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勝將軍自古以來都是對一位將領的最高贊譽,中國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史書上所記載的名將自然比比皆是,但是能得到常勝將軍這一稱號的卻屈指可數。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在中國的近代,由于軍閥混戰和外侮入侵,人民遭受了深重的苦難。但是也正是在這戰亂之中,涌現了這樣一批人,他們為民請命,帶領人民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最后推翻了壓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令人民終于翻身做了國家的主人。他們就是由毛主席所率領的開國將帥們!
那么,在人數眾多的開國將帥中,有哪幾位是公認的常勝將軍?真正一生不敗的人又是誰呢?
一、粟裕
說起開國將帥中的常勝將軍,粟裕的名字必然是不得不提的。在軍事愛好者中,粟裕絕對是當之無愧的“頂流”,講述粟裕的經典戰例的文章更是數不勝數。
從“蘇中七戰七捷”到孟良崮戰役,從豫東戰役到淮海戰役,粟裕的每一次勝仗都發生在解放戰爭的重要節點上,或者說正是由于粟裕打了這一場勝仗,才令戰局有了一個重大轉折。
粟裕的戰績當然是彪炳史冊,他被譽為常勝將軍自然也是當之無愧。但是,如果我們從事實出發,粟裕并不是從來沒有打過敗仗。
比如1947年7月的南麻戰役,粟裕在獲得孟良崮戰役的大勝之后,指揮部隊對集結在南麻地區的國民黨整編48師發起進攻。然而,由于敵人的工事修建得十分堅固,再加上連日暴雨令我軍的彈藥運不過來。我軍損失慘重,最終不得不撤出了戰斗。
無獨有偶,在同年9月的臨朐戰役中,粟裕指揮部隊曾一度攻入城內,但是最終也是因為天降暴雨,彈藥受潮,不得不選擇了撤退。
除此之外,粟裕所指揮的確山戰斗、月浦戰斗、帝丘店戰斗等戰斗也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二、劉伯承
劉伯承作為從辛亥革命時期就投身軍旅的著名將領,他的軍事生涯極其漫長。從護法戰爭時期擔任川軍第5師第9旅的參謀長開始,劉伯承就一直作為高級軍事指揮員參與指揮戰斗。但是,即便歷經民主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劉伯承都鮮有敗績。他被譽為常勝將軍,自然也是實至名歸。
不過,如果從事實出發,劉伯承還是有個別戰斗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其中最為知名的當屬張鳳集之戰。
當時,解放戰爭才剛剛爆發沒多久,我軍與國民黨軍的戰力對比尚處于敵強我弱的階段。在這種背景下,劉伯承卻指揮三個縱隊全線出擊,正面進攻駐扎在張鳳集的國民黨整編第11師。
由于敵人在張鳳集地區修建有堅固的工事,再加上武器裝備的差距。雖然我軍對敵人造成了巨大殺傷,但是自身的損失也非常大,犧牲了4300余人,其中包括7縱19旅旅長吳大明、3縱7旅21團政委姚丕田等多名干部。
最終,我軍未能在此戰中取勝,也沒有突破敵人的防御。此戰過后,魯西南根據地徹底喪失。
三、彭德懷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是毛主席揮毫寫下的一句著名詩句。從這句詩中,我們能看出來彭德懷絕對是一位所向披靡的戰將。從彭德懷的軍事生涯來看,他也絕對配得上這首名詩。特別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彭德懷的表現跟“橫刀立馬”這四個字更是完美契合。
毫無疑問,在人民的心目中,彭德懷就是一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常勝將軍。
但是,如果我們悉數真實戰績,就會發現就算強如彭德懷也有不少敗績。彭德懷自己也曾總結過自己的四大敗績,分別為:兵敗贛州、受挫關家垴、飲恨西府以及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中的失誤。
其中,關家垴戰斗是彭德懷自己最為耿耿于懷的。當時,抗日戰爭正值相持階段,彭德懷為了打破日寇的“囚籠政策”發起了百團大戰。
在百團大戰的第三階段,此前損失慘重的華北日寇集結起數萬的兵力對我軍的抗日根據地發動了報復性的“大掃蕩”。其中由日寇獨立混成第4旅團指揮的岡崎支隊在“掃蕩”的過程中,竟然誤打誤撞讓他們找到了八路軍的重要兵工廠。雖然兵工廠的大多數物資都被八路軍提前轉移了,但是岡崎支隊還是破壞了部分兵工廠的設施。
岡崎支隊此舉徹底惹怒了彭德懷,于是他親自下令,把岡崎支隊作為八路軍的首要目標。
1940年10月29日,岡崎支隊被八路軍129師包圍了在關家垴地區。30日凌晨4時,我軍對岡崎支隊發起了全面進攻。
