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幸福福田
每天“兩點一線”地奔忙
此刻坐在工位上的你
是不是心底有個聲音在吶喊:
“不想上班!”
不愛上班可能是種病?
近日,相關話題
#河北一醫院開設不愛上班門診#
沖上熱搜,引起網友熱議
“不愛上班門診”
據“上游新聞”報道,近日,有網友發文稱,秦皇島一家二甲醫院除了掛有“不愛上學門診”牌子外,還掛出了“不愛上班門診”的牌子。
據在“不愛上班門診”值班的醫生——該院睡眠心理科主任岳利民透露,該門診是在患者建議下開設的:
“之前有孩子來看‘不愛上學門診’,家長說不愛上學有人管了,不愛上班有人管嗎?
我們在接診過程中也發現,有的人不愛上班其實背后存在焦慮、抑郁等問題。但直接說這與焦慮癥、抑郁癥有關,患者可能有病恥感,所以我們在今年設立了一個‘不愛上班門診’,現在已掛牌兩個多月了。”
岳利民表示:“工作中心生乏力、疲憊的感覺、情緒不穩定、人際關系不好、感覺上班很痛苦,這些表象背后有很多復雜原因。我們作為專業人士的作用就是找出原因,進行系統梳理和診斷,最后進行治療和改善。”
據介紹
“不愛上班門診”的診斷流程
和正常的精神心理學科差不多
首先是問診,了解患者的近況(了解情緒、行為、生活功能等),還會進行心理和身體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可能(如甲亢導致的情緒激動、失眠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等情況);
隨后會對患者進行心理量表、植物神經功能平衡性以及體能測試;
最后根據檢測結果提供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網友評論
職場心理問題需要被重視
在社交平臺上
#討厭上班怎么辦# #上班好累#
#上班上久了是會這樣的#
等職場互動話題常年受到關注
“大象新聞”評論稱,“不愛上班門診”的設立提醒我們,關注職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社會應加強宣傳引導,消除對心理疾病的偏見;企業也要重視員工心理健康,優化職場環境,給予員工更多關懷。
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人正視心理問題,勇敢尋求幫助,讓“不愛上班”不再成為難以言說的痛。
廣東省總工會發文強調,“不愛上班”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超負荷運轉、價值感缺失、人際壓力……“不愛上班門診”開診,是社會進步的標志。
一家門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真正構建起健康的職場生態,需要更廣泛的社會合力。企業要重視員工心理健康,優化職場環境。社會應當鼓勵更多醫院開設類似“不愛上班門診”,推動職場倦怠的篩查和基礎心理支持,走進社區、走進基層,降低尋求幫助的門檻和成本,讓心理關懷觸手可及。
緩解職場焦慮小貼士
那么,在日常工作時
如果我們感到緊張、焦慮
該怎么緩解?
可以試試這4個減壓方法
“4-7-8腹式呼吸法”:
① 吸氣4秒,鼻子吸氣,默數1、2、3、4,吸氣要深而緩慢;
② 屏息7秒,屏住呼吸,默數1、2、3、4、5、6、7;
③ 呼氣8秒,嘴巴緩慢呼氣,默數1、2、3、4、5、6、7、8。
④ 重復這一過程,保持節奏,一分鐘呼吸8-12次,做5-10分鐘。
圖源:健康吉林
漸進性肌肉放松法:緊握拳頭5秒后突然松開,能瞬間緩解手部震顫。此法通過生理放松反向調節心理狀態,適合午休或睡前練習。
正念覺察:通過將注意力聚焦在此時此刻的各種體驗或經歷,并且以接受的、開放的、不加判斷的態度對待它們,來幫助我們建立身心的平和。
表達性書寫:每天抽出10分鐘記錄自己的心情,在空白的紙上寫下內心的真實感受,無論是喜怒哀樂,都以文字形式傾瀉于紙上。有助于釋放潛意識中的壓力,進而緩解焦慮癥狀。
另外
這份“七天情緒法則”
助你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
掌握更加高效的工作與生活
你聽說過“不愛上班門診”嗎?
認為還有哪些職業病或職業情緒
值得被重視?
信息來源 | 上游新聞、廣東省總工會、人民日報、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