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蓉城,算力浪潮澎湃涌動。7月9日-10日,由全球計算聯盟高性能計算產業發展委員會、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算力平臺與應用專委會(籌)指導,北京大學計算中心、中物院成都科學技術發展中心、北京大學長沙計算與數字經濟研究院聯合主辦,長沙尖山塔圖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益企研究院協辦,AMD、聯想(北京)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支持的“2025年中國算力平臺與應用大會(第三屆)”在成都成功召開,13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近300名算力領域專家學者參會。作為國內算力平臺與應用實踐創新的標桿會議,本屆大會搭建起政產學研深度對話的高端平臺,成為觀察算力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大會合影
大會致辭:算力賦能,跨越發展
大會開幕致辭中,中物院成都科學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何樹清指出,算力平臺建設是涉及硬件設施、軟件算法、網絡架構與數據安全等多維度的系統工程,而深化行業應用場景則是實現“算力賦能千行百業”戰略目標的核心路徑。
何樹清致辭
主旨報告:創新驅動,產教融合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北京大學長沙計算與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楊超重點推介自主研發的"跨平臺高性能CAE計算引擎",該引擎適配國產眾核及國際商用處理器,通過并行算法創新與全棧性能優化,深度融合AI技術破解高端仿真瓶頸,打通"硬件-算法-軟件"協同生態,助力產業升級。
楊超作主旨報告
四川省人工智能學院執行院長、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楊陽闡釋學院以"產教融合聯合體"為引擎,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致力打造國家級人工智能人才中心與創新高地,賦能四川躋身全國人工智能第一方陣。
楊陽作主旨報告
發布儀式:成果豐碩,引領變革
發布儀式成為大會矚目焦點。中物院成都科學技術發展中心、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北京大學長沙計算與數字經濟研究院聯合發布“長虹·星河·云河解決方案”,為工程科學領域提供高效計算支撐。
“長虹·星河·云河解決方案”發布儀式
另一個重大亮點是北京大學計算中心、北京大學長沙計算與數字經濟研究院、長沙尖山塔圖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全新 SCOW算力平臺系統”,這是國內首個實現“超算·智算·量子計算·云計算”四算融合的算力平臺系統,將高效支撐教學科研前沿探索,使我國成為全球少數掌握全棧式算力平臺系統的國家之一。
“全新 SCOW算力平臺系統”發布儀式
發布環節,北京大學計算中心系統管理室主任、北京大學長沙計算與數字經濟研究院算力網絡研究中心主任樊春整體介紹了北京大學高性能計算平臺的實踐,特別是自主研發的面向算力網絡的超智算一體化解決方案。該方案集成了SCOW 算力平臺系統、鶴思算力調度系統、ShadowDesk 遠程桌面、小蒜大模型智能體平臺兩大核心系統及兩大高效應用。這些不僅是2023年湖南省十大技術攻關項目算力網絡構建關鍵技術的重要成果,更逐漸發展為我國突破算力壁壘、構建自主可控算力底座的重要抓手,通過超智算融合架構與智能調度技術,為"東數西算"國家工程及科技自立自強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
專場論壇:多元賦能,深度融合
AI 應用專場:教育新基建與智能生態齊發展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大數據處處長于冰系統闡述了“數算云網”教育新基建,通過建設中央數據中樞、算力共享網絡與算法賦能平臺,推動教育垂類模型應用與高校數智轉型。北京大學計算中心主任馬皓分享了學校頂層布局,包括成立人工智能發展委員會與工作專班,構建涵蓋 MaaS 模型服務、AI 編程工具鏈、科研 GPT 系統的智能生態。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常務副主任王建波指出 AI 大模型推動“超智融合”大勢所趨,強調中國需堅持開源開放路線,加速算力算法數據三要素的基礎設施化。