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們來聊一聊最近烏克蘭方面的最新動向。一個是澤連斯基總統改組了政府,原來的總理開始出任國防部長。再一個是烏克蘭退出了渥太華公約。那么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咱們來聊一聊。
俄烏沖突已經圍繞著28個月了,那么現在澤連斯基在這兩天有一些大動作,一個是內閣重組,一個就是退出渥太華公約。可以說這兩個動作的背后都是圍繞著俄烏沖突展開的。咱們分別來說一說。
先說內閣改組,這一次可以看到經濟和軍事的深度融合,應該是澤連斯基改組政府的關鍵原因。這一次焦點就是原來的總理什梅加爾轉任國防部長。從2020年3月起,什梅加爾是一直擔任總理,到今天這五年多了。那么在其任期內,正好趕上了這個俄烏沖突。所以他是相當于作為一個戰時總理,在戰爭狀態下管理經濟,肩負著戰后重建,協調國際援助,可以說他是烏克蘭應對戰爭挑戰的關鍵人物。
我在網上也看了一些分析,有這個陰謀論啊,有這個什么人事調整論,都認為這次什梅加爾是降了。因為從總理轉任國防部長,我不認為,因為當下整個烏克蘭的重心就在這個戰爭方面,所以這個時候誰出任國防部長,誰都是非常重要的職職責。因為他從總理轉任國防部長,標志著烏克蘭政府內部一個意義深遠的權力與職能調整。
我們都知道從經濟角度看,烏克蘭在這么多年的俄烏沖突沖擊下,對經濟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國內基礎設施不用說了,大量損毀生產,尤其是工業生產幾乎停滯了。他以前我們都知道烏克蘭是歐洲最大的農業出口國,它的出口也受阻了。那大家可以想象你說這些結果是什么?那就是通脹高企,老百姓生活面臨諸多困難。
那國際援助就特別重要。但是如何合理的分配資源呢?我們都學過經濟學,資源是在戰爭和生產之前分配的。戰時總理就要協調這些方面,所以如何推動經濟的自我造血功能恢復,這是現在烏克蘭頭等難題。所以你說什梅加爾作為曾經的總理在戰時經濟管理的核心人物,他對烏克蘭經濟的困境和需求有著深刻理解。他能夠精準地把握國際援助資金的流向,協調國內各部門資源,把經濟資源和軍事需求緊密結合起來。
大家可以想象未來在烏克蘭武器生產方面,那他曾經是總理,他可以協調這種經濟協調能力,整合國內工業資源,加大對軍工產業投入,確保武器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供應、資金保障和技術研發。所以這個對于提升烏克蘭軍隊的裝備水平和戰斗力,那是有重要意義的。所以我不認為是這樣,作為總理現在轉任國防部長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那么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說從軍事角度考慮,我們知道烏克蘭的國防部尤其在最近一段時間,飽受采購和腐敗等問題困擾,多名高級官員因為腐敗行為被撤職。大家可以想象這些事兒多了,嚴重的損害了國防部的公信力,也影響了軍隊的裝備更新和作戰能力。那么現在一個曾經任過總理的人,什梅加爾調任國防部長,那一定帶來新的氣象和管理思路,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他可以充分利用曾經在政府部門積累的行政管理經驗,對國防部的采購流程、資金使用環節進行嚴格監管。重建公眾及國際伙伴的信任度和透明度。
同時在軍隊這種現代化建設和反攻戰略制定方面,他擔任過總理,可以從整體戰略和資源配置角度出發,綜合考慮經濟承受能力和軍事戰略需求。所以我還是那句話,從總理轉任國防部長,絕對不是一個降級,這個時候已經無所謂降級不降級,都是內閣成員。這是一個更重要的安排。
