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林彪及其集團內的主要成員都經歷過南征北戰,為中國革命立下過赫赫功勛。比如被稱為“四大金剛”之一的黃永勝,17歲就參加了秋收起義,同年入黨,45歲成為開國上將;吳法憲,15歲參加紅軍,在搶渡大渡河戰斗中立下戰功,21歲就當上了團政委,40歲被授予中將軍銜,是共和國少數幾個年輕的開國中將之一……
除此之外,像李作鵬、邱會作、江騰蛟,以及我們在上一期內容中說到的原空軍副參謀長胡萍等,他們哪一個不是對革命有過功勞之人?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在革命戰爭年代,他們每一個人都能通過血與火的考驗,但到了和平時期,在面對權和利的考驗時,卻都紛紛“敗北”。
歸根結底,還是沒有很好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觀,致使個人主義突出,出現了強烈的追求個人權勢的欲望。
不僅如此,他們甚至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看作是“向上爬”的工具,其地位越高,政治野心就越不斷膨脹,最后終于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在“小艦隊”的成員中,有一人的蛻變最為突出,他就是——魯珉。
魯珉,山東龍口人,1926年11月出生。
1944年春,正在上中學的魯珉因不滿日本人的奴化教育,于是便毅然離鄉,前往安徽阜陽,后經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介紹,進入山東臨時中學讀書。
魯珉原本以為在這里就能安心學業,但結果卻是“剛出虎穴,又進狼窩”——由于當地國民黨統治者的腐敗,這里早已混亂不堪,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魯珉只好返回家鄉龍口,而也正是此次回鄉,改變了魯珉的一生。
原來,魯珉回鄉后不久,便受到了龍口解放區地方政府的邀請到解放區過兒童節。在這里,魯珉首次接觸到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
對于從小生活在國民黨和日本侵略者統治地區的魯珉來說,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簡直是可以稱得上是“人間天堂”,這里沒有腐敗、沒有剝削,有的是人人平等、干干凈凈。如此天差地別,給年僅18歲的魯珉帶來了不小的沖擊,而他也從此下定決心要跟著共產黨走,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之后,魯珉被安排進入解放區北海聯合中學讀書,抗戰勝利后又進入山東大學學習,1946年8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入黨后不久,魯珉便積極響應中央作出的“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決策,毅然奔赴東北。后被分配到剛成立的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即“東北老航校”)學習。
在航校學習期間,魯珉非常刻苦,加上他在飛行上有一定的天賦,因此很快便成為了同級學員中的佼佼者。而也正因如此,在校期間,他還被聘任為校訓練處機械教官,1948年2月畢業后又擔任機械教育科教育干事。
魯珉優異的工作表現,獲得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并將其視為將來我人民空軍不可多得的人才。
新中國成立前夕,魯珉被調到杭州筧橋機械教育大隊工作。在這里,他從實習室主任做起,一步一個腳印,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升任為指導員了。
1950年7月,組織上為了更好地培養魯珉,將他送進錦州第三航校干部班學習飛行。
經過不到8個月的刻苦學習,魯珉最后以優異的成績從航校畢業,之后被分配到航空兵第十二師第三十六團任大隊長,從此開啟了他的空軍飛行生涯。
1952年3月,魯珉隨部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事實上,當時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進行了一年多的時間了,但在戰爭爆發時,由于我空軍部隊尚未形成戰斗力,所以直到1950年底才開始零星參戰,而真正大規模成建制參戰則是從1951年9月后,到1953年春季達到作戰高峰。
