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房地產還有沒有未來?還會有下一個上漲周期嗎?
先聲明,本人既不唱多,也不唱空,純客觀分析。
房產周期又叫庫茲涅茨周期,是美國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庫茲涅茨歸納總結的經濟學規律。建筑業存在長度從15到25年不等,平均長度為20年的長周期。
很多人覺得我們的房地產永遠沒有下一輪周期了,主要的理由有兩個。一個是城鎮化已經達到了67%,即將到頂,沒有人進城買房,房價自然就漲不了。另一個理由是人口的問題。
死亡人口越來越多,出生人口越來越少,人走房還在,買房的人卻越來越少了。大家是不是都這么想的?我來告訴你為什么不對。
首先,城鎮化率的問題。發展更早的美國房產市場,100多年經歷過五六個周期,每輪周期房價都創了新高。而發展稍微晚點、文化跟我們更相近的日本,經歷過90年代的樓市崩盤以后,在06年觸底之后房價也一路向上,大城市的房價也創了新高。他們的城鎮化率都比我們高,也多年沒怎么變了,但也都有下一輪周期。說明城鎮化只是推動房價上漲的助推器,是房價快速上漲的理由之一,而不是必要條件。
其次,再說到人口的問題。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假如你需要買一個婚房,然后你繼承了爺爺奶奶的老房子,或者買了別人的老房子。你的未婚妻還有丈母娘能不能同意呢?
你別看它使用年限70年,土地使用壽命50年,但適合居住的時間不超過30年甚至20年。超過了30年,電梯總壞,外墻面掉皮,水電路要修,三個保安大爺還抽不起5顆牙。稍微有點生活質量要求的,就住不了這樣的房子。這樣的老房子地段好還能出租,不好的話,租也租不出去,賣也賣不出去,完全喪失了流通性。這也是房產周期通常在15到25年的原因之一。
老房子雖然越來越多,但我們真實需求想住的是30年以內的房子。而新生兒越來越少,確實會影響到未來長期的房價,畢竟供需關系變了嘛。但1200萬大學生不算少,900萬新生兒也不能算太少。國外買第一套房子平均年齡在40歲左右,中國的年輕人有父母的支持,買第一套的平均年齡少得多,在30歲左右。
但我們是從2017年以后出生人口才大幅減少的,往后推30年的話,是2047年以后,這部分需求的減少才會影響到房價。而房周期是在15到25年,到時候都是下下輪周期了,那時候什么樣太遠了,咱們也不知道,但肯定影響不到下一輪周期。
所以我們的結論是,雖然下跌的過程很漫長,也很難熬,但中國房地產肯定會有下一輪周期。當然,我們要意識到一個問題,下一輪周期即使有,跟你有沒有什么關系呢?房齡超過20年的跟你有關系嗎?三四線城市又沒有產業的,跟你有關系嗎?貸款都要還不上、都要法拍的跟你有關系嗎?
像美國的汽車之城底特律的房價,日本的三大都市圈以外的房價,都沒有什么上漲的動力了,我們也會如此。以后永遠沒有普漲這種好事兒了,買房也需要一點頭腦才行。什么時候買,買哪里,如何砍價,買什么樣的房子,這都是有講究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