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辦公室主任段磊呼吁構建面向 Al for Science 的算力基座。華南理工大學信息網絡工程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技術總監葉昭展示了 AI 引擎平臺建設經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絡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超算與智算部主管沈瑜分享了自主研發 USTChat 多模態平臺,貫通教學科研行政全場景應用。企業層面,AMD 大中華區市場營銷副總裁紀朝暉強調“無處不在的 AI 引擎”理念,其端到端解決方案覆蓋數據中心至終端設備;騰訊云副總裁楊暉則聚焦高校落地場景,詳解算力調度、RAG 知識庫構建及 Ti 平臺私有化部署工具鏈。
于冰:“數算云網”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態
馬皓:北京大學數智化轉型的探索與實踐
王建波:從超算到智算,自主可控技術引領AI算力躍遷
段磊:面向 AI for Science 的高校算力建設策略思考
葉昭:建設人工智能引擎和平臺
沈瑜:人工智能賦能中國科大 (Al for USTC)
紀朝暉:AMD 賦能AI+教育
楊暉:騰訊云大模型技術在高校的應用與實踐
算力平臺專場:基礎設施創新助力科學計算普及
中物院成都科學技術發展中心數字經濟研究室主任劉曉毅展示了自主研發的“星河超算架構”,可降低建設成本 20%、提升并行效率 30%、減少運維點位 90%,在長虹集團和國家超算成都中心等多個單位獲得多應用場景驗證。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高性能計算技術與應用發展部主任金鐘介紹了中科院算力互聯網建設成果,通過降低資源使用門檻與推動國產芯片應用生態,促進科學計算普及化。上海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GCC HPC 產發委主任林新華分享了輕量級多模態與文本大模型評測體系,依托該校智算平臺評估模型在高校場景的適配性。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院研究員程耀東深度剖析了新型 AI 存儲架構,提出通過 ZNS SSD、端到端無緩存設計及 3FS 文件系統突破大模型存儲瓶頸。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智能計算中心處理系統運維室副主任賈琰則分享了支撐能源勘探的集約化、綠色化算力平臺建設路徑。聯想中國區政企業務群教育科研行業總經理唐珂闡釋了“混合式 AI”技術基底,提供從基礎設施到產教融合的全周期解決方案。
劉曉毅:星河超算架構在工程科學領域的應用
金鐘:中國科學院算力服務及應用國產化
林新華:高校場景下輕量級多模態大模型與文本大模型的初步評測
程耀東:新型人工智能存儲的架構與實踐
賈琰:全面構建支撐世界一流企業的新型算力平臺
唐珂:聯想混合式AI 讓AI成為創新生產力
算力應用專場:科研融合新范式不斷涌現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長聘副教授彭獻華展示了強化學習在金融指數跟蹤與風險對沖中的創新應用。浙江大學物理高等研究院百人計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朱亞南利用多尺度低溫電鏡技術解析 HIV - 1 病毒衣殼原位組裝機制。中科院軟件研究所中文信息處理實驗室副研究員陸垚杰探討了大模型知識機制增強方法。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軟件工程師白石陽介紹了基于 PHG 平臺的拖拽式 CAX 開發軟件 MSCAX,顯著降低工程算法開發門檻。華為計算產品線北冥實驗室主任、計算系統優化首席專家王龍提出了“自動化性能工程”解決方案,其“神筆馬良”系統有效提升國產處理器應用優化效率。
彭獻華:基于強化學習的數量金融問題研究
朱亞南:通過多尺度低溫電子顯微鏡成像實現大分子機器的原位可視化
陸垚杰:大模型的知識機制與知識增強
白石陽:一體化算法開發驗證軟件MSCAX
王龍:自動化性能工程方向的一些前期探索
展望未來:協同共進,邁向新紀元
隨著大會圓滿閉幕,中國算力發展新征程已然開啟。未來,政產學研協同將更加緊密,跨學科創新成為常態。技術層面,跨平臺計算引擎與超智算融合將持續突破;人才層面,以北京大學為代表的產教融合模式將加速復合型人才培養;應用層面,從智慧教育生態重構到量子計算落地,從工程仿真優化到大模型知識機制完善,算力正深度重塑千行百業。在多方合力推動下,中國有望在全球人工智能競爭格局中占據戰略主動,邁向算力驅動、智能引領的新紀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