而魯珉就是在我空軍大規模成建制參戰階段入朝作戰的。
眾所周知,當時我國空軍的實力與美空軍相比懸殊太大,而這種懸殊不僅體現在戰機的先進程度上,還體現在各種軟硬件設施設備,以及空軍飛行人員的綜合素質上。
但即便如此,魯珉等共和國年輕的一代飛行員們絲毫不懼,他們憑借過人的膽識和精湛的飛行技術,敢于和經驗豐富的美空軍飛行員在空中“拼刺刀”,并且取得了非凡的戰績,而魯珉更是在不到20天的時間里,就先后擊落了5架美國當時最先進的F-86殲擊機。
戰后,魯珉被空軍政治部授予“打F-86能手”稱號,并榮獲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等功臣、一級戰斗英雄稱號,朝鮮人民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還授予其二級國旗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
1953年12月,魯珉被提拔為航空兵第十二師第三十六團副團長。1955年全軍“大授銜”前夕,他又被提拔為航空兵第十二師第三十四團代團長、團長。
那時,魯珉還不到30歲,但卻已經是戰功赫赫的正團級干部了,可謂年輕有為,前途不可限量。
而就在被提拔為團長的第二年,魯珉又一次迎來了個人軍旅生涯的“高光時刻”。
1956年6月23日凌晨,魯珉親自駕駛一架米格-17戰斗機,在上饒廣豐附近地區擊落了一架入侵的國民黨軍RB-17偵察機,首創我軍在夜間無光區域擊落敵機的作戰記錄。
戰后,魯珉榮獲國防部通令嘉獎。短短3年后,魯珉再獲提拔,出任第十二師副師長。而這年,他才32歲。
進入60年代以后,魯珉又接連受到提拔,不到10年的時間里,他就先后擔任過南空訓練部副部長、黨委書記,南空司令部黨委書記,空軍司令部作戰部部長等職。
魯珉在空軍擔任領導職務后,每天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為我國空軍的現代化建設和空軍人才的培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毫無疑問,如果魯珉能繼續保持、努力奮進的話,那么其肯定會有一個不錯的前途。但可惜的是,他并未按此軌跡走下去,隨著職務的不斷提升,他竟逐漸迷失了自我,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1969年10月,即魯珉升任空軍司令部作戰部部長不久,林彪便授意時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空軍司令員吳法憲,任命其子林立果為空軍司令部辦公室副主任兼作戰部副部長,成為了魯珉的下級。
那時的林立果,不過20多歲的年紀,一無戰功、二無資歷,完全是由他那個當“副統帥”的父親一手提拔起來的,由于其晉升速度極快,因此還被外界調侃為——“一年兵,二年黨,三年副部長”。
魯珉雖是林立果的“頂頭上司”,但卻無權命令他,更不可能給他安排什么工作,相反,他還得隨時聽候林立果的“調遣”,畢竟就在林立果進入空軍系統不久,吳法憲就“乖乖”的把空軍的指揮大權私自交給了他。至于后來的事情我們就都很熟悉了。
不久后,林立果便利用職權秘密組建了武裝政變的骨干力量,即我們前文提到的所謂——“聯合艦隊——小艦隊”,而魯珉就是其中一員。
1971年3月,林立果親自主持制定了陰謀暗害毛主席的《“571”工程紀要》。這里的“571”,實際上就是“武起義”的諧音。
毫無疑問,此時的林立果,已然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但最終,林立果的這一陰謀行動不僅沒有成功,反而在1971年9月13日凌晨落得個客死他鄉的凄慘結局。
“九一三”事件后,魯珉與其他的“小艦隊”成員一樣,均被革職查辦,受到了關押。
1980年,對魯珉的審查結論終于下來了: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但在服刑一段時間后,他就因生病保外就醫了。
被釋放后,魯珉被組織上安置在洛陽,不久后又返回北京生活。
晚年的魯珉,過著平淡、深居簡出的生活,后于2000年去世,終年74歲。
縱觀這一集團中的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江騰蛟、胡萍、魯珉等人,他們集戰功與罪惡于一身,而這不得不令人掩卷長思。
而他們的墮落也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教訓,那就是:領導干部只有樹立正確的“三觀”,才能過好“權力關”“親屬關”和“晚節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