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場資訊
2025年7月14日,在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陜西省秦嶺辦)指導下,《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2024年年度報告》新書評審研討及預發布會成功舉辦。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助理、數字經濟與全球戰略研究所所長曹鐘雄對年度報告進行發布,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陜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市決咨委的專家學者對報告進行點評,并對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展開深入研討。
報告認為,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時期,強化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螺旋上升是生態價值長期紅利釋放的關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更加說明,生態環境成為一種新質生產力。2024年,秦嶺以“國之大者”的擔當,在高水平保護的基礎上,持續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祖脈秦嶺,不僅是生態安全屏障的守護者,更成為了綠色科技革命的試驗場、南北共富共生的鏈接器。這既是秦嶺對“國之大者”的回應,亦是中國對人類可持續發展命題的東方解答。
一、堅持算大帳的陜西,算好算清了生態環境保護的“三本賬”
在生態環境保護上,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理念指引下,秦嶺不斷從“靠山吃山”向“養山富山”轉變。
?。ㄒ唬┧愫蒙鷳B的長遠賬:美麗秦嶺綠水青山的成色越來越足
2024年,秦嶺陜西段生態環境優良等級面積占比達到99.4%,生態質量指數達到82.22,生態本底愈發穩定。位于秦嶺腹地的陜南三市空氣優良天數不低于320天,遠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秦嶺陜西段53個國考斷面點位連續五年保持Ⅲ類以上,漢江、丹江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源出省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護一泓清泉永續北上”秦嶺擔當不斷彰顯。
(二)算好發展的綜合賬:綠水青山價值轉化的路徑越走越寬
生態價值轉化的秦嶺模式:“本地轉化”與“異地輻射”的秦嶺特色。近年來,陜西省涉秦嶺六市始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秦嶺得到了有力印證。更為重要的是,不同于其他山脈的生態價值轉化路徑,秦嶺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是“本地深耕+遠程輻射”的雙軌模式。在南水北調工程的鏈接下,秦嶺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既有在秦嶺本地的轉化與增值,更有以“南水北調”為紐帶實現在更廣范圍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
?。ㄈ┧愫脜f同的整體賬:跨區域的大秦嶺保護模式越走越實
只有攜起手來,實施共商共治,才能下好大秦嶺生態保護這盤棋。2023年12月17日,在生態環境部統籌指導下,秦嶺六省一市在西安簽署了《加強秦嶺地區跨區域生態保護協同合作備忘錄》,標志著秦嶺跨區域生態保護協同合作聯席會議制度的建立,“大秦嶺”保護持續走深走實。
二、大美秦嶺與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的“五個重大關系”
?。ㄒ唬┨幚砗米匀换謴秃腿斯ば迯偷年P系
秦嶺生態保護已從早期的“治亂”攻堅,逐步轉向系統性、智慧化的生態修復。2024年,強化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的協同,構建“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生態治理體系,成為持續提升秦嶺生態質量、實現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生機勃發的關鍵。2024年,陜西省持續推進秦嶺生態修復,推動秦嶺山更美、水更清、林更密取得明顯成效。
?。ǘ┨幚砗弥攸c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系
生態環境治理涉及方方面面、不同領域、多個環節,需要強化部門協同、區域協同、政企協同,不斷增強各項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2024年,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持續強化“六省一市”跨域同行,發力生態治理的政企同心,為跨行政區大流域生態治理探索“秦嶺路徑”,也為超大城市與生態屏障共生樹立了“秦嶺示范”。
(三)處理好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系
近年來,陜西省始終堅持用最嚴格制度和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持常態化外部壓力。2024年,陜西省印發《關于加強秦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不斷推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走實、走細。與此同時,陜西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為了人民”成為秦嶺環境保護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發揮人民群眾的力量”成為秦嶺環境保護的動力源泉和堅實保障。
(四)處理好“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
秦嶺區域植被類型豐富、垂直帶譜完整,具有巨大的固碳潛力,擔負著固碳釋氧的重要功能,是我國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重點固碳增匯區域。作為“中華碳庫”,秦嶺每一寸綠意的蔓延,每一個綠色工廠的建設,皆是秦嶺對“雙碳”承諾的深沉回應?!吧止烫?綠色產業實踐”,共同構成了實現碳中和“秦嶺擔當”的核心內涵。
(五)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陜西省秦嶺區域持續依托生態特色,為產品貼上“秦嶺價值”“生態價值”標簽。2019至2024年,陜西省涉秦嶺六市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秦嶺用實踐證明,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而非成本,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處理好兩者關系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
未來秦嶺,保護和發展都要更加協同。秦嶺生態保護不僅僅是陜西的生態保護,是關乎南水北調沿線全體地區的生態保護,也是陜西省、湖北省、河南省、重慶市、四川省、甘肅省、青海省等“六省一市”“大秦嶺”的生態協同。要構建“外部支持-內生動力”轉化鏈,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技術本地化推廣和產業嫁接,通過技術本土化和產業內生化,避免“輸血依賴”,實現“借力自強”。
未來秦嶺,要更注重“投資于人”。生態保護的終極目標,是滿足人的美好生活需求。秦嶺保護,要從“以山為本”轉向“以人為本”,讓保護成果惠及每個群體,讓“生態守護者”成為“綠色富裕者”,要構建“代際公平”保障體系,將人的全面發展融入生態系統的永續平衡中,打造“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秦嶺樣板,這才是“國之大者”的深層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