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中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特朗普
特朗普對華政策呈現出明顯的策略性變化,其目的是試圖引導中國步入其設定的框架之中。美國總統與財政部長兩位關鍵人物持續釋放對中國友好的信號。特朗普在公開場合表示希望中美之間展開良性競爭,而美財長貝森特則進一步強調了兩國關系積極發展的意愿。
然而這種表面示好的姿態,并不能掩蓋其背后的真實意圖。表面上看似要緩和雙邊關系,甚至讓人誤以為可能恢復到以往那種互動模式。
美財長貝森特
但美國期望的理想狀態遠未實現,反而很快遭遇了一系列突如其來的挑戰。就在這些表態剛剛結束之際,一系列外部事件仿佛事先協調過一般接連發生。
這些“不利消息”清楚地表明:特朗普企圖促使盟友重新聯手遏制中國的計劃已經落后于時代,退路早已被徹底封鎖。那么美國近期到底經歷了哪些重大挫折?
中美合作
歐洲對美態度強硬
歐盟作為美國長期以來最緊密的伙伴,最近的舉動確實令人驚訝。美方還在對歐施壓,宣布將對歐洲商品征收30%關稅,并計劃于8月1日正式執行。
從特朗普言下之意可以看出,他想再次展現當年“關稅大棒”的威懾力,重溫被眾人敬畏的感覺。
幾乎在同一時刻,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卻宣布,已與東南亞國家印尼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圖源網絡
與此同時,歐盟成員國對美國的態度發生了戲劇性轉變,英法等國明確表示將采取反制措施回應美國加征關稅的通知。
盡管部分成員國仍對美國保持警惕,但在各方壓力下,歐盟主席馮德萊恩也公布了總額達840億美元的反制清單,這或許正是讓美國最為頭疼的問題。
德國總理
此舉標志著歐盟邁出了與美國分道揚鑣的第一步。印尼作為金磚國家成員,該合作本身就反映出歐盟正積極拓展國際伙伴關系。
不再單一依賴某一個國家。這不僅體現在經濟多元化發展上,更彰顯出其在地緣政治中尋求戰略自主的決心。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歐盟與中國同步取消了多項限制雙方交流的規定。本月16日,雙方共同廢除了影響往來的多項規則。特別是立法機構間的溝通,此前多年處于停滯狀態,如今迅速破冰。
美國盟友
這意味著中歐經貿與科技合作即將進入全新階段。多年來歐盟始終強調“戰略自主”,不愿在美中之間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
面對美國反復無常的關稅威脅以及自身經濟增長的需求,歐盟選擇了更加務實的道路,既需要中國市場與供應鏈支持,也渴望擴大國際合作空間。
與中方同步解除各類限制條款,不僅是對美關稅施壓的直接回應,也有助于提升歐盟各國在面對不平等條約時的話語權,擺脫被動局面。
美國和歐盟
經過深思熟慮后,歐盟主動加快構建以多邊主義為基礎的合作網絡,意識到在全球經濟形勢日益復雜的當下,失去任何一個重要貿易伙伴都將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這種轉向體現了其長期尋求外交平衡與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選擇。或許連特朗普本人也沒料到,歐洲的反擊會如此迅速且出人意料。接下來等待他的將是怎樣的風暴?
馮德萊恩和拜登
澳大利亞對美視若惘聞
當特朗普高喊“友好競爭”口號時,這位曾被視為“鐵桿盟友”的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已在中國完成為期一周的訪問。此次訪問意義非凡,兩國貿易談判取得顯著進展,多個重要協議即將敲定。
作為美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重要戰略支點,澳大利亞擁有美軍關鍵軍事基地。但近年來因某些政治因素導致中澳關系一度陷入低谷。
媒體報道
近日美國鷹派代表科爾比公開呼吁澳方就臺灣問題表態,而澳總理訪華期間明確表示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的行為,直接給美國潑了一盆冷水。
此前由于美國干預,澳大利亞糧食、葡萄酒、煤炭等產品在中國市場遭遇困境,給其經濟造成嚴重沖擊。面對美國不斷調整的關稅政策及潛在供應鏈風險,澳大利亞政府最終選擇優先考慮本國經濟利益。
澳洲紅酒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為其礦產資源和農產品提供了廣闊市場。這種“現實主義”決策反映了各國在經濟壓力面前普遍傾向于實用主義。
對澳大利亞而言,維持穩定的貿易往來遠比盲目追隨某個大國更為重要,畢竟未來世界格局充滿不確定性。除歐洲與澳大利亞外,還有哪個國家正在搖擺不定?
美澳合作
日本開始動搖
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最核心的盟友之一,日本近期的表現著實不同尋常。
內閣高層罕見地對外宣稱要“堅決捍衛國家利益”,果斷拒絕了美方提出的市場開放要求。面對美國要求日澳就臺灣局勢表態的壓力,日方則巧妙回應稱不討論假設性問題,成功化解危機。
石破茂
這一態度激怒了特朗普,他隨即宣布將繼續維持對日高額關稅。那么日本為何敢于如此強硬?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其新能源、半導體等關鍵產業深度依賴中國市場。
一旦遭遇雙重打擊,日本企業將難以承受。近年來日本企業在華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鏈體系,對華市場的依賴程度極高。
媒體報道
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日本市場的銷售表現直接影響其全球業績。而在半導體領域,中國則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
日本半導體設備材料廠商早已與中國市場深度融合。此外,日本對美國這種“一刀切”式對待盟友的關稅政策也產生了強烈的政治反彈情緒。
媒體報道
隨著不滿情緒積累,日本在某些議題上的立場逐漸脫離美國軌道。即便是美國最傳統、最重要的盟友,如今也在重新審視自身定位,不再輕易成為美國政策的犧牲品。
他們有自己的考量,也有自己的底線,特別是在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重大問題上。面對接踵而至的打擊,此時此刻美國內心又作何感想?
特朗普和石破茂
美國已經無路可走
當這些事件仍在持續發酵之時,金磚會議余溫未散,又傳來新消息:中國宣布將于7月15日在天津舉辦上海合作組織外長理事會會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度外長蘇杰生將親自出席會議并訪問中國。
過去五年間,由于邊境爭端,印度從未正式訪問中國。同時,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提前抵達北京,準備參與此次會議。
印度與俄羅斯幾乎同時向中國靠攏,這釋放出什么信號?它表明主要區域大國正加速推進一個多極化合作機制的構建。
中俄外長見面
作為一個獨立大國,印度雖然與美國保持合作關系,但在外交政策上始終堅持戰略自主,不愿完全依附任何一方。
參與上海合作組織這類區域性多邊平臺,對印度來說,是增強地區影響力、平衡大國關系的關鍵舉措。
至于俄羅斯,在西方制裁背景下,與中國的協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那么全球秩序究竟正在經歷何種深刻變革?
中印外長見面
世界格局變化
歸根結底,特朗普曾經推行的關稅戰雖然聲勢浩大,但實際成本大多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自行承擔。
如今當他試圖重新團結盟友時,卻發現這些昔日伙伴早已因各自經濟利益及對美政策不滿,紛紛與中國或其他國家建立了更為緊密的聯系。
圖源網絡
因此,特朗普當前展示的所謂“友善”姿態,實際上正撞上了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結構發生的根本性轉變。
這些事態清晰地揭示,特朗普妄圖重蹈覆轍、再度集結盟友共同遏制中國的企圖,這條路已經被徹底封死!
特朗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