身思維方式的總結,能直接體現其裁判思路,比從案例中一點點提煉分析更便捷。
若搜不到該法官的文章,其審判案例也缺乏相關信息,可擴大搜索范圍。法官審理不熟悉的案件時,可能會向同院刑庭同事請教,所以可查同一法院其他刑庭法官審理類似案件的標準和情況。在人情社會中,法官若專業自信不足,往往會傾向于靠近同院傳統審判思維。若同院信息不足,可查上級法院甚至所在省的相關情況,但無需擴大到全國,因為最高院的思路對基層法官影響有限,中級法院的案件查到省一級即可。
查詢案例時,除了關注法官對同一罪名的裁判情況,更要提煉其裁判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在其審理的所有案件中都能體現。同時,還能了解法官對非法證據排除的態度、對庭審尺度的把握等,這些在其以往的判決書中能看出端倪。比如某省中院一位法官,在15個被告人申請排除非法證據的案件中,回應了9個,部分還支持了律師的辯護思路,這一比例相當高,能反映出法官的正義傾向,而有些基層法官可能幾年都未支持過一次排非。此外,還可查法官近幾年是否有判無罪的案例。例如我們有一起案件在上海,該法官去年有過無罪判決,能說明其有判無罪的擔當,有助于后續辯護策略的制定。
當發現法官已形成或有形成固定審判思維的趨勢時,應認識到事情的兩面性,不能因思維固化對己方不利就消極應對,而是要研究透其思維固化方式,思考如何利用這種固化方式,這部分內容通常屬于刑事辯護策略制定的范疇,涉及如何解決對己方不利的固化問題,這便是裁判思路與追溯思路歸納總結的重要方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