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到來,天氣越來越炎熱,而在這個季節也存在“淘金熱”。
7月17日媒體報道,河南一位大哥一個晚上就能抓七八百只,輕輕松松就能實現一晚上過萬的收入,有時候甚至價格最高時賣到445元一斤。這樣的寶貝在北方隨處可見,究竟是什么呢?
夏夜“淘金熱”
當夜幕籠罩城市綠道與郊野山林,一支支尋寶隊便悄然出動。在浙江余杭的山林里,晚上七點一過,便能見到眾多身影彎腰穿行,目光如炬地掃視著樹干和低矮枝葉。
家住當地的網友分享了他的夜間成果,短短幾小時,便能將三個普通的礦泉水瓶裝得滿滿當當。更有經驗豐富的捕捉者,從晚八點忙碌至凌晨,一晚入300只以的上知了猴是常態,訂單早已應接不暇。
這股捕捉熱情,源于其背后清晰可見的經濟價值。2023年的市場行情,野生知了猴收購價可達260元一斤,手快者一晚收獲5斤不在話下。
行情更是逐年看漲,2023年收購價已從2022年的1元/只躍升至最高2元/只。這意味著,技藝嫻熟、運氣上佳者,確有可能創造單晚捕捉700只、收入上千元。
而今年河南平頂山汝州一位男子常年賣知了猴,甚至能夠實現單晚收入破萬的神話。
浙江余杭經營面館的小陳,則敏銳地捕捉到商機,化身為固定收購者,每晚八點準時出現,將新鮮捕獲的知了猴變成店里的特色知了面。
山東青島平度批發市場商戶7月的報價顯示,知了猴已攀升至105元一斤,與二十多年前的十七八元相比,身價陡增。
這林間夜捕,看似簡單,實則是個爭分奪秒的技術活。最佳捕捉時機就在“知了猴”剛剛破土爬上樹干,完成金蟬脫殼蛻變的那一刻。
這時的蟲體最為鮮嫩,但窗口期極短,一兩個小時后翅膀硬化,便振翅飛走,徒留空殼。捕捉的多少,全憑眼疾手快和對時機的精準把握。當捕捉規模日益擴大,野生資源承受的壓力也與日俱增,生態平衡的警鐘已然敲響。
身價倍增
知了猴既是餐桌上的風味珍品,又是傳統藥典中的寶貴資源。對于饕客而言,剛剛蛻殼、通體嫩黃的“知了猴”無疑是頂級食材。
在美食大省山東,油炸知了猴、干煸知了猴、知了碎炒雞蛋是夏日里極具人氣的特色菜。
民間流傳著一只知了猴頂三個雞蛋的說法,足見對其高蛋白、低脂肪營養價值的認可,其獨特的風味和口感,更讓其在小龍蝦稱霸的宵夜江湖中贏得了一席之地。
野生資源的日益緊俏,直接推高了市場價格。今年山東、江蘇、安徽等地的新貨批發價穩定在1-1.5元/只,大型電商店鋪的銷量輕松突破數萬單,市場需求之旺盛可見一斑。
更令人驚嘆的是蟬羽化后留下的空殼,蟬蛻的價值。在各大電商平臺搜索,100克蟬蛻的售價普遍在80元以上,折算下來,每斤價格竟高達驚人的445元!
這份昂貴的背后,是其悠久的藥用歷史。蟬蛻作為一味傳統中藥材,具有疏散風熱、利咽開音、透疹止痙等功效。
隨著野生蟬資源減少,蟬蛻的采集量下降,其市場價格便一路水漲船高,完成了從自然廢棄物到名貴藥材的華麗轉身,身價甚至遠超其本體。
不過,這份來自自然的饋贈并非人人皆宜。其作為高蛋白的異體蛋白,易引發過敏反應,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同時,高蛋白特性也增加了腎臟負擔,所含嘌呤對痛風患者不利,潛在的微量毒素也對肝功能不全者構成風險。
美味當前,還需量力而行,理性看待其營養價值與潛在風險。當市場需求持續高漲,單純依賴野外捕捉已難以為繼,新的產業模式應運而生。
不過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的提醒猶在耳畔,嘹亮的蟬鳴是夏天不可或缺的城市記憶與自然韻律,過度捕捉可能破壞生態平衡,應遵循非必要不采集的原則。
養殖點亮致富新路
面對市場巨大的需求和保護野生資源的呼聲,人工養殖金蟬產業異軍突起,為可持續利用提供了現實路徑,更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王培兵精心經營的60畝柳樹林下金蟬養殖基地,于2025年迎來了首個收獲季。
高峰期時,一夜間可收獲上萬只金蟬,雖然高產期僅持續一周左右,但經濟效益已然相當可觀。
安徽太和縣稅鎮鎮鄒橋村的實踐則更為系統和亮眼,村黨委書記范彩俠欣喜地介紹,村集體依托豐富的林地資源。
于2024年5月引進了帶有金蟬卵的枝條,并創新性地利用林下噴灌系統,將蟬卵精準、均勻地輸送到土壤中。
2025年盛夏,百余畝基地喜獲豐收,產品供不應求,市場價1.1元一只,五天內的貨都被預訂一空!村民徐起每晚參與三小時左右的摸金蟬,既能重溫兒時樂趣,又能增加幾十元收入,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鄒橋村模式的精髓在于其構建的立體生態循環系統,柳樹根系為金蟬幼蟲提供棲息環境和養分;金蟬的活動有助于土壤疏松和肥力提升。
在地面散養的土雞、大白鵝啄食林間雜草和昆蟲,有效抑制蟲害和雜草生長;禽類的糞便自然還田,成為柳樹生長的優質有機肥。
這種地下養金蟬、地面養禽類、樹上長木材的模式,最大化地挖掘了林地資源的潛力,顯著提升了綜合經濟效益。
今年該基地在原有基礎上又新增40余畝,并配套建設了專業的沖洗車間和儲存冷庫,注冊了專屬商標,定制了品牌包裝,推動產業向規范化、品牌化、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夏夜捕捉知了猴的熱潮,以及蟬蛻高達445元一斤的天價,一晚數百只的收獲,十天有望破萬的收益,這些生動的數字和場景,無不彰顯著小小金蟬所蘊含的巨大經濟價值。
它滿足了人們的口腹之欲,支撐著部分藥方的配伍,也為許多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增收。金蟬人工養殖產業的蓬勃興起,為平衡經濟效益與生態保護提供了充滿希望的答案。
保障了市場供應,更探索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的致富新路。它生動地證明,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完全可以走向科學規劃、有序管理、生態友好的方向。
主要信源
445元一斤!杭州有人一晚抓700只,這里隨處可見!10天能賺上萬塊?——2023-07-17 17:41·環球網
太和一基地金蟬銷售火爆:“金疙瘩”還未鉆出土,已被預訂完了——大皖新聞2025-07-15
男子回應抓知了猴一晚收入可過萬——都是頻道采訪
有人捕捉“知了猴”賣錢?專家:有藥用價值,但不要過量捕捉——北青網2025-07-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