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跨境醫藥電商迎來里程碑判決!德國聯邦最高法院近日裁定,荷蘭網上藥店向德國消費者提供購藥獎勵的行為合法,打破了持續十年的"藥品價格綁定"爭議。這一判決不僅可能改變歐洲醫藥零售格局,更引發關于"低價藥是否會犧牲質量"的激烈辯論。
3歐元獎勵引發的法律大戰
案件源于2012年一家荷蘭網上藥店推出的促銷活動:消費者憑處方購藥可獲3歐元/藥品獎勵(每單最高9歐元),參與用藥咨詢還能額外獲得積分。德國藥劑師協會以"違反價格綁定原則"為由提起訴訟,慕尼黑地方法院和高等法院均支持協會主張,認為此舉構成不正當競爭。
但聯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級法院判決,主審法官托馬斯·科赫指出:"歐盟藥品價格綁定規則不適用于境外藥店,這將違反貨物自由流通原則。"法院認為,原告未能提供"無價格管控將危及藥品供應"的實證數據,現有監管已能確保藥品質量安全。
德國藥劑師的生存危機
這一判決在德國醫藥界引發地震。德國藥劑師協會主席海因茨·加勒爾警告:"跨境藥店的價格優勢將導致本土藥店大量倒閉,尤其是農村地區。"數據顯示,德國現有2.1萬家社區藥店,其中15%已處于虧損狀態,而跨境網上藥店憑借低運營成本,藥價平均比實體店低18%。
柏林藥劑師莎拉·穆勒算了一筆賬:"一盒降壓藥我們賣28歐元,荷蘭網店含運費才22歐元,還送5歐元優惠券。如果判決生效,我們至少30%的處方業務會流失。"德國政府已表示可能修訂《社會法典》,試圖通過立法限制跨境藥店的促銷行為。
歐盟醫藥市場一的催化劑
此案本質是歐盟單一市場原則與成員國監管權的博弈。2004年歐盟《跨境醫療服務指令》雖確立藥品自由流通原則,但各國仍保留定價權。荷蘭、盧森堡等低藥價國家成為"醫藥洼地",德國、奧地利等國則通過價格綁定保護本土產業。
歐洲制藥工業協會聯合會(EFPIA)數據顯示,歐盟內部藥品價格差異可達300%。此次判決可能迫使高藥價國家改革定價體系,推動歐盟醫藥市場進一步整合。歐盟委員會發言人瑪格達萊娜·沃爾斯表示:"我們歡迎促進競爭的判決,但需確保患者安全不受影響。"
對于消費者而言,判決意味著更多選擇和更低藥價。柏林居民安娜·舒爾茨說:"我每月購買的免疫抑制劑,通過荷蘭網店購買每年可節省400多歐元。"但也有患者擔憂:"低價可能導致服務縮水,我更信任社區藥店的專業咨詢。"
隨著歐盟委員會啟動《醫藥戰略2030》評估,這場由3歐元獎勵引發的法律戰,或許只是歐洲醫藥市場巨變的開始。如何在競爭與監管、低價與質量之間找到平衡,將是成員國政府面臨的共同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