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潰爛流膿、術后傷口經年不愈、臥床老人壓瘡深可見骨……這些令人揪心的慢性創面,不僅痛苦,處理不當甚至會危及生命或導致截肢!
福州市第一總醫院達道院區
近日正式開設
“創面修復、糖尿病足”特色門診
由經驗豐富的
整形燒傷與創面修復科黃哲醫生領銜
運用前沿技術為飽受“不愈之痛”折磨的患者
帶來專業解決方案
該門診已成功幫助
多位福州患者擺脫傷口困擾
甚至避免了截肢風險
什么是“不愈之傷”?
哪些人易中招?
黃哲醫生介紹
難愈性創面(慢性創面)
是指超過1個月仍未愈合
或者沒有愈合趨勢的傷口
這類傷口成因復雜
在臨床中主要有四類高發人群
1.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是導致傷口難愈的常見原因,常見于足部(糖尿病足),也可能出現在身體其他部位。
2. 術后或外傷患者:手術傷口感染、長期不愈合,或外傷后傷口感染、不愈合。
3. 血管疾病患者:如下肢靜脈曲張引起的潰瘍(“老爛腿”),或動脈硬化閉塞導致血液不通暢引發的潰爛。
4. 長期臥床者:如截癱患者,因活動受限形成嚴重壓瘡(壓力性損傷)。
黃哲醫生。
黃哲醫生強調,傷口難愈合往往與感染、血液循環不良、營養不良、糖尿病控制不佳、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密切相關,尤其好發于老年群體。
醫生化身“傷口管家”
量身定制治療方案
“對付不同類別的傷口,絕不能‘一刀切’。”黃哲醫生表示,開設特色門診的核心目標,就是讓醫生成為患者的“傷口管家”。通過綜合評估,為每位患者“量體裁衣”,制定最合適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我們不僅關注創面本身的修復,更注重患者全身狀況的調理,比如營養支持、感染控制、基礎疾病管理,進行‘體系化作戰’,以人為本,綜合治療。”這種先進的治療理念,已成功讓眾多患者重新回歸正常人生活。
案例直擊:
專業手段化解“不愈”危機
案例一:
頸部“火山口”的愈合奇跡
80歲的林老太(化名)患有老年癡呆,因抓撓后頸導致小破口。家屬起初未在意,僅自行涂抹碘伏,不料傷口迅速惡化,紅腫潰爛流膿,狀如“火山口”,散發惡臭,連續治療數月不緩解。黃哲醫生診斷為“壞死性筋膜炎”(一種嚴重、進展迅速的軟組織感染)。考慮到老人家庭經濟情況,黃哲醫生采用經濟有效的方案:徹底清創后,對傷口內部進行特殊處理(類似“井字切開打補丁”的操作)。同時,他特別強調營養支持,鼓勵老人“科學地放開吃”。一個月后,這個可怕的“火山口”竟奇跡般愈合了。黃哲指出,許多傷口難愈的患者都伴有營養不良、貧血,充足營養是愈合的基礎;而結合人體生理和解剖學的巧妙處理方式可以減輕患者痛苦,加速愈合。
案例二:
“種地理論”巧治銹鐵刮傷
劉大爺(化名)騎車時小腿被電動車生銹鋼筋刮傷,未作處理。一周后小腿紅腫劇痛、破潰流膿,檢查發現白細胞指標極高,社區醫生緊急建議轉大醫院。黃哲接診后發現,看似平靜的傷口下已遍布膿苔。他沒有立即抗感染,而是先為大爺冷敷,減輕炎癥反應和疼痛,待大爺狀態穩定后,再進行抗炎、加強營養等調理,為后續手術“培土”。最后進行植皮手術,效果極佳。黃哲將其歸功于“創面床”準備充分,“植皮就像種地,只有土壤(創面基礎)好,種子(皮片)才能長得牢。”大爺術后恢復順利,一個月后傷口愈合。
案例三:
“骨膜牽張術”逆轉截肢風險
78歲的依霞(化名)因下肢動脈嚴重硬化閉塞,加上長期臥床,足跟壓瘡惡化至整個腳掌深度潰爛,面臨截肢風險。黃哲醫生團隊為其制定了綜合方案:徹底清創+應用前沿技術“骨膜牽張術”。該微創技術通過在脛骨上安裝特殊器械,緩慢牽拉骨膜,刺激肢體末端長出新的毛細血管網,從而改善嚴重缺血區域的血液循環(類似“疏通+新建”血管網絡)。術后兩周,依霞下肢的微循環顯著改善,潰爛的創面開始快速愈合。這項高效、微創的技術,成功保住了她的腿。
專家心聲:
關注“隱形傷口”,服務基層患者
黃哲醫生深耕創面修復領域數年,并獲得國家衛健委專業認證。他坦言:“隨著老齡化和糖尿病、高血壓年輕化趨勢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面臨下肢血管問題,導致無法正常行走甚至失去行動能力,越早干預越能恢復到正常生活。而慢性創面不愈合是綜合性因素,單純換藥無法快速康復,需要制定個體精準的治療方案”。未來,他計劃深入基層,特別關注留守老人可能被忽視的“隱形傷口”問題,避免小傷拖成大患。
專家名片與門診信息
專家:黃哲 主治醫師 醫學碩士(福州市第一總醫院達道院區整形燒傷與創面修復科)
診療理念:以“修復創面、恢復功能、改善生活質量”為目標,融合微創技術與多學科協作,提供精準、高效的系統修復方案。
主診范圍:糖尿病足、慢性潰瘍、創傷后創面不愈、感染性創面、壓瘡等各類難愈性傷口。
創面修復、糖尿病足專家門診時間:
周一下午:黃 哲 主治醫師 醫學碩士
周二下午:江彩萍 主治醫師 醫學碩士
周四下午:黃黎敏 住院醫師
周五下午:李 林 副主任醫師
門診地點:福州市第一總醫院達道院區門診樓一樓創面修復門診、糖尿病足門診(急診科護士站對面)
可進入小程序預約掛號
記者 陳丹 通訊員 陳文璇/文
記者 石美祥/攝
新媒體編輯 鄭錦鑾
監制 管慧 邱泉盛
福州晚報新媒體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和
轉發分享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