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丁香護士 (轉載已獲授權)
案例再現
6 月中旬的一個中午,筆者上門為一腫瘤患者維護 PICC。
原以為這是一次常規的護理,沒想到在維護前發現,體外導管段有暗紅色回血(高度懷疑發生血栓性堵管),且穿刺點周圍有一 1.5 *1.5 cm 大小的紅腫,考慮穿刺點局部感染。
由于攜帶的維護包內只有常規的材料,而患者臥床不起,去醫院又有諸多不便。
經與家屬溝通,告知存在的問題以及風險,如果回血拉不出就將導管拔了(畢竟導管已經滑出 9 cm, 留置也有風險),如果導管通暢,下次換藥再處理局部感染問題(放置銀離子藻酸鹽敷料)。
經解釋,家屬表示理解。
在后續的處理過程中,通過反復回抽,導管內的回血順利拉出,皮膚消毒后,按常規維護方法固定導管。
維護結束,向家屬告知評估方法,看局部紅腫范圍是否增大,詢問患者疼痛癥狀是否加重,每日測量體溫變化,如有發熱及時到醫院就診。
4 天后,家屬預約了上門維護。這一次,外露導管內未見回血,回抽導管通暢,穿刺點紅腫癥狀較前減輕,換藥時穿刺點放置銀離子藻酸鹽敷料。
5 天后,患者再次入院。經評估,導管通暢,穿刺點局部感染已得到控制。
在本案例中,通過規范的評估流程及時發現兩大關鍵問題:導管血栓性堵管(體外導管回血),穿刺點感染(局部紅腫 1.5 ×1.5 cm)。
通過及時處理(回血抽吸、銀離子敷料應用)避免了更嚴重的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CRBSI)或深靜脈血栓形成。
這個案例提示我們:上門 PICC 維護需建立更嚴格的風險防控體系。
PICC 上門維護的臨床實踐與并發癥管理
上門維護核心注意事項
1. 環境準備「三達標」
清潔達標:提前 30 分鐘停止室內清掃,關閉門窗;
光線達標:自然光 + 便攜式檢查燈雙重照明;
操作區達標:鋪設一次性無菌墊(≥60 ×60 cm)。
2. 護理評估「五步驟」
問:疼痛/發熱史、肢體活動度、居家護理執行情況;
看:穿刺點(紅腫/滲出)、導管刻度、皮膚走向;
觸:局部溫度、硬結、條索狀靜脈;
通:脈沖式沖管阻力評估(使用 10 ml 以上注射器);
記:拍照留存對比(需患者知情同意)。
3. 導管維護「七不可」
消毒范圍<敷貼面積不可;
酒精接觸導管材質不可;
皮膚未待干即覆蓋敷料不可;
敷料固定有皺褶/氣泡不可;
導管未「S」或「U」型固定不可;
未測量臂圍對比不可;
未宣教應急處理不可。
4. 信息化管理「三建議」
建立云隨訪檔案:每次維護時,拍照上傳傷口變化。
智能提醒系統:推送沖管時間/復診提醒。
二維碼應急指南:掃碼獲取視頻處理指導。
PICC 五大并發癥處理要點
1. 導管堵塞
血栓性堵塞:先嘗試回抽,禁用暴力沖管。如采用尿激酶(5000U/ml)負壓溶栓法需醫囑。
藥物性堵塞:根據藥物 pH 選擇相應溶劑(如碳酸氫鈉處理脂肪乳沉積)。
機械性:調整體位/解除壓迫,X 線確認位置。
2. 局部感染
輕度(紅腫≤2 cm):銀離子敷料+加強評估。
中度(紅腫>2 cm 伴滲出):穿刺點細菌培養+全身抗生素。
重度(伴發熱):拔管+血培養+全身抗生素。
3. 導管移位
導管外移:體外部分≥5 cm,修剪導管(需專用套件),影像學確認導管尖端位置。
體內回縮:根據置管時影像學尖端位置,將導管外拉至正確位置。如下圖中的導管內移 3 cm,維護時需拉出 3 cm。
4. 皮膚問題
如對敷貼過敏,可考慮使用水膠體敷料替代透明薄膜敷貼。敷貼固定時,皮膚要完全待干,注意無張力手法,避免發生張力性損傷。
5. 導管破損
體外段破損:立即夾閉近心端,使用修復套件修復導管,更換連接器。
體內段破損:緊急拔管(警惕導管栓塞)。
參考文獻
1. 中華護理學會靜脈輸液治療專業委員會. 靜脈導管常見并發癥臨床護理實踐指南.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2,28(18).
考試寶典7月寵粉計劃,超值特惠活動開啟夏日省錢省心備考之旅
1、醫護初中高級職稱考試
2、醫護執業資格證考試
3、事業單位醫療招聘考試...
開通各類醫學考試精品課程均享折扣等福利,私聊立即獲取!
想一次通關?
用考試寶典
有件事麻煩您:
微信規則有變
按照以下步驟操作
將“護視”公眾號設為“星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