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長者食堂用餐。 深圳市民政局供圖
近日,記者從深圳市民政局官網獲悉,近年來深圳大力推動社區長者飯堂和助餐點的普及,目前全市266家長者飯堂已建成“中央廚房+社區配送”智慧網絡。全市2024年長者飯堂和助餐點服務人次突破12.7萬,財政補貼精準惠及20萬老年人。
“根據每餐攝入熱量等系統還給出運動建議”
中午時分,福田區梅林街道梅林一村長者飯堂里煙火氣濃郁,幾十位老人有序地挑選自己喜歡的食品。除了老人,食堂里還可見放暑假的中小學生,以及不想做飯不想點外賣的年輕人。
蒜香蒲瓜,72克,2.88元;鹵水鴨,66克,5.54元;蒜薹肉絲,53克,4.03元……劉阿姨把托盤放在識別區,系統自動進行人臉識別,將其信息與托盤綁定。之后,她挑選的每樣菜品,相應打菜窗口前的屏幕都會顯示種類、重量、價格等信息,并進行自動結算。“這樣的智能系統特別方便,而且知道每種菜取了多少,避免浪費。”提及在食堂的用餐感受,劉阿姨連連稱贊。
“根據每餐攝入的熱量等情況,系統還能給出運動建議。”劉阿姨用手機展示了自己當天的飲食記錄和運動建議,里面詳細記錄了蛋白質、碳水的攝入量,以及散步等運動能夠消耗的卡路里情況。
為方便老年人用餐,該長者飯堂使用了一系列智慧管理系統,可以實現自主選菜、稱重計費、智能結算、無感支付,并對食材采購、運輸、加工、售賣等環節進行全面監控,確保食品安全與衛生。
系統自動計算營養數據 幫助居民進行健康管理
據介紹,梅林一村社區食堂,面積約5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20人就餐,為社區居民提供智能營養搭配的普惠性餐食服務,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吃飯難”的問題。
該食堂的數字化食堂管理平臺已接入民政系統,年滿70周歲的福田戶籍老人,按一定的標準給予補貼。夾取每道菜的時候系統還會根據夾取數量,自動計算所有夾取量的各種營養數據,能有效幫助居民進行健康管理,非常受老人家歡迎。
據悉,為促使長者助餐服務擴面提質增效,深圳各區積極引導探索發展高適配性助餐服務模式,因地制宜科學配置,著力構建選擇多、品類多、優惠多的家門口食堂,讓長者“想吃什么點什么”。
其中,龍華區觀湖街道依托長者服務中心對標A級標準(即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量化分級管理中最高等級)打造長者助餐示范點,為附近老人提供堂食及外送配餐。龍華區民治街道紅山長者飯堂配備了AI智能服務機器人等智慧化設備,通過數字化運營管理平臺,可實現智能選餐結算、AI巡查食安監管、自動化供應鏈管理等全流程智慧化助餐服務。龍華街道通過與社會餐飲公司合作,簽訂結算協議,將社會餐飲公司門店設為助餐點,既實現了老人就近就餐,還能通過補貼以優惠價格享受社會餐飲服務。
鏈接
一、哪些人可以享受用餐補貼?
①重點保障對象(每餐上限15元) 深圳戶籍年齡在60周歲以上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及低保邊緣人員、“三屬五老”、經衛健部門認定的計劃生育家庭中失去獨生子女或者獨生子女三級以上殘疾的老年人、深圳戶籍百歲老人。
②深圳戶籍年齡在70至99歲的老年人(每餐上限5元) 各區(新區)另有補貼標準的,以區為準。其余老年人按照長者助餐普惠型價格支付費用。
二、如何申請?
符合補貼條件的老年人可咨詢戶籍所在社區工作站,按要求申請成為長者助餐補貼對象。符合補貼條件的老年人原則上在戶籍所在區長者飯堂或長者助餐點用餐才能享受補貼;非長者助餐補貼對象的老年人可就近到長者飯堂或長者助餐點用餐。
三、如何查找長者飯堂?
采寫:南都記者 陳榮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