然而,這一仗的發展卻完全超出了彭德懷的預料。由于岡崎支隊在此地修筑了堅固的工事,同時他們又擁有火力上的優勢。我軍強攻了兩個晝夜未能全殲岡崎支隊,最終因日寇的支援不得不選擇撤退。
這一仗我軍共犧牲500人,負傷1570人,而僅擊斃日寇50人,擊傷99人。
四、徐向前
徐向前是粟裕大將最佩服的元帥。在1948年的晉中戰役中,徐向前率領6萬部隊對抗閻錫山的10萬兵馬,在一個月內連下敵人14座城池。在聽聞徐向前的戰績后,粟裕不禁感嘆道:“太厲害了,如果換我指揮,恐怕難以獲得這樣的勝利。
俗話說,名將需要名將來襯托。粟裕作為公認的常勝將軍,徐向前能令他如此佩服,自然也是毫無疑問的常勝將軍。
但是,徐向前也不可避免的擁有敗績。其中,最為世人所熟知的自然是西路軍西征失敗的故事。
如今,講述西路軍西征失敗的文章可以說是多如牛毛,這是人民軍隊歷史上最難以撫平的傷痛之一。
不過,雖然徐向前是西路軍的總指揮,但是西征失敗的主要原因不能歸咎于他。根據徐向前自己以及后世軍事專家的總結,西路軍西征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西征目的不明確、沒有群眾基礎、敵強我弱以及補給嚴重困難等。
當徐向前從河西走廊一路乞討返回延安并且見到毛主席后,毛主席也明確表示這次失利不能怪罪于他。
五、林彪
林彪是個28歲的紅軍天才戰術家,據說在他率領下的紅一軍團從來沒有打過一次敗仗。
這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他的著作《紅星照耀中國》中描述林彪的一句話,從此林彪就獲得了“常勝將軍”的稱號,并且廣泛流傳。
林彪一生打過的勝仗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比較著名的有紅軍時期的龍岡伏擊戰、黃陂草臺崗伏擊戰,八路軍時期的平型關大捷,以及解放戰爭時期的遼沈戰役、平津戰役等。
林彪卓越的軍事才能令他受到了廣泛的贊譽,就連作為對手的蔣介石也曾不禁對著部下感嘆道:“你們這么多黃埔軍校畢業生趕不上一個林彪。
林彪是世人所公認的常勝將軍,但是他在軍事生涯中也遭受過諸如四平保衛、青樹坪戰斗這樣的挫折與失利。
特別是四平保衛戰,林彪在戰后對此戰進行了非常深刻的檢討和反省。他在檢討中著重提到,由于當時正處于抗日戰爭勝利后的和平階段,所以整個部隊上下都彌漫著“和平空氣”,從而令廣大指戰員產生了麻痹大意的思想。
而在自身的指揮上,林彪也承認,他在作戰過程中沒有能及時調整戰術,從而導致了部隊蒙受了重大損失。在撤退時,他沒有做好全面部署,導致各部隊在撤退過程中過于慌亂,給了杜聿明大膽追擊的機會。
四平保衛戰也被林彪認為是他軍事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失利。
六、真正一生無敗績的開國將帥
毛主席曾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這樣說過:“我們不能要求事實上的常勝將軍,這是自古以來就很少的。
正如毛主席所言,雖然上述五位將帥都被譽為常勝將軍,但是他們在事實上都或多或少遭受過失利或者挫折。
但是,在我國的開國將帥中確實有三位一生從沒有打過敗仗,他們分別是開國上將韓先楚、開國中將饒子健、開國少將文擊。
文擊將軍曾在生前多次提到自己一生從沒有打過敗仗,他作為人民軍隊的炮兵干部,自他干到了指揮員的職務,他所指揮的都是炮戰。而我軍大規模運用炮戰一般都是在解放戰爭的后期,這一時期的解放軍基本上已經勝券在握。
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文擊將軍的炮兵部隊也一直都是志愿軍的制勝法寶,一般都是到了戰役的最后時刻才動用。所以,文擊將軍在這一崗位上能一生未嘗敗績,并不奇怪。
饒子健將軍很早就參加紅軍,1936年6月,他升任紅五軍第三十九團參謀長,正式站在了我軍高級指揮員的崗位上,從此以后他就再也沒有打過敗仗。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他曾創下過600多場戰斗全勝的神奇戰績,因此也被稱作“神奇將軍”。
在這三位一生不敗的將軍中,“旋風司令”韓先楚的不敗戰績自然是含金量最高的。
從1936年調任紅七十五師二二四團團長并率部參加紅軍東征行動開始,一直到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韓先楚指揮第40軍突入敵縱深30公里,完成戰役割裂任務,韓先楚所參與指揮的所有戰斗、戰役均是以勝利告終。
韓先楚的不敗戰績不僅時間跨度長,而且所參與指揮的都是重要戰役,對戰役的參與度、掌控度都非常高,所以他才是真正意義上一生不敗的常勝將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