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新四軍3師被抽調到去東北,為加強師部領導,黃克誠師長兼政委提議,讓劉震或洪學智擔任副師長,7旅旅長彭明治提拔為師參謀長??缮霞墝μ岚闻砻髦螞]批準,不僅華中局沒同意,延安方面也沒有同意。
新四軍3師的前身是344旅與蘇魯豫支隊合并發(fā)展而來,在蘇北經(jīng)過幾年發(fā)展,下轄4個旅,分別是7旅、8旅、10旅以及獨立旅。
如果論戰(zhàn)斗力,7旅排榜首,其次是10旅、8旅、獨立旅。
7旅旅長是彭明治,這支部隊是資格最老的部隊,大革命時期的葉挺獨立團,南昌起義部隊 ,紅軍時期的紅1軍團主力,抗戰(zhàn)時期的115師343旅部隊。編入新四軍3師后,不僅僅是師主力,也是軍部機動部隊,長期被軍部直接指揮。
3師雖然兵強馬壯,可師部力量不大,除師長外,只有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沒副師長、副政委。挺進東北路途遙遠,部隊分批行軍,如果不能加強師部領導,很容易出現(xiàn)一些情況發(fā)生。調彭明治擔任參謀長時,華中局和中央沒有同意的原因可能不一樣,但結果是一樣的。
彭明治并非不能勝任師參謀長,而是7旅更需要他,似乎非他不可。在江華、洪學智等回憶中,有一件事被人忽略,這件事似乎與彭明治有直接關系。
抗戰(zhàn)結束后,林總與蕭勁光、李天佑、鄧華、江華一行人本來奔赴山東軍區(qū)任職,途中接到轉道東北的任命。他們一行人抵達冀東后留下來,上級任命林為新成立的冀熱遼軍區(qū)司令。
抗戰(zhàn)時期,李運昌擔任過冀熱遼軍區(qū)司令;抗戰(zhàn)勝利后,所轄縣部隊挺進東北,上級重新組建冀熱遼軍區(qū)。從地理位置來說,冀熱遼是華北與東北的連接地帶,控制這里也就掌握住進入東北的路上咽喉,更有利于搶占東北。
值得注意的是一件事,在吳烈將軍的回憶錄中,抗戰(zhàn)勝利后上級派他到承德,準備將中央搬遷到承德,抽調一部分中央警備團先行一步做安家準備,承德就在冀熱遼轄區(qū)之內。
如果不出意外,中央遷入承德,林擔任冀熱遼軍區(qū)司令,這里就是斗爭的焦點,部隊可以源源不斷進入東北,解放東北,背靠東北領導全國在新形勢下斗爭。
林擔任冀熱遼軍司令的命令下達,但手里沒有部隊,就將過去的老部隊抽調過去,直接指揮。洪學智回憶:軍委致電華中局,彭明治仍擔任7旅旅長,到冀東去為好,因為林到冀東,帶有一批軍事干部。言外之意,7旅不能換將,到冀東再說。
可隨著斗爭形勢,國民黨軍在美帝的幫助下?lián)屨紕倮麑?,上級不遷到承德。林以及身邊的干部從冀東向東北挺進,此前的任命只有很短時間。
那么,7旅跟著3師主力也一起進入東北。林總對部隊的使用很在乎,直接指揮山東軍區(qū)1師和7旅作戰(zhàn),這兩支部隊原本是三軍團和一軍團部隊,抗戰(zhàn)時編為115師343旅。部隊一起打一次殲滅戰(zhàn),秀水河子殲滅戰(zhàn),取得殲敵5個營的勝利。
四平保衛(wèi)戰(zhàn)時,彭明治因身體不好而離開作戰(zhàn)部隊,上級一直為他保留職務,即便7旅改編為6縱16師,沒有設師長,副師長王東保代理。梁興初擔任2個月后調離,王東保繼續(xù)代理,到1948年5月后,李作鵬擔任師長。遼沈戰(zhàn)役前,彭明治重返部隊,上級安排他擔任第二前線指揮所副司令,相當于早期的兵團副司令,1949年改為13兵團副司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