那大家會關心了,誰接任什梅加爾的總理呢?這次內閣改組,澤連斯基提名的第一副總理,原來的經濟部長叫尤利婭·斯維里堅科出任總理,這是位女總理。那么這個人在經濟領域有著一定的經驗和才能,她主導過多項與貨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談判,推動烏克蘭獲得緊急貸款。這個經濟部長任總理,那就證明她就是要做好后勤工作。在當前烏克蘭確實需要經濟轉型和復蘇,她能夠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談判技巧,穩定國內財政局勢,吸引更多投資,推動經濟改革的深入。
所以這次內閣整個調整,澤連斯基試圖構建一個經濟與軍事相互協調高效運作的戰時決策體系,應對未來沖突帶來的各種挑戰,所以我們說這一次整個內閣調整還是有它背后的邏輯和意義的。
我們再簡單說說另外一個重要的動作,就是烏克蘭退出渥太華禁雷公約,這也是最近烏克蘭最高拉達投票批準烏克蘭暫時退出渥太華禁雷公約。那么渥太華禁雷公約是99年正式生效的,其核心宗旨就是禁止使用、儲存、生產和轉讓殺傷人員的地雷。烏克蘭是05年加入公約的,但是問題就來了,俄羅斯沒有加入公約,它可不是渥太華公約成員國。所以自從俄烏沖突爆發以來,這個公約的限制就給烏克蘭的軍事防御帶來了一定的問題。
戰場上俄羅斯沒加入渥太華禁雷公約,所以在軍事行動中就不受這個公約的約束。所以俄軍在頓巴斯等地區廣泛布設那個PMF1型的蝴蝶雷,這都是殺傷性地雷,那對烏克蘭軍隊肯定造成過傷亡。而且這些地雷不僅在戰爭期間對烏克蘭軍隊軍事行動構成威脅,戰后不排雷也對平民造成生命安全的威脅。但是烏克蘭因為在這個渥太華地雷公約里面,在沖突爆發初期,它的地雷儲備就不足,而且難以從盟友處獲得援助。所以烏克蘭在防御陣地的構建上就缺乏有效的雷區屏障,常常因為防線缺乏地雷防御,那就被俄軍突破了。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烏克蘭是有動力退出渥太華禁雷公約的。那么現在也正式退出了。可以看到一旦退出公約之后,烏克蘭可以加速從非締約國采購地雷,填補這個防御缺口,而且可以加強這個陣地地雷的防御的布置等等。
不論是內閣改組,還是退出渥太華地雷公約,看似兩個獨立事件,但背后都是烏克蘭復雜的國內政治生態和國際博弈因素。從國際角度來看,不論是這個內閣改組,總理轉任國際這個國防部長,還是經濟部長轉任總理,這次內閣大調整,澤連斯基很明顯要建立戰時政府的形象。就是經濟國防和整個政府要緊密結合起來,而且這樣做樹立自身的領導權力,俄烏沖突這一晃28個月了,烏克蘭國內可以想象這個戰爭壓力、經濟壓力、民眾的生活問題等等都會出現,所以內閣中部分官員的腐敗也引起了民眾的強烈不滿。那么這一次內閣重組,向民眾展示了改革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決心,就營造出新的氛圍,安撫一下民心,緩解國內壓力,為未來總統大選提前布局。總之要組建一個有效率和公信力政府團隊,為未來的連任爭取更多支持非常明顯。
那么從國際博弈方面也是一樣,烏克蘭確實很依賴西方國家軍事援助和經濟支持。現在的女總理也一直是在做國際援助方面工作。所以她的總理的就任,那無疑是對國際援助這種對接溝通的順暢。
同時退出渥太華這個禁雷公約,也是向國際釋放了一個重要的信號。什么信號呢?第一個烏克蘭的這個確實需要援助。第二個也同時也希望引起西方國家對俄烏沖突局勢的更多關注,促使他們加大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而且這一次烏梅羅夫被調任為烏克蘭駐美國大使,他的這個使命一個是確保軍事援助不間斷,一個是防止美國因為國內政治壓力而改變對烏克蘭的立場。
所以我們看到,現在澤連斯基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內閣的改組,人員的調整,退出一系列公約,做出任何的動作和舉動,都是希望國內國外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能連接成一個整體,向外界宣示烏克決心一定要堅持到底。所以很明顯,這次調整網上有一些陰謀論,我個人認為這個不會那么明顯,就是人事任免肯定會有一些猜測在里面。但更多的是澤連斯基一些想法的體現,以及向外彰顯烏克蘭堅持下去